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型推荐 车型推荐

理想汽车行业地位_理想汽车行业地位分析

tamoadmin 2024-07-28 人已围观

简介1.中国电动汽车十大名牌2.新能源汽车的现状3.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是什么样?4.新能源汽车告诉我们有时候不需要太多底蕴5.关于利润、补能体系 和城市NOA 听听理想汽车怎么回答理想电车是车和家公司旗下的品牌。理想汽车隶属于车和家公司旗下的品牌,是由李想创立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早前改名为“车和家”。之所以名为理想是由创始人李想的名字谐音而来的,理想岂止名为理想,更是希望打造一款没有为续航

1.中国电动汽车十大名牌

2.新能源汽车的现状

3.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是什么样?

4.新能源汽车告诉我们有时候不需要太多底蕴

5.关于利润、补能体系 和城市NOA 听听理想汽车怎么回答

理想汽车行业地位_理想汽车行业地位分析

理想电车是车和家公司旗下的品牌。理想汽车隶属于车和家公司旗下的品牌,是由李想创立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早前改名为“车和家”。之所以名为理想是由创始人李想的名字谐音而来的,理想岂止名为理想,更是希望打造一款没有为续航里程而顾虑的智能电动车。理想汽车成立于2015年,国内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定位于豪华中大型SUV,搭载领先的增程电动技术与智能科技,专注于为用户提供车辆体验、交付和维修保养等服务。理想汽车成立于2015年7月,专注于用科技改变出行,让更多人受益。公司的创始人李想(汽车之家创始人),拥有超过10年的汽车行业从业经验。

中国电动汽车十大名牌

在中国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中,理想是最奇葩的一个,它的造型最接近传统的燃油车,同时它还用了被部分专家认为是落后技术的增程式动力组合。但不管怎么样,30多万的车能一个月卖出去5000多辆,本身就说明它在市场上有着较高的认可度。因此在近日上市的2021款理想ONE上,人们并没有看到它发生多么明显的变化。既然销量数据持续向好,那以静制动,继续坚持现有设计显然是个比较正确的选择。

2021款理想ONE仍然只有一款新车,售价33.8万元,同时还推出了用特殊车身配色的特别版车型,价格则加了一万。理想ONE是一款中大型SUV,在中国新能源市场上,同类型的车型非常罕见,这可能是它销量持续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由于特斯拉在业内的特殊地位,人们总拿理想ONE与特斯拉Model Y作比较。国产版特斯拉Model Y 2021款长续航全轮驱动版指导价为34.79万元,与理想ONE价格接近,那么这两款车,哪一款更值得入手呢?

外观:保守派与激进派

理想ONE边走边发电的模式在业内饱受争议,但它一直坚称自己是纯电动车型。从外观上看,理想ONE与人们所熟悉的纯电动车型有明显区别,它有着大尺寸的中网和方正的车头,车身并没有刻意追求普通纯电车型那样的流线型。这样的设计属于纯电车型中的保守派,与燃油车接近的造型,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它更容易为普通消费者所接受。

Model Y则是另外一种风格,它用了电动汽车标志性的封闭式前脸,整个车身尽量遵循空气动力学设计理念,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阻。这种较为激进的风格开创了电动汽车的设计潮流,不过由于与传统的燃油车差别太大,普通消费者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喜欢它的觉得它新颖而不落俗套,不喜欢它的则会说它太怪异,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某种动物。

理想ONE的车身尺寸为5030mm×1960mm×1760mm,轴距为2935mm,这个尺寸在同价位纯电动车型中有明显优势,也让它占据了一个独特的细分领域。它的侧面造型同样比较接近同级别燃油车,粗壮的腰线,平直的车顶都是中大型SUV常用的设计手法。超过5米的车身看上去高大威猛,内部空间也比较理想。

Model Y的车身尺寸为4750mm×1921mm×1624mm,比理想ONE小了一圈,给人的视觉感受就是比较小气。不过它的轴距达到了2890mm,乘坐空间方面还是有保证的。它的问题就在于车身比例不够协调,车顶曲线向后过渡得不太自然,同时也影响到了后排的头部空间。这种两头低矮而中间凸起的设计在燃油车上十分罕见,它能够显著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阻,但在视觉上比较怪异。

理想ONE的尾部设计四平八稳,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它用了目前流行的贯穿式尾灯,灯组内部还镶嵌了横向镀铬装饰条,拉宽了车尾的视觉效果。理想ONE的各种设计都比较接近于燃油车,并因此争取到了一部分比较保守的消费者。

