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型推荐 车型推荐

汽车质量测评的网站_汽车质量测评哪个靠谱

tamoadmin 2024-05-21 人已围观

简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重视汽车的健康环保问题。各大汽车厂商为更好的贴合消费者需求,相继推动开展汽车健康性能技术的研发升级。“健康汽车”也成为近一段时间各大车企宣传车型的新热点,特别是强调其车辆搭载的空调滤清器对细颗粒物以及飞沫的过滤效果。在这里,小编需要提示您的是:除了关注车辆对车外污染物的过滤性能之外,由于车用材料自身挥发的甲醛、苯等挥发性有机物(VOC)和车内异味引起的车内空

汽车质量测评的网站_汽车质量测评哪个靠谱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重视汽车的健康环保问题。各大汽车厂商为更好的贴合消费者需求,相继推动开展汽车健康性能技术的研发升级。“健康汽车”也成为近一段时间各大车企宣传车型的新热点,特别是强调其车辆搭载的空调滤清器对细颗粒物以及飞沫的过滤效果。

在这里,小编需要提示您的是:除了关注车辆对车外污染物的过滤性能之外,由于车用材料自身挥发的甲醛、苯等挥发性有机物(VOC)和车内异味引起的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更应该引起您的警惕,因为它对您的身体健康来说是一个切实存在的“隐形杀手”。数据统计,消费者对车内空气质量的投诉呈逐年递增趋势。因此,在选择购置新车时,我们有必要对车内空气质量指标进行足够的重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带来健康隐患。

如何选择一个车内空气质量优良的健康车型?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选择一个车内空气优良的车型一般会有两个方案:

第一,以身试“法”,很多人是自己坐进车里用鼻子闻来自测的,新车也许能闻到一些气味,但是更多的污染物是没有味道的。也就是说,即使您闻不到什么刺鼻的气味,也并不能代表车内就不存在污染了。

第二,买市售的甲醛测试仪进行检测。方便、便捷、可量化是其优点。但不同甲醛测试仪质量参差不齐,且测试结果容易受到检测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的影响,使得结果出现偏差。看似科学的甲醛测试仪也存在“说谎”的可能。

因此,一个专业客观的车内空气质量测评结果来帮助消费者选择“健康车型”显得尤为重要。中汽测评旗下CCRT评价项目于2018年起就开始发布车内空气质量测评结果,至今已完成57款热销车型的结果发布。

中汽测评如何评价车内空气质量?

中汽测评是中汽中心汽车测评管理中心的简称,负责运营管理C-NCAP、CCRT等行业知名测评项目。车内空气质量是CCRT的重要指标,通过测试车内挥发性有机物(VOC)浓度及车内气味来进行。具体测评方式如下:

第一,中汽测评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测试。《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HJ/T 400-2007)标准中,对采样环境、采样方法和设备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比如在正式采样之前,车辆在试验舱内打开车门6个小时,充分消除车辆采样前车内累计的VOC并且使车内环境与试验舱进行温湿度交换。然后车辆在恒温恒湿的试验舱内密闭静置16个小时进行VOC挥发。在国标规定之外,中汽测评还做了很多工作来保障测评结果的公正、客观与专业。举个例子,所有测评车辆均是测评工作人员以消费者身份在4S店购置的新车。同时,为消除由于车辆下线时间不同对VOC浓度产生的影响,测试时间同一规定在新车下线28-33天。

第二,测评污染物种类多。除了消费者熟知的甲醛外,中汽测评还对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乙醛、丙烯醛等污染物进行测试评价。测评的8种污染物中,苯和甲醛已被国际癌症组织列为致癌物,毒性较大。考虑到不同污染物对消费者健康影响不同,在得分评价模型里提高了甲醛和苯两个污染物的分值权重。

第三,测试场景丰富,贴合消费者实际用车状态。在刚才提到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HJ/T 400-2007)中只规定了测量常温(25℃±1℃)状态下VOC挥发情况,可是夏天高温状态下,车内空气质量状况确是消费者更为关注。中汽测评车内空气质量在常温VOC的基础上,增加高温VOC测试评价场景,利用光照灯(400W±50W)模拟太阳光照4小时,最后半小时采样。车内温度可以到达45℃左右。

第四,主客观评价相结合,测评结果更准确。刚才讲到的前三点全是基于客观试验测试来判定车内空气质量优劣。中汽测评车内空气质量测评中还有一项主观的项目——车内气味。车内气味泛指车内各种气味的总称,大部分气味来自于车辆使用的黏合剂、塑料、皮革、橡胶、辅料和装饰材料等。当车内存在令人不愉快感觉的气味时,会对人产生心理影响和生理危害。虽说是主观评价项目,但对评价人员有较高的要求,需获得国内权威机构颁发的“气味评价员培训合格证书”。5位持证的专业嗅辨员对车内气味依次进行精准评级。在专业嗅辨员评价车内气味之外,中汽测评还组织专业调研团队对该车型的400位真实用户进行气味舒适性调研。从专业工程师和普通消费者两个维度开展车内气味的评价。

