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型推荐 车型推荐

理想汽车对外投资-理想汽车对外投资多少钱

tamoadmin 2024-08-14 人已围观

简介1.短缺之后迎来涨价潮,汽车芯片大战一触即发2.恒大工厂首曝光,王晓麟被替,理想回应自燃,小鹏IPO3.造车:智能科技时代的首场集结4.蔚来“换电”模式将成为未来巨大的隐忧5.工信部推进5G商用 这家车联网终端企业成焦点短缺之后迎来涨价潮,汽车芯片大战一触即发继半个月前“南北大众停产”的消息爆出之后,如今,芯片产业涨价潮终于还是不可避免地爆发了。12月17日,外媒报道,晶圆(指制作硅半导体电路所用

1.短缺之后迎来涨价潮,汽车芯片大战一触即发

2.恒大工厂首曝光,王晓麟被替,理想回应自燃,小鹏IPO

3.造车:智能科技时代的首场集结

4.蔚来“换电”模式将成为未来巨大的隐忧

5.工信部推进5G商用 这家车联网终端企业成焦点

短缺之后迎来涨价潮,汽车芯片大战一触即发

理想汽车对外投资-理想汽车对外投资多少钱

继半个月前“南北大众停产”的消息爆出之后,如今,芯片产业涨价潮终于还是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12月17日,外媒报道,晶圆(指制作硅半导体电路所用的硅晶片)代工厂台积电将取消原有折扣价,台积电此前在为大客户代工12英寸晶圆时,提供了约3%的折扣,但在2021年,他们将取消这一折扣,折扣取消后就意味着大客户的代工成本将因此上升。

而本月上旬,南北大众因芯片短缺导致停产的消息震惊了国内汽车行业。而上周五,大众汽车集团又发表声明称,由于疫情大流行以及随之而来的汽车行业销量暴跌,半导体制造商们将其产能更多地分配给了消费电子等其他客户部门,导致现在汽车市场复苏之际,整个行业包括大众集团都面临电子元件短缺的问题。为此,大众集团需要调整其在中国、北美和欧洲等不同地点的汽车生产,以适应2021年第一季度的供应形势。

尽管此前中汽协官方表示,“媒体集中报道的芯片供应短缺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但并没有部分媒体报道的那么严重”,然而供应商接二连三涨价消息,实在难以不让人产生恐慌联想。

当前汽车芯片自主化仍然十分有限,可努力的空间十分广阔却又十分艰难。芯片涨价潮背后,芯片荒所带来的压力将给哪些企业带来压力?又为哪些企业带来机遇呢?

危机与机遇并存,这将是一场车企的产能争夺战,也是一场国产芯片企业的市场攻略战。自主车企和半导体企业都要做好开战的准备。

芯片涨价,不止台积电一家

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Analytics最新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排名前五的汽车半导体厂商分别为英飞凌、恩智浦、瑞萨电子、德州仪器和意法半导体。

而受制于疫情和对芯片需求预期不足,在此前大众爆出停产消息时,恩智浦和瑞萨电子就已经陆续放出产能吃紧的消息。

恩智浦在致客户的一封信中表示,为解决供应商带来的不可预见的成本增长,公司“很不情愿地”提高所有产品的价格。

瑞萨电子也于11月30日向客户发送提价通知,称由于原材料和包装基板成本增加,拟从2021年1月1日开始上调部分模拟和电源产品价格。瑞萨还解释称,公司近期面临库存、成本增加压力和产品运输风险,不得不上调价格来保证这些产品得到持续的投入和生产。

作为全球首屈一指芯片代工巨头,台积电都要面临涨价,其他排名前列的汽车半导体厂商自然也是难以幸免。

对于这股全行业的芯片荒,中汽协结合调研企业的反馈,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一来,是近年来全球芯片行业产能投资相对保守,供需不平衡问题在肺炎疫情前就已经有所表现,而疫情的爆发则加剧了产能投资的谨慎。上半年芯片行业对消费电子和汽车市场预测偏保守,对今年下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好预判及准备不足,因此从下半年中国市场逆势增长渐入佳境的11月开始,芯片缺口开始显现。

其次,在5G技术发展推动之下,今年消费电子领域对芯片的需求在快速增加,芯片产能遇到挑战,抢占了部分汽车芯片的产能。

且这种趋势在2021年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同时许多芯片领域制造商都在削减汽车行业必要的资本开支,提升价格,降低汽车行业芯片的生产配额。据媒体报道,台积电2021年先进制程产能已经被?“预订一空”。其中苹果?iPhone?应用处理器及?Arm?架构电脑处理器扩大量产规模,占据了台积电5nm芯片超过八成产能。

此外,欧洲和东南亚受第二波肺炎疫情的影响,主要芯片供应商降低产能或停工陆续发生,进一步加剧了芯片供需失衡。

而更本质的原因在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程度在不断提高,车用芯片的单车价值持续提升,推动全球车用芯片需求将快于整车销量增速。

需求量不断爆发,产能却被削弱被瓜分,汽车芯片想不缺都难。

短缺难愈,车企要有心理准备

从2019年爆发的疫情至今仍未终结,那么这场关于芯片的产业寒潮又将持续到什么时候呢?包括韩国东部高科(DB?Hitek),UMC和中芯国际在内的多家芯片代工厂近期都发表声明称,它们的工厂从第三季度开始已经满负荷运转。