Model Y的尾部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新颖。尾门上的尾翼高高隆起,看上去比较动感,大灯的尺寸并不大,不过用了分体式设计,时尚感还是有的。与此同时,它还用了熏黑的后包围,提升了整车的运动感。在尾部设计方面,Model Y还是比较“正常”的,而且有着比较高的辨识度。

内饰:截然不同的风格

理想ONE用了传统的T型中控和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盘,这一点并没有什么新意,不过内饰的做工和用料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与同价位豪华车型相比并不落后。它的驾驶舱最显眼的地方在于4块交互大屏,看上去科技感很强,并且实现了全触控式操作,为消费者带来了比较不错的用车体验。

Model Y的内饰与它的外观一样饱受争议,它所有的功能调用都通过悬浮式中控屏来完成,方向盘也非常简洁,与人们熟悉的汽车驾驶舱有明显区别。对于它的内饰,特斯拉粉丝们会认为它代表着电动汽车行业最新的设计潮流,但更多的人会觉得它太过寒酸,极端的人甚至会说“你不能讨论一个不存在的东西”。

理想ONE用了真皮材质座椅,主副驾座椅均支持4向腰部支撑和电动调节,同时前排座椅还支持加热、通风、功能,舒适度方面的表现还是不错的。除此之外,它的副驾座椅上还设置了后排可调节按钮,这也是同价位豪华车型上常用的设计。

Model Y用了仿皮材质座椅,在舒适度上比较逊色。同时它的座椅功能也比较简单,前排座椅缺少了通风和功能。除此之外,它对人体的包裹性也比较一般。

与旧款车型相比,理想ONE在座椅布局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取消了7座车型。从中国消费者的实际用车情况来看,7座车型的确不大实用。6座状态下,每个座位的乘坐空间变得更加宽敞,舒适度更高。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第二排座椅拥有腰部调节和加热、功能,乘坐体验方面表现不错。

Model Y是一款五座车型,它的车身比比理想ONE短了280mm,乘坐空间上劣势明显,同时它的储物空间也不太理想。它与理想ONE一样拥有后座出风口,同时还拥有温度分区控制、车载空气净化器、车内PM2.5过滤等配置,但是缺少了后排独立空调。

动力:各有特色的动力系统

理想ONE的动力系统比较奇特,它搭载了一款1.2T发动机,但并不直接参与驱动车辆,同时还用了前后双电机,系统总功率为245kW,总扭矩为455N·m。新车换装了体积更小的三合一驱动电机,效率有所提升,因此把油箱容积由45L提升至55L,满油满电状态下续航里程也从800km提升至1080km,基本上解决了用户的续航焦虑。

Model Y同样用了前后双电机,系统总功率为317kW,总扭矩为545N·m,比理想ONE更有优势。它的工信部综合续航里程为594km,属于目前纯电车型的主流水平。不过它的快充时间需要一小时,慢充时间需要10小时,在同价位车型中已经有些落后。

小结:理想ONE与特斯拉Model Y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之处,<a class="hidden" href="s://car.yiche/tesla/" title="特斯拉" data-keyType="MasterBrand" data-id="189" tar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世界周刊,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

十大名牌电动汽车有特斯拉、蔚来、比亚迪、理想、威马汽车、吉利、小鹏汽车、长城汽车、上汽荣威、上汽通用五菱。

1、特斯拉

是美国一家电动汽车和能源公司,生产和销售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储能设备。

2、蔚来

是一家全球性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成立于2014年11月,总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

3、比亚迪

诞生于深圳,成立于1995年,业务横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电子四大产业。

4、理想

理想ONE是理想汽车于2018年10月推出的大型智能电动SUV。理想汽车是一个总部位于北京的豪华智能电动汽车品牌。

5、威马汽车

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并在德国成立了研发团队。

6、吉利

隶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部位于中国浙江杭州,是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

7、小鹏汽车

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广州,是广州橙星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互联网电动汽车品牌。

8、长城汽车

是一个成立于年的中国汽车品牌,总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主要生产SUV、汽车、皮卡和新能源汽车。它是中国最大的SUV、皮卡专业工厂和跨国公司。

9、上汽荣威

是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旗下的汽车品牌,于2006年10月推出。其产品已覆盖中高档汽车市场,其中荣威360获得红点中国好设计奖,得到国际认可。