第五,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试验做完了如何将试验结果转化为车型之间横向对比的具体得分。中汽测评在参考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摸底600余款整车数据制定评分体系。测评车辆满足国家标准是前提,在前提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可以说,中汽测评的车内空气质量评分体系可是相当严格的。举个例子,国家现行标准里甲醛浓度限值0.1mg/m3,某车型甲醛测量值恰好为0.1mg/m3,那它在中汽测评体系中甲醛这项只能得零分,如果要想在这一项得满分,测量值需低于0.01mg/m3;0.01-0.1mg/m3之间是梯次给分。

写在最后

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车内VOC是一直存在的,车内空气质量得分较高的车型也只是说明其浓度低,但不是没有。因此,我们在长时间开车或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勤开窗通风,在冬天天冷的的情况下开启外循环模式,来降低车内不断积累的污染物浓度。刚买来的新车尤其要这么做。

后疫情时代,汽车的健康性能必然受到大家更广泛的关注。中汽测评将持续通过更专业、更贴合消费者用车场景的车内空气质量评价为消费者提供权威参考。预告一下,我们后期将为大家解读已测评热门车型的车内空气质量水平,请大家持续关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教过我们:凡事不能只看表面,想不到长大了,买车了也能用到这句话。谁能想到一辆动力强、空间大、牌面大的车,安全性会这么差呢,简直就是银枪蜡头,中看不中用。

影响汽车的安全性能的因素有很多,不能你说这辆车安全,它就是安全,依据在哪?为此教授根据中保研的碰撞测试,用权威数据来说实话。有留意中保研发布成绩的小伙伴就会发现,近段时间测试的国产车,有几辆安全性能获得G,比一些合资车厚道多了。我们挑出两辆分析一下。

人们对造车新势力旗下的车型抱有质疑的态度,可能就有“不安全”这一条因素,毕竟造车新势力的底蕴与传统车企相差太多了。不过小鹏G3的碰撞成绩一出来,立马赢得了不少人的好感。3个G的安全成绩在测试的车中名列前茅,其中正面25%偏置碰撞、侧面碰撞测评结果均为良好;车顶强度、座椅/头枕测评结果均为优秀(G)。

再来看一下传统国产车企旗下的车型荣威RX5?MAX?,它的成绩和小鹏G3相近,都为1个P,3个G。正面25%偏置碰撞中,A柱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呦。把锅甩给上汽集团是行不通了,黑子们另想办法吧。

国产车主打性价比,配置、用料等方面其实都很耗成本,因而国产车的利润其实没有合资车大。但是在看不见的安全方面,国产车还是一如既往的下本,可以说比某些合资品牌厚道多了。

对被动安全性能影响比较大的有结构、材料、用料多少等等,也就是力学、材料学加上车企的良心。把这几个方面讲透要花费很长的篇幅,在这里我们主要了解用料就够了(主要是因为我把物理都还给了老师)。

材料有两个很重要的值,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简单一点可以理解为这两个数值直接体现材料的坚硬程度。屈服强度可以理解为需要用多大的力把材料弄变形;抗拉强度可以理解为需要多大的力把材料弄断,它们的单位都为MPa。对于汽车来讲,当发生碰撞时,车身结构任何形变都有可能致命,所以屈服强度在教授看来更重要。

汽车主框架由很多种材料组成,?屈服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热成型钢、超高强度钢、高强度钢、普通钢材。210MPa<屈服强度<510MPa、270MPa<抗拉强度700MPa的钢为高强度钢;屈服强度>510MPa、抗拉强度>700MPa的钢为超高强度钢;而热成型钢的屈服强度一般位950MPa-1500MPa,抗拉强度为1300MPa-1700MPa。

一般ABC柱等重要部位由热成型钢组成,发生碰撞时可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车型、龙门架、底盘一般都采用高强度钢或者超高强度钢。而发动机盖、尾箱、车轮护板等一般采用普通钢材。

以前面说的荣威RX5?MAX为例,ABC柱都由950Mpa屈服强度的热成型钢组成,A柱内还有热成型加强板,前排车型还有热成型防撞梁。笼式车身结构本身就安全,这款车的用料也很厚道,前防撞梁吸能盒体积大,吸能效果是以往的4倍。

除了主要结构件外,在边梁不太注意的位置加长或者采用三角缓冲区的设计,一定程度上也能吸收一部分受力。6安全气囊也是保护到位,荣威RX5?MAX的碰撞成绩优秀不是没有道理的。主动安全上也有AEB等智能系统辅助,本身又有这么低的价格,我怀疑这款车的利润空间其实很小。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车身材料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了,或许有一部分经常看教授文章的小伙伴,会提出碳纤维这种用在跑车等高端车型上的材料。虽然它的质量更轻,而且屈服强度是热成型钢的1-3倍,但是价格也要贵很多,用在买菜车上就有点不太实际了。

市面上车型的车身材料其实都是差不多的,但碰撞的结果却不相同,原因在于结构差异和用料多少。结构缺陷碰撞成绩差,偷工减料更是致命。大家一定要把安全意识抓起来,只有这样车企才不敢为所欲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标签: # 测评 # 汽车 # 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