英飞凌则表示,“目前正在加大投资,在奥地利建立一家新的芯片工厂,我们还将调整我们的全球制造能力”。“尽管半导体制造商已经在扩大产能,但目前的产能缺口需要6-9个月才能补齐”。

跨国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则表示,目前全球半导体厂商均已开始着手扩大产能以应对突然增加的供给需求,但考虑到半导体行业正常的交付时间,目前供应短缺的情况将在6至9个月的时间内改善。

按照各厂家的估计,缺口蔓延至2021年是预料之内,但是能否在2021年真正终结恐怕还不好打包票。研究机构Gartner分析师盛陵海:“尽管厂商一直都在努力提高产量,但是芯片紧缺的问题恐怕一两年内很难得到缓解。”

在前文中汽协总结的原因中,消费电子抢占汽车芯片产能的趋势一时间难以逆转,其次,全球疫情明年能否得到有效控制仍然是一个未知之数,所以盛陵海的保守估计有他的合理性。

不过对于这场“灾荒”,自主车企却显得不以为然。

蔚来高层表示,“暂时没有影响,蔚来已提前有所准备。”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也表示均未受影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红旗、广汽、东风等自主品牌,和一汽丰田、广汽本田、北京奔驰等合资品牌也表示,目前尚未受到芯片短缺影响。比亚迪方面更是淡定地表示:“比亚迪在新能源电池、芯片等方面有一整套产业链,不仅可以充分自给,还有余量外供。”据悉,比亚迪半导体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市场化,已完成A轮和A+轮战略投资。

唯有某日系合资品牌负责人稍微表现出些许担心,“有芯片的供应风险。目前正常供货,零部件有一定量的提前备库。”

众自主车企的乐观,不知是真有底还是对未来“缺芯”困境缺乏客观的预判?还有待明年芯片荒的进一步考验。但自主车企毕竟体量有限,真遇上芯片荒也不至于停产倒闭,可大众就无法淡定了。

本月上旬是“南北大众停产”,到了上周五则是要调整其在中国、北美和欧洲等不同地点的汽车生产,以适应2021年第一季度的供应形势。

所谓体大难调,作为年销量突破千万辆的汽车巨头,供应链的任何变动对大众汽车而言都是庞大的问题。面对接下来将持续近一年的芯片荒,大众要面对的难题才刚刚开始。而同样体量级别下的丰田、现代等企业恐怕也将面临挑战。

各方推动,汽车芯片自主迫在眉睫

对于汽车行业,这是场“灾荒”,但是对于自主芯片产业的崛起或是一股强大的动力。

在台积电涨价消息和大众调整全球汽车生产的消息爆出之后,昨天一早国内芯片产业链板块却迎来走强,板块内154只上涨,5只平盘,36只下跌。

可见,危机降临往往也伴随着机遇。

就在上周四(12月1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政策自2021年1月1日起执行。

这是针对芯片制造首次推出十年免征所得税政策。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线宽小于28纳米(含),且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项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早在8月初,院就印发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从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这八个方面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上述公告则是对其中财税政策举措的落实。

此外,11月20日,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还牵头成立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盟将推动汽车芯片,及相关核心技术国产替代和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完整的关键汽车芯片自主供给体系和内循环格局,保障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升我国汽车芯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政策和需求的双重推动之下,我国自主芯片产业未来两年必将迎来一段爆发潮。当前,已有多家中国企业“入局”汽车芯片自主化。

正如前文所说,比亚迪当前已经能自给自足并且对外供应,其中自研车规级IGBT已占据国内市场18%的份额。

地平线搭载于长安UNI-T的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出货量已达10万个。

10月,吉利控股的亿咖通科技与Arm中国共同出资成立芯擎科技,围绕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微控制器等汽车芯片领域制定了研发及量产,将在明年发布首款7nm车规级芯片。

此外还有黑芝麻智能科技等一众企业……

中国半导体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芯片设计企业达到2218家,相比2019年增长了24.6%。

但是在中国占据全球三分之一汽车市场的背景下,国产汽车半导体的市场份额还不到3%。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副总经理邹广才曾表示,目前国内车用芯片自研率只有10%,90%的汽车芯片都必须依赖从国外进口。

虽然不少自主半导体企业在努力,但是市场导向注定了汽车芯片要被消费电子瓜分产能。

“当前,车载芯片行业处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状态。不过,我国车载芯片企业起步晚,整体发展较慢。特别是车载芯片所需要的开发周期较长、创业门槛更高、回报周期更长等因素,导致市场玩家较少。”地平线市场拓展与战略规划副总裁李星宇表示。

由此可见,要寻求汽车芯片产业的崛起并不单纯是一个市场行为,不仅需要政策的强力推动,更需要企业的行业担当。这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吃螃蟹”,而更像是啃硬骨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恒大工厂首曝光,王晓麟被替,理想回应自燃,小鹏IPO

撰文?/?刘姗姗?

编辑?/?张?南

设计?/?杜?凯

题图?/?雷蕙语?

小鹏汽车赴美IPO?