10、上汽通用五菱

诞生于1985年,现已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电动汽车介绍

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是什么样?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新能源汽车告诉我们有时候不需要太多底蕴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行业概况

1、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接近800万辆

2020年10月,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其中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前瞻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进行预测,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02万辆,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达到783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关于利润、补能体系 和城市NOA 听听理想汽车怎么回答

新能源汽车告诉我们有时候不需要太多底蕴

遥想当年,造车新势力车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创新的车标设计和命名方式也让人印象深刻,引发过行业热议。在当时,能认出十个八个车标,都是资深车迷!但是在经历过2020这特殊的一年过后,造车新势力悄无声息地完成了新一轮的洗牌。

目前国内造车新势力车企按照销量和影响力来划分,第一梯队有理想、蔚来、小鹏,也就是坊间戏称的“蔚小理”;第二梯队的有零跑、哪吒等等,还有一些备受关注的,比如华为的小米的等等。当然,有的车还在来的路上。

不少车企还需要时间来成长,产能和需求目前是最大的限制,但第一梯队的品牌不管是爆款车型火爆程度,还是车企品牌总体交付量,已经隐隐体现赶超造车“前浪”的势头。

就拿目前最“成功”的理想ONE举例,从乘联会发布的销量数据来看,理想ONE月销11496辆,在高端SUV领域,销量仅次于奥迪Q5L,还只有不到300辆的差距,同比增幅165.9%,在低迷的车市中,这超三位数的增幅无疑是榜单中最亮眼的存在。奔驰GLC和宝马X3这些传统燃油车型领域中的经典标杆,在5月份销量表现也不如理想ONE。

理想ONE再一次证明了,破万并不是偶然,而是实力使然,以前人们觉得理想ONE最好的前程就是和沃尔沃XC60等品牌来掰掰手腕,没曾想,人家成功的跻身头部梯队,和BBA来争夺榜单前三。

你要说理想ONE是一个特例,蔚来和小鹏销量也不差,蔚来ES6月销2936辆,位列高端SUV榜单第十位。有人说它是垫底,拜托,还有很多燃油车没上榜呢,比如路虎发现运动版,降幅都快十万了,也没卖出3千辆,相比之下,蔚来ES6还不算成功?小鹏等车型不是卖得不好,而是因为起售价不到30万+的高端车门槛限制,不然可能还会有更多国产新势力车企车型上榜。

反正3年前你要说理想ONE会赶超宝马和奔驰,90%的人都会说你疯了,而支持这个想法的人,基本都是理想的粉丝。而现在,理想ONE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镜,用销量让一切的质疑和争议止歇。

传统燃油车企,或者是经典老字号车企,的确是有新势力无法比拟的地方,比如品牌文化历史和底蕴,尤其是核心动力总成部分的专利和技术,以及经过充分市场验证和实测反馈积攒的经典口碑。

还是拿着理想ONE举例,不难发现理想ONE其实并没使用多少高于现有车的技术,就是简单粗暴的取了发动机+电动机以及电池组的组成方式,实现可油可电的能源供给方式,在汽车行业并不算什么难题。

而且发动机还是1.2T三缸发动机,在传统燃油车领域,这是鄙视链的最底端,是消费者的雷区。但是在新能源领域,这无伤大雅,因为它起到的无非就是一个充电宝的作用,一个逸动的个人专属充电站。

这并非是理想ONE一款车的优势,也不是增程式新能源车型的专属,是整个新能源领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所有传统燃油车仰仗的优势,在这个领域,基本上都没有施展的空间。

尤其是核心动力部分,不管是丰田的自吸发动机,还是大众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在这里都是0,新能源车型直接抛弃了燃油部分,用了全新的电动能源供给,大家的起点都差不多,在新能源领域,也没有什么真正有优势的底蕴车企品牌,至少对消费者来说都差不多,实际用车感受也好,故障率水平也罢,没什么影响,但国产新势力车企在其他方面,比如空间/配置以及外观设计和内饰布局,还有行驶品质,都是显而易见的。

至于传统燃油车另一大仰仗——保值率,在新能源领域,其实也没有太多的优势可言。品牌影响力固然有加分效果,但影响一款车保值率的因素太多太多。在电动车都不太保值的大前提下,一款车保值率还是要看保有量以及市场需求,也就是销量,与新车数据和二手车市场需求量息息相关,而这就关乎到每个月的销量表现,在这一点上理想、蔚来和小鹏的表现可不比传统燃油车企差。

