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辆评测 车辆评测

南京塔塔集团怎么样,南京塔塔汽车零部件系统有限公司英文

tamoadmin 2024-05-23 人已围观

简介1.performance是什么牌子?2.日韩动力电池辛酸入华路:六年挣扎,将正面PK宁德时代3.印度塔塔汽车有什么品牌4.南京诗兰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怎么样5.塔塔集团旗下汽车品牌6.塔塔集团的集团简史中 文 英 文机能 空气滤清器 Air cleaner发动机 Engine交流发电机 Alternator自动变速装置 Automatic transmission发动机支架 Engine m

1.performance是什么牌子?

2.日韩动力电池辛酸入华路:六年挣扎,将正面PK宁德时代

3.印度塔塔汽车有什么品牌

4.南京诗兰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怎么样

5.塔塔集团旗下汽车品牌

6.塔塔集团的集团简史

南京塔塔集团怎么样,南京塔塔汽车零部件系统有限公司英文

中 文 英 文

机能

空气滤清器 Air cleaner

发动机 Engine

交流发电机 Alternator

自动变速装置 Automatic transmission

发动机支架 Engine mount

大梁 Side member

车架横梁 Cross member

悬挂机构 Suspension member

转向横拉杆端头 Tie rod end

转向横拉杆 Tie rod

驱动轴 Drive shaft

齿轮齿条式动力转向 Rack&pinion type power steering

水温传感器 Water temperature sensor

机油压力开关 Oil pressure switch

电线束 Wiring harness

(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计 Air flow meter

风扇皮带 Fan belt

排气歧管 Manifold

综合检查系统 Multip leInspection System

制动总泵 Brake master cylinder

制动加力器 Brake booster

制动管 Brake tube

制动液 Brake fluid

副油箱 Reservoir tank

空气调节器 Air coditioner

冷却散热器 A/C Condenser

冷气压缩机 A/C Compressor

冷气固定扣 A/C Unit clampin

冷气低压管 A/CSuction pipe

冷气高压管 A/C Liquid pipe

冷气低压管软管 A/C suction hose

冷气高压管软管 A/C discharge hose

ABS传动机构 ABS Actuator

散热器 Radiator

仪表板 Dash panel

仪表板 Instrument Panel

发动机 Engine

侧窗玻璃 Side window glass

前围上部 Cowl

电池 Battery

燃油箱 Fuel tank

电动泵 Fuel pump

门控开关 Coutesy Switch

门控灯 Coutesy lamp

尾气净化装置 Emission control system

排放 Emission

喇叭 Horn

氧气传感器 OxygenSenser

保险丝盒传 Fuse box

踏板 Pedal

手套箱 Glove Box

扬气装置 Heater

吹出口 Register

扬气控制装置 Heater Control

扬声器 Speaker

座间储物板 Console panel

座间储物箱 ConsoleBox

杯座 Cup holder

驻车制动 PKB

油门踏板 Accelerator Pedal

脚蹬搁脚板 FootRest

制动踏板 BrakePedal

转向柱罩 Steering column cover

组合仪表 Combination meter

除霜装置 Defroster

气囊系统 Air bag system

导航系统 Navigation

喇叭形缓冲期 HornPad

动力转向器 Power steering

前 稳定器 Fr Stabilizer

转向节 Knuckle

绝缘体 Insulator

绝热材料 Heat Insulator

下控制臂 Lower control arm

衬套 Bush

后 悬架 Rr Suspension

后 悬架梁 Rr Suspension member

后 悬架臂 Rr Suspension arm

后 稳定器 Rr Stabilizer

驻车制动电缆 PKB Cable

支撑渔竿 Strut rod

电缆 Cable

悬架

悬架 Suspension

减震器 Shock absorber

轮毂螺栓 Hub bolt

卡钳 Caliper

联管节 Union

挠性软管 Flexible hose

螺旋弹簧 Coil spring

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

悬架支柱 Suspension support

制动盘罩 Brake dust cover

传感器 Sensor

制动盘 Brakedisc

盘形制动器 Disc brake

外面

轿式小客车 Sedan

刮水器 Wiper

雾雨刮水器 Mist wiper

间歇式刮水器 Intermittent wiper

发动机罩 Hood

散热器格栅 Radiator grille

车顶 Roof

活动车顶 Moon