8月8日凌晨,小鹏汽车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招股书,拟于纽交所上市。文件内容显示,此次IPO的承销商包括瑞士信贷、摩根大通和美银证券等。

此次小鹏IPO发行价区间和发行股份数未定,融资额暂不确定,招股书所列1亿美元仅是例行披露的占位符,不代表本次IPO实际融资额。

如若小鹏汽车此次IPO成功,将成为继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后第三家登陆美股的中国造车新势力。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销售信息,小鹏汽车于2018年11月开始生产G3车型,截至2020年7月31日,小鹏汽车已经向客户交付了18741辆G3。P7车型也已经投产,并于2020年5月开始交付,截至2020年7月31日,小鹏汽车已经向客户交付1966辆P7,并于2021年推出第三款智能电动轿车。

此外,招股书显示,小鹏汽车在2020年7月向客户交付了2451辆智能电动汽车,包括1641辆P7和810辆G3。

恒布6款新车,工厂首曝光

8月3日,恒大集团在上海、广州同时举行发布会,发布恒驰品牌首期六款车型,分别是恒驰1-6,覆盖A级到D级级别,以及轿车、轿跑、SUV、MPV、跨界车等细分区间。

“现在我又回到28年前,我在舞钢当车间主任的感觉。今天看到我们建设的世界领先的装备、世界领先的工艺、世界领先的智能制造汽车生产基地,我很开心、很高兴。”许家印在视察恒大汽车生产基地时这样说道。

随后其被刷屏,备受关注的恒大汽车上海、广州生产基地也首次曝光,进入了大众视野。

官方介绍,两大生产基地均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用了世界最先进的装备和工艺,安装智能机器人多达2545台,实现了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制造。在全面达产之后,能做到每分钟生产1辆车。目前,两大生产基地均已进入设备调试安装阶段。

云度发布全新战略

8月6日,云度在厦门举办了“以初心迎焕新”的品牌战略发布会。

发布会上,云度正式对外公布了其全新的技术开发理念和技术研发。未来,云度将在三电技术研发、智能驾驶技术研发、产品网联化和OTA技术研发等方面全面发力,同时还将自主开发全新一代智能模块化纯电平台。

除了三电技术与纯电新平台的研发,云度还将在智能驾驶技术研发方面加大投入。云度新能源汽车高级副总裁詹文章在发布会上表示,云度新能源汽车始终把安全作为技术应用的必要条件,充分考虑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道路环境。

2021年,云度的产品将在定制化基础上实现L2级高级驾驶,2022年,云度全新一代架构产品将适配L3级自动驾驶技术,并在2025年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

云度还在发布会上宣布未来几年将会持续推进渠道建设,并强化渠道下沉的广度与深度。未来,云度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和服务网点将覆盖国内全部电动车销售城市。在一级销售网络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二、网点覆盖,让云度的销售和服务网络进入县城、进入城镇。

(相关阅读:云度林密:说风口过了是杞人忧天,汽车永远是风口)

江苏赛麟法人王晓麟被换

8月5日,江苏赛麟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工商信息发生了负责人变更,法定代表人由原来的王晓麟变成了张伟伟,董事长也相应地变成了张伟伟。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赛麟的股东信息未变,仍是国有股东南通嘉禾(由如皋市全资持有)持股33.42%,而另外四家王晓麟方面的外商投资公司持股66.58%,副董事长史蒂夫·赛麟也未更改。

在江苏赛麟将王晓麟“踢出”管理层的同时,远在美国的王晓麟和史蒂夫·赛麟所代表的外资方股东也没“闲着”。

美国时间7月31日,美国赛麟汽车董事长史蒂夫·赛麟在《华尔街日报》撰文称,其在合资过程和近些年中对江苏赛麟做出了贡献,但如皋方面却在获得其知识产权后,通过全面剥夺股权的方式侵占了知识产权。

他同时表示,将游说美国国会通过立法保护美国其他企业不再经历类似遭遇,如限制中国生产的汽车入美、中概股披露是否存在知识产权侵权、提议在美中外金融机构禁用中国评估公司评估报告、要求美国商务部将侵害美国知识产权的个人和机构列入实体清单。

随后,王晓麟也在其朋友圈重申了史蒂夫·赛麟的文章内容,表示其一直致力于股东间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即使协商不了,也可以通过在香港仲裁明确各方的权责利,但如皋方面完全无视公司法、公司章程和合资协议的行为让事态步步升级,远远超过其能控制的范围,“将一个本来有可能成为中美合作典范的项目变成了一个中美贸易的问题”。

蔚来牵手苏宁

8月3日,蔚来汽车公布最新销量数据显示,今年7月共交付新车3533辆,同比增长322.1%,超过去年同期交付量4倍。

对此,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表示:“7月新增订单数量创历史新高,市场对ES8、ES6以及EC6需求强劲,再次感谢用户对蔚来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会在第三季度完成产能提升以实现更高的交付成绩。”

8月5日,蔚来汽车与苏宁先后发布公告,称双方已达成战略合作。

合作达成后,双方将联手打造“蔚来展厅”,在苏宁广场落地“蔚来展厅”,打造成销售、体验、交互为一体的汽车智慧零售体验店。

另外,今年蔚来NIO?Day首次取了用户申办并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落户城市,最终成都在投票中胜出。

威马发布7月份销量,陆斌离职

8月4日,威马汽车7月销量数据显示,7月销量达2036辆,实现了环比“五连增”,切刷新了年内单月销量纪录。

8月8日,威马汽车8家门店在京同期开业,新店均选址城市副中心,旨在以更轻量化、多元化、规模化的全面布局。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威马新零售渠道已新增门店达72家。