所以传统燃油车的确是有它固有的优势,但是从实际销量来看,在新能源领域,和新势力车企的角逐中,这些优势和差距对销量的影响微乎其微,底蕴积淀固然重要,但不影响新势力车企的成功和赶超。

2月27日,理想汽车公布了2022年全年财报,全年实现营收452.9亿元,同比增长67.7%;全年交付133,246辆,同比增长47.2%,与此同时第四季度毛利率达到20.2%,与此同时第四季度净利润为2.653亿元,季度自由现金流为32.6亿元,财务上数据转正标志着理想汽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23年对于国内汽车产业颇具挑战,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 李想和理想汽车CFO 李铁针对未来市场预期、盈利转正、城市NOA系统和补能体系建设等问题做出了回答。

Q1: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了25%左右,有市场声音认为未来行业增速大概率处于下行的态势,车企依靠销售造血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请问理想的压力大吗?如何看待新势力车企未来的生存状况,或者是竞争格局?

李想:我觉得压力肯定大,这个行业压力最大的一点就是头部两个企业都能打价格战。这在手机和各个行业里是根本看不到的。而且我觉得大家容易忽略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诊断各种各样企业的问题,我们发现消费者还是有一些非常基础的常识认知的。我举一个例子,作为一个中国品牌,如果我们把一辆中型的B级SUV卖到30万以上,百分之百就没有量了。这就是一些很重要的常识。

我们如果看调完价格以后的特斯拉和比亚迪,它们一直把自己的价位放在合理的空间,也不是过分便宜,而是放在符合用户认知的合理范围。很多人说,理想为什么不把价格降到30万以内?同样的问题,消费者不接受一款还不错的品牌的中大型SUV,卖到20多万。

我给大家私下讲一个故事,我们当时在做理想ONE上市的时候,其实我们最担心的一个品牌,不是大家想象的汉兰达,我们最担心的是一个集团有三款中大型SUV,分别是凯迪拉克的XT6、别克的昂科旗和雪佛兰的开拓者,在一个平台上做了三款中大型的SUV。我们最怕它的定价方式是凯迪拉克卖40多万,昂科旗卖30多万,雪佛兰开拓者卖20多万。如果他们是这么一个定价,我们当时的理想ONE就会非常的惨。但是我们特别,昂科旗一上来就把自己降到20多万。因为在上一家公司的时候我们就观察到用户心理认知的状态,他如果买一辆中大型的SUV,又是一个还不错的品牌,不能卖到20多万,为什么?因为大家一定认为你的车如果卖20多万是有问题的,你可能大概率会偷工减料,这是用户的一个认知。还会出现另外一个认知,就是用户和用户之间的认知,就是你花那么多钱,然后买了一个那么大的车,你一定很穷。你一定经济出了问题。这些是很常识的认知,所以很多时候车不是卖得越便宜越好,车也不是卖得越贵越好。你可以在每个级别里,很清楚地画出来一个曲线,其实从10万一直到25万,比亚迪的曲线都是画得最准确的,特斯拉调整完以后,也画得非常准了。其实只要超过25万,到了30万的时候,我们的曲线是画的非常准的,就是高也高不上去,低也低不下来,所以说我们是严格按照这个价格曲线来构建整个产品体系的。我们出纯电的时候,也会在这个价格曲线上,并不会卖得更贵,哪怕是800伏,哪怕是碳化硅,也不会做出来更高的曲线。所以这个其实是很多企业遇到的一些基础问题。如果我们把中型车卖到30多万,会卖不出去;如果我们把中大型SUV卖到20多万,我们也卖不出去。

Q2: 理想汽车实现了新势力里面首个单季盈利经营利润转正,盈利会是昙花一现还是真正的转折点? 2023年第一季度是否还能维持,整个盈利转正的预期会是什么样的?