除了好消息外,威马也同时面临着一场重大的人事变动。

日前,有相关媒体报道称,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陆斌已离职,随后汽车商业评论记者联系到威马汽车工作人员求证,对方表示:“陆斌因个人原因离职,感谢其为威马汽车发展做出的贡献。”

陆斌有着丰富汽车行业从业经验,曾在上汽、奇瑞、吉利等多家国内知名车企担任要职,2015年与沈晖共同创立威马汽车。

理想汽车回应理想ONE起火

8月6日下午,在广东省肇庆市二广高速四会、连州方向,一辆行驶的理想ONE发生了意外事故,导致车辆起火。两名车上人员留院观察,其余乘员人身安全。

对此,理想汽车官方做出回应称,根据云端监控数据显示,事故发生后,电池、增程器均无任何异常。事故原因初步判断为疑似铁片的物体被高速行驶的车辆卷起,并击穿了高压油管,造成燃油喷溅并被排气管高温引燃。

理想汽车还表示,具体的事故原因及详细分析结果,有待事故现场的详细勘察及分析。

该发生前两天,针对“特斯拉Model?3在一线城市销量持续走高”,理想汽车CEO李想在社交软件评论称“大部分人还没搞明白特斯拉到底是怎么赢的”。谈及Model?3对其它车企产品造成的冲击时,李想甚至用“灭顶之灾”来形容。

在他看来,即便竞争对手在续航、智能化和性价比三个方面都已经赢了,也未能改变特斯拉在销量方面的“垄断”。他感慨,“几乎所有企业都不知道特斯拉赢在哪里,因为(特斯拉)赢的原因太初级了,没那么光鲜,所以反而被忽略了。”

他认为,大部分同行严重低估了特斯拉自建超级充电站、蔚来自建换电站和充电体系对于销量的促进作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造车:智能科技时代的首场集结

作者 | Michelle QL

这封题为“一加的新征程”的内部信宣告,“在一加和OPPO核心管理团队的一致建议下,我们决定将一加团队和OPPO团队”进行全面合并。“

其次,信中提到“一加需要作出改变”,“打造更多产品线、进军更多产品类别、构建IoT生态过程中都需要更强大平台和的支撑”。

印证此前6月初,网络流传甚多的OPPO注册“OCAR”商标的消息,外界对于OPPO造车的猜测有了更多的推断依据。

对于OPPO如何造车的疑问,早在2019年OPPO INNODAY大会上,陈明永就曾表示,“即使造车,也会专注于OPPO能做好的领域。”类似其他参与造车的手机企业,OPPO或也会凭借IoT及软硬件等优势领域,涉足 汽车 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技术。

有关OPPO 汽车 事业部落户成都,OPPO早已获得多项 汽车 相关知识产权的消息,浮浮沉沉流传开来。

这不过是又一个手机厂商、又一个互联网 科技 企业入局造车的“系列”故事之一。

今年以来,华为、小米、魅族,手机厂商先后宣告进军 汽车 行业,阿里巴巴、百度、360等互联网大厂关于造车的实际动作也很多,参与造车的方式各有不同,发展程度不一。

其中声量最大,影响最广,热议最多的,当属华为。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上海车展,华为与极狐 汽车 联合推出极狐阿尔法S HI版,同时推出的,还有成像雷达、AR-HUD、高算力平台MDC810在内的新一代 汽车 智能化部件和解决方案。

在2020年10月,华为首发了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独立品牌HI,旨在通过全栈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以创新的模式与车企深度合作,打造精品智能网联电动 汽车 。

尽管此前在公开场合,华为曾三番五次地澄清,“华为不造车,只做智能 汽车 的增量部件供应商。帮助车企造好车。”外界对其软硬一体化全系造车能力的预判,多少还存疑“不造车”的论调。

车展期间重磅推出HI新车,华为继续制造“不造车”宣告的高潮。

与此同时,华为开始卖车,预计 7 月底前在 200 家华为现有体验店卖车,年底拓展到 1000 家以上。而明年,余承东在公司内部定下了销售 30 万台的目标。

另一家在今年3月正式官宣要造车的,而且是造整车的,是手机厂商小米。

3月30日,小米官宣造车项目正式立项。4月6日,雷军开了一场线上直播,首次对外披露造车项目细节。他谈到了小米 汽车 Logo、品牌、小米 汽车 车型和定价。而这些细节,都是经过米粉网络投票产生的“调研”结论。

小米公开的是,将成立一家全资 汽车 子公司,雷军兼任CEO,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未来十年投资100亿美元。“希望用高品质的智能电动 汽车 ,让全球用户享受无处不在的智能生活”。

论造车实力,小米拥有不俗的起点:1万多人的工程团队,全球第三的手机业务支撑,最完善的智能生态,1080亿元的现金余额,最重要的,有CEO雷军。

近日有消息显示,小米陆续已跟包括比亚迪,长城等多家车企接触商谈,进一步落实造车实施落地的下一步。人员招聘工作业已启动。

之前有华为、小米,之后是魅族、OPPO,手机厂商们仿佛创造了一种行业共识,笃定造车前景所带来的新业务增长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多数源于手机和 汽车 同属智能时代的移动终端,在产品数字技术,例如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共通性。