理想汽车CFO 李铁:关于盈利我分享一下,其实过去三年是我们从0到1的验证期,再之前五年是做研发,我们是没有机会面对消费者的,过去的这三年是验证了我们的产品,验证了我们很多设,包括商业模式。我们所有人也都是沿着特斯拉的路在走的,早期就是要迅速把产品的逻辑搞通,找到产品对用户的价值的点到底在哪。其实企业要关注的无非就是销量和Free Cash Flow,就是能活着。Free Cash Flow是什么呢?就是你的经营现金流,随着车的销售增加,你是不是每个季度还在产生现金流,就是经营现金流。因为还要投工厂,投研发,这两个减掉,如果还一直是正的,那就是说市场不管怎么变动,能不能融资,我们都不害怕,因为至少自己有一块造血能力,这就是我们过去三年一直关注的。

我们2020年上市,大家能看到我们财报这12个季度里面,我们只有去年的Q3,就是在理想ONE EOP的那个阶段,其实Free Cash Flow是负的。所以,我们基本上认为这个Free Cash Flow已经在我们企业的每一个管理者和员工的血液里面了,这个我觉得在中国企业里也不常见。

今年我们开始关注走向一千亿、两千亿这种规模的企业,要做到合格,我们的管理水平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现在开始,除了20%-25%的毛利是必须要有的,营业利润率能不能做到5个点?

我们的营业利润比较简单,就是毛利减去研发、销售和管理费用。利息费用、投资、税这些跟我们每个管理者每天的经营其实大部分不相关,只跟公司层面有关。我们的营业利润和长期营业利润,其实就是我们给员工发的期权。这个东西其实是控制不了的量,比如我们那天发期权,那天股价是多少,其实是多少就是多少,然后这样就进去了。所以我们先去关注我们完全能控制的,就是叫长期营业利润到5个点。

特斯拉在每个季度的财报中不仅披露了当季度的指标数字,还用过去连续12个月的口径进行了展示,可以更好地体现出财务指标的过往趋势(trailing 12 month, or TTM 其实可以抹平一些季节性因素影响,看长期的趋势)。基本上特斯拉如果某一个指标连续三个季度四个季度都表现良好,那么他们就开始追求其他的财务指标来管理公司的经营。我们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需要在研发投入和财务指标的追求中取得一个平衡。

Q3:城市NOA未来会不会像现在一样标配?如果标配的话,是否会让软件的研发投入和回报失衡?还有一个问题是从高速域到城市域,在技术上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会不会像FSD一样,走向高速域和低速域的融合?

李想:我可以直接回答,技术路线跟FSD没有任何区别,就是完全一样的,然后因为大模型这套东西,其实算法本身不是问题了,关键是怎么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训练体系,因为它完全以训练为主,人工的干预其实就是。目前的话,从性能上而言,其实我们只有AD Max能跑通大模型的这种城市NOA,AD Pro是做不到的,因为AD Pro从最开始的性能设计上,只能满足高速的NOA。

Q4: 理想究竟什么时候开始800伏高功率的超充网络的布置? 纯电产品后续运转的这个毛利,是否能够支撑整个超充网络的扩张速度?

李想:我觉得超充站没有大家想象的成本那么高,同时它还有5年的分摊,其实成本比大家想象的低得多,比建一个工厂便宜多了。我可以给你算一笔账。如果一个高速的超充站,能拉到的大概是640千伏安到800千伏安的电量。如果是这样的一个库电容量,由于普遍会做3+1的站,会是1个480千瓦,配合3个250千瓦。因为我们如果都放480千瓦也没有用,整个超充站只能达到峰值800千伏安这样的水平。那如果到2025年,我们建立3000个超充站,总共花费会是100亿。分摊到每年,对于年收入千亿规模的企业而言,成本根本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

但我们认为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家里用慢充,城市用快充,城市其实用200千瓦就可以了,然后高速的时候用超充。因为在城市里,你大量地建这种超充的话,对于物业和周围环境的要求还是挺高的。我们认为在城市里建超充比较好的方式,其实是在加油站的附近,比如在环线上建。哪里有加油站,哪里就应该建超充,但是如果在写字楼里去建480千瓦的超充的话,我觉得其实对物业而言,挑战还是非常大的,甚至可能会提出来类似加油站级的消防要求。所以我们认为,虽然我们可以把功率做得越来越高,但是其实电网的容量是另外一个要去衡量的因素,包括城市的电网、高速的电网。我认为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家里用慢充,城市用快充,快充不是过去的六七十瓦,大概是200千瓦的快充,长途的时候再上超充。我们对长途的覆盖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整个国家其实从去年开始鼓励企业能够直接建超充,而且我们建的超充也会给其他800伏的车共享,保证每个其他的友商的车也能跑到很高的效率上。长期来说我们认为,以正常的收费价格而言,超充体系跑顺了以后,肯定是不赔钱的,至于赚多少钱还是看自己的运营本事了,但至少不赔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文章标签: # 新能源 # 汽车 #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