那些 科技 界的数字巨头们,弄潮于互联网造车最初的萌芽期,已算是造车领域的深耕者了。

成立于2014年的斑马智行,是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的战略合作,彼时宣告打造互联网 汽车 新品类。斑马智行充分协同阿里在语音、视觉、芯片、IoT、云计算、地图、支付、电商等领域技术和生态优势,和车企一起重新定义 汽车 。2016年7月成功发布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 汽车 荣威RX5。

2020年年中,斑马智行重组,阿里成为第一大股东,斑马网络转而拥有YunOS底层架构代码完整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可授权 汽车 品牌或其指定合作伙伴使用,这一调整使斑马Powered by AliOS技术新品牌进一步走向 汽车 “生态赋能”模式。

随后同年11月,智己 汽车 推出,是由上汽、阿里和上海浦东新区三方打造的整车企业。

阿里如愿被赋予整车制造厂的身份。

百度在 汽车 领域的知名度最初由Apollo自动驾驶系统打响。

这项2017年4月发布的新,旨在向 汽车 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他们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

2020年9月,Apollo宣布在北京正式开放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Apollo Go,北京用户可以在百度地图及Apollo上预约体验Robotaxi,百度Apollo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进程进入实质快速发展期。

时至今日到今年4月,百度研发制造的35辆“阿波罗”自动驾驶 汽车 首次获得了商业运营许可。

而在6月,也就是前几日,百度举行Apollo Moon共享无人车发布会,第五代百度Apollo Robotaxi正式亮相,新车基于极狐阿尔法T打造,被命名为Apollo Moon。

百度与整车制造相关的业务落实于与吉利成立的合资公司集度。

今年1月,百度宣布正式组建一家智能 汽车 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 汽车 行业,吉利控股集团成为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百度宣称,未来5年投资500亿元用于整车制造。

如果论资本、技术各方面的投入, 科技 巨头对于造车这件事是认真的,至少体现出对持久战长期投入的承诺。

这就是为什么对于造车的对外沟通,越来越演变成重金投入flag的宣告。

如果寻根问源,追溯这些企业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涉足 汽车 领域,恐怕的确要费一番查询的功夫。要说造车难,这是一个常识性的判断,那么大厂小厂,从默默布局于无声处,到高调官宣,都经历了什么世事、商业时代的变迁?

笔者不禁联想起华为最近发布的鸿蒙OS系统。作为自主品牌打造的全新一代智能终端操作系统,鸿蒙OS能够实现不同设备智能化、互联与协同的全场景交互体验。以手机为控制中心的设计,让“互联”更简洁、流畅和连续。

极狐阿尔法S华为版,内嵌鸿蒙系统20.3英寸4K触控宽屏车机,能与鸿蒙系统其他智能设备互联互通。

事实上早在2020年7月比亚迪汉上市之际,鸿蒙OS系统便已上车。

HUAWEI HiCar系统就是基于鸿蒙OS提供服务,是为华为在 汽车 网联智能化发力而提供的车机平台。在那次发布会上,华为讲述的是5G、AI、IoT等技术在 汽车 智能出行上所提供的服务,包括手机NFC车钥匙功能等。

值得一提的是,时下手机企业与车企在车钥匙功能上的合作非常具有典型意义,除了华为与比亚迪,还有小米和小鹏 汽车 ,OPPO和理想 汽车 。

尽管这只是移动终端之间融合的其中一个小场景,然而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与 汽车 融合带来的智能、便利已足够给予人们对“万物互联”产生的想象空间。

2019年8月,华为对外发布了《HUAWEI HiCar生态白皮书》,宣称华为HiCar 提供人、车、家全场景无缝互联解决方案,把整个智能终端的生态和车、家结合起来,把车打造成第三生活空间。

技术上,能够落地的部分包括硬件的手机,以及 汽车 中控大屏、仪表盘、HUD等座舱部分,内核部分是支持系统运转的软件和操作系统。

这个白皮书创造了一种移动终端融合的流行趋势,成为被不同程度用的造车理念之一。

应该说,华为给出了一个具象的移动终端融合的现实范例。在智能造车进入加速成长期的现阶段,是比较有说服力的生态产品定义模式。

据悉,鸿蒙生态目前已有20多家硬件厂商、280多家应用厂商共同参与生态建设,预计2021年,会有40多个主流品牌,1亿多台设备,成为鸿蒙OS体验的新入口。

手机+ 汽车 ,显现出IoT商机中最合时宜的切入口。

最合时宜,是指智能 汽车 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重塑产品定义、使用场景定义、乃至生态定义的关键阶段,几乎被业界默认是对过往产品以硬件为主导特征的颠覆。

“智能”、数字化,应该通过什么样的产品特征来体现,新移动终端具备什么样的网联属性,与之对应的服务如何塑造,软硬件尤其软件技术如何再造夯实,决定了 汽车 作为新移动终端未来的商业模式。

智能手机随着4G到5G网络的充分发展,在芯片、摄像头、传感器、操作系统、显示屏等软硬件领域已经足够具有可借鉴的样本,甚至在供应链体系上也与智能 汽车 存在共享性。

尽管整车制造与手机制造依然分属皆然不同的领域,相比其他行业,智能手机与智能 汽车 的确更具有拿作比照的现实意义。

数字巨头们往往占据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技术集合的制高点,而数据是网联系统、自动驾驶产品命脉的“血液”。 基于数字技术的产品,无论呈现出什么样的定义或者特征体系,本质上都是数据与产品特征之间磨合演变的过程。

这是一个全新的产品逻辑、定义范式。试想,没有数据,机器学习如何能够实现,自动驾驶又如何能达到?

因此,能够在数字时代,掌控数据价值链的主导权,是未来商业逻辑的核心,必要的战略选择。

对于造车企业而言,举例来说,智己 汽车 在成立之初,宣称该品牌将立足打造全球首创的、与用户共生未来公司的企业形态,以用户数据驱动价值创造,与用户共生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值。

用户将成为企业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等全业务链的驱动者,并藉由与用户的数据交互,企业将构建起与用户共生的全新生态。

拥有阿里基因的智己 汽车 ,有着超前的 科技 企业思维力:将数据作为价值生产之本。同时利用数据打造跟用户的紧密连接,生产与共享数据价值。奠定了独有的“用户共创”品牌生态。

可以想象,未来,用户身为移动终端系统的持有人,随着日趋严格的数据使用规范、数据安全立法等对用户教育的深化,用户对数据价值的评判标准会越来越高。用户必然会在产品使用全生命周期内,对数据使用,参与更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智能造车的商业模式中,蕴含着充分的、由数字化牵引的价值创造潜力,取决于如何用数字定义“第三空间“。

360在与哪吒 汽车 官宣联合造车时,声称要“继续奉行互联网的用户至上、极致体验、产品为王的思路,然后为人民造车。”

造车的理念是“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指导,用互联网的理念来赋能,用互联网的技术来帮助传统造车”。

互联网+时代的 科技 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释放出对价值创造难以想象的巨大驱动力。

难点在于,完全重塑一个新的软件定义 汽车 的产品形态,需要的是高度融合的 科技 势能和创新理念。更何况这个新生事物,要求集合了能源、交通、制造等多领域的创新。

造车,论道并不易。没有任何一个现成的范本,或者有什么产品可以足够称其为范本,哪怕是能与现有燃油车产品定义、制造水平和商业业态相比肩。

百年燃油 汽车 历史 ,也历经作坊式生产到大规模工业量产制造技术的演进,价值链的成熟,都是时间的培育。

有行业分析称,新能源造车行业,目前已经越过最初的蛮荒时代,进入所谓的导入期,也就是比拼硬实力的发展淘汰期。

正如理想 汽车 在2025年战略中所描述的:会很快变成足球世界杯这样的淘汰赛,每个品牌会面对小组赛出线,以及一轮轮的淘汰赛。

理念的彻底改变,的自给方式和实践方法论都有待进一步摸索和检验。手机企业和互联网公司不断声称入局造车,机会貌似很大,挑战也不甚枚举,总结下来,有些门槛决定了玩家的“量级”。

其一、参照燃油车市场体量和细分市场,新能车的市场集中度变化性很大。头部效应已经凸显,头部车企,以及已经入局的 科技 造车企业,将加速占据优势,推高整体行业进入成本;

其二、品牌高端化是整体选择,但在产品技术定义路线图还未清晰的情况下,至少还未出现压倒性优势产品特征,尤其以软件做差异化,问题更多。用户是否认可,如何标准化效益化,市场将有很长的检验期;

其三、钱钱钱的问题。整个原材料供应链都在涨价,造车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在竞争日益激烈情况下盈利的可能性更堪忧,投资回收期更长;

其四、以用户为中心意味着对“体验”的重新定义,很大程度上将由用户来参与决策,企业无论是在产品和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面临更多的市场不确定因素和复杂度;

其五、人才、组织和能力问题很难短时间匹配,一方面具备新技能的人才稀缺,且有涉及数据、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对跨界知识要求很高的用人需求大量增加,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都是不可能一下子解决的问题。新的数字化工作组织和协同方式,也有待时间去匹配和培训。

此外,除了以上内外部环境方面的考量,造车企业是否也意识到,模式选择的关键性。例如小米面临的问题,就是后续该如何落地造车的现实路径。

是自建工厂,还是寻找代工企业,或者与车企合资等。 造车,一旦重金投入之后,要求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进行技术选择、产品定义、确定供应链等等,试错成本极其高。资金是一方面,时间也会是最大的消耗。

相信普遍意义上,凭借已有优势的手机厂商、互联网 科技 企业,成功的机会在于:用最少的成本、最优势的和能力,最敏捷的组织形态,以及最快的速度造车,是共有的目标。

作为传统 汽车 企业对标参照系的 科技 企业,他们的起点很高:创造过成功的商业模式、互联网基因、高效的企业内驱力,内化为自身独有的管理模式、产品和用户服务体系等。

但同时,时代变迁铸就了更高的目标。

这个造车系列故事,或许才是开了一个头,不知道下一个新入局者会是谁,也不知道宣告造车的,下一步会如何做。

“说”的那么多,是不是真造车了,以后眼见为实。

蔚来“换电”模式将成为未来巨大的隐忧

蔚来、小鹏、理想 被称作中国新能源 汽车 “三傻”,其中蔚来又是其中的老大哥,以蔚来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 汽车 企业从诞生、成长、壮大,无疑不牵动着无数消费者的心,他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新技术的尝试,更关系着中国 汽车 产业能否弯道超车,是否可以从欧美 汽车 巨头手中虎口夺食,是能否完成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无疑是聚光灯下的明星。

时间回溯到2019年3月6日,蔚来 汽车 发布年报,2018年蔚来 汽车 营收49.5亿,确净亏损高达 96.4亿 ,主要原因是生产销售和管理费用过于庞大,数据显示当时每辆 汽车 上的 销售和管理费用 超过40W,消息一出,股价也是持续下跌最低近1美元,离仙股一步之遥。

蔚来 汽车 出身高贵,腾讯、百度、京东、高瓴资本均是其基石投资者,从老板到投资者阵容豪华,生死一线,最会投资的合肥关键时刻又出手拉了一把,投资蔚来,给予各种政策支持,恰逢2020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销量暴涨,随着销售规模得以保证,蔚来好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一路步上发展快车道,股价最高达到67美金每股,比1.19美金增长超过50倍。

历史 证明,风光繁荣背后必有隐忧,为什么笔者依然认为蔚来存在严重隐患呢,问题就出在换电模式上:

一、换电较充电优势缩小

换电最大的优势在速度,平均一辆 汽车 的换电速度大约为4分钟,最快可以达到3分钟,这个时间基本上是已经没有提升空间了;反观充电,普遍的直流快充目前可以达到120KW功率,充满一辆 汽车 只需1小时,宁德时代最新充电技术宣称可15分钟充电400KM,特来电1000KW充电产品已经投入使用,华为也发布车载高压充电管理系统,可以预期不久的将来,充电效率将步入10分钟量级,正如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所说,只要动力电池允许,充电速度目前已经没有障碍。

二、换电劣势确十分明显

(1)成本角度:单座换电站建设成本近50万元,需要至少两名熟练技术工人,运用成本更将直线上升;单个直流快充充电桩的成本目前在4-6万元,可实现场站无人自主服务,成本优势明显;

(2)行业标准:7月8日工信部组织地方、包括蔚来在内的相关企业研讨尽快制定换电国家标准,虽然蔚来将极有可能作为新标准的主要发起者和制定者之一,但是就目前来说电池标准不统一带来的成本极大,蔚来自己换电站都需要准备几种电池,可想而知其中的损耗成本有多大,不同车企电池更是五花八门,也导致了无法对外换电运营摊薄成本,进入恶性死循环;反观充电行业,目前所有充电桩制造企业、车企均参照2015年充电行业国标来设定充电设备规格,完全不存在兼容性问题,而且充电桩功率升级只需要升级变电设备提升电流即可,无需更换新的充电桩,使用效率大大提升。

(3)道德风险:

换电模式存在一个经济学上近乎于无解的问题:道德风险,劣质电池驱逐优质电池的问题;如果你作为车主刚刚买了一辆新车,你会选择把你的好电池换成一个只有50%续航使用3年的旧电池吗;退一步说,你因为里程焦虑不得已更换了你的新电池,你在下一次充电肯定还会千方百计地把新电池换回来;同时,新的电池获得者则会主动退出换电大军。长此以往,市场上可能只会有新电池需求,二手电池无人问津的结果,变相增加了蔚来的成本。

蔚来服务可以称为 汽车 4S店中的海底捞,让你可以享受豪华尊贵的车主服务,同时电池与 汽车 分开销售,降低了购车成本,但是笔者想说的是,去买蔚来 汽车 的尊贵车主都是那么缺钱然后选择二手电池的车主吗,还是会选择一块更加崭新、安全的一手电池呢?

虽然笔者钦佩蔚来创业者付出的艰辛努力,尊重他们为新能源车行业做出的贡献,也认可蔚来 汽车 品质与服务,也有可能成为蔚来车主中的一员,但是“换电”真的有可能成为压死“蔚来”的一根稻草,就像当年的手机电池换电退出 历史 舞台一样让人唏嘘,正如ABB赵占勇所说“充电真的需要那么快吗,电动车存在“里程焦虑”是因为充电桩不够多”。

工信部推进5G商用 这家车联网终端企业成焦点

2月22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11部委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同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会议,强调加快推进5G发展商用步伐,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双重利好重磅消息,将惠及工业、医疗、教育、车联网等垂直行业的应用市场。以下小六将通过六棱镜梳理出车联网终端市场赛道,找到那家价值有待挖掘的选手。

看赛道?·

(一)用户价值

2020防疫期间,网络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企业复工形式成为市场应用刚需,而这正是5G基础技术发展,带动新一轮技术跟和产业变革的机遇。

(二)经营价值

工信部强调,推动融合发展,要研究出台5G跨行业应用指导政策和融合标准,进一步深化5G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推广新业务、新模式、新应用。

众所周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以全新的网络架构,提供至少10倍于4G的峰值速率,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是满足人机互联、物物互联应用场景的通用技术。工信部2020开局这一动作,势必助推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5G市场。据预估,十年间,5G间接拉动GDP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4%,2020年5G商用推动下,将间接拉动GDP增长超过4190亿元。

(三)投资价值

对于立足车联网终端赛道的企业,市场有多大,它能走多远,决定了投资人能拿到的回报能有多大。我们基于整个车联网终端市场看,竞争格局中,占比最高的是1000万-5000万占29%,在亿级以上注册资本的企业超过了34%,市场巨大。

看选手?·

(一)匹配企业

首先为了圈定范围,小六从过往投融资中的企业挖掘,以10亿级投资标的,进行不完全企业项目搜寻,找到一些10亿+级别的对象,如爱驰汽车、理想汽车、斑马智行、同洲电子、北汽新能源、小鹏汽车、乐视控股、小米科技、中联重科、奇瑞汽车等。不过,因为这些大家过于熟悉,所以算球,重新圈定范围。

把范围放大点,找此前经过PE轮(PE即私募股权投资,以高额的利润率、动辄上千万元的门槛立足投资领域,其投资的企业大部分处于商业模式成熟,具有一定的盈利规模,占据行业绝对优势,未来预期可持续盈利的项目。)的车联网终端企业。结果看,这281家的投资案例,也太宽泛了,对于想一键就出结果的小六,看到百位数的企业头皮也发麻。

咱还是按规矩来,把范围提升到投资标的亿元级别的项目!

你看看,得出的结果相比好几百,这49家的结果,引起小六的舒适。

从这49家企业当中,小六按时间筛选了其中十家。从投资轮次看,中交兴路、惠开车、通达电气为A轮,长城华冠、中普达、阿尔特为战略投资,其中全明星投资貌似一家投资企业,魅族居然也有车联网终端业务!以上提到的这些小六都不感兴趣。

在疫情期间,似乎有看到无人配送车的项目报道,好像就是智行者公司,我们一起深挖去。

标的企业显示,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成立,并于当年成功引进车音网作为公司战略投资人。

在B轮投资中,投资机构包括京东数科、北京顺为、百度投资并购部、京东尚科信息技术。因为梳理的是亿元级别的投资,因此,智行者目前实际哪个投资阶段,需要详细进入企业身份卡查看。

小六对其中百度投资并购部,挺感兴趣,不知道BAT的百度干起投资如何?

打开投资机构页面发现,百度这家投资公司实体名字叫达孜县百瑞翔创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9日,主要从事创业投资管理。

百度投资的项目还真不少,29个,累积投资金额超过54亿元,其中除智行者外,排在比较靠前的古北电子,中科慧眼、捷通华声硬科技投资指数都很高,要不是怕偏离主题,我可能忍不住跑去看另外三家企业干什么的。

算了,小六哥忍住好奇,为大家接着挖这家企业。

从智行者企业页面看到,他的企业标签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到展翼企业,拿到科技水平的背书可谓丰富。

从技术标签看,排在比较靠前的是运载工具控制,行政或管理应用,道路车辆交通控制,车辆加上控制等等均是围绕自动驾驶相关的技术。从技术路线图看,从2015年开始,车辆监控,车辆引导,到电动汽车,再发展到自动清扫车。似乎一直在找自己匹配的商业应用场景。到2019年后,车身控制,无人驾驶的主业再次回归。

从智行者的人才技术投资关系图谱看,其前身为北京智华驭新汽车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存在相关技术转让,及高管流动。另外,在技术对外许可方面,一家从事广域物联网技术服务商的广东纵行科技公司,聚焦“物联网+AI”技术(AIoT),提出的“新物业”方案在AI和物联网的有效融合下解决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得到市场验证,侧面反映智行者相关核心技术的市场价值。

而在投资层面,除上文提到的亿级投资机构背景外,背后还有10余家投资机构,其中包括北京汽车集团、深圳前海车联等汽车产业资本支持。

可以看到,在亿级投资之后,2018年智行者完成了B+轮的投资。不过,从融资节奏上,2019年没有相关融资消息,或因市场整体投资热度影响。

(二)团队背景

投资有时候就是投人,因此,企业创始人的学识学历,创业者哪个学校背景,决定其对创业方向与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的认知;另外,在经验资历,行业的专业经验方面,往往决定项目的成败。

小六从智行者企业董监高核心人员中选中核心负责人张德兆,来看看他的背景如何。

小六看到张德兆的个人页时,惊掉了下巴,图上自己找亮点。本来还想沿着张德兆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学士、博士的背景深挖其学术背景,不过,看完亮点,小六只想举起六六六的手势,这个项目必须投!

张德兆在运载工具控制方面4万多技术人才中排名第8,在车辆驾驶控制方面人才榜排名20,相当优秀!综合专业及合作网络,小六初步评价其个人类型:战略型、领导型、技术型、组织型。

在合作关系网中,围绕张德兆的技术合作团队庞大,其中小六随手圈选就能看到清华大学车辆运输学院的李升波教授等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专家。其中诸多发明人,如唐爱鹏、宋黎明、孙振业等都是智行者的工程师,涉及发明专利均围绕自动驾驶主业,如发明地下车库自动泊车的定位方法及装置;相机外参精度自动评估的方法及装置、一种无人驾驶车辆雨天识别能力的测试方法和系统等等。

专利离开了核心的人,价值将大打折扣,小六把智行者涉及的发明专利留在团队背后,让我们看看他们的技术实力,从专利发明量看看,从2015年成立到目前,拥有256项。

通过持续的技术优势,可以看到,智行者参与主导《智能运输系统?低速跟车系统?性能要求和测试规程》《服务型电动自动驾驶轮式车技术要求》等等行业团体标准制定,且通过不断更新标准在相关领域拥有极大语权。

基于以上背景挖掘,在车联网终端市场爆发时,聚焦这家企业,如果投它,赚得盆满钵满时记得打赏小六。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标签: # 汽车 # 企业 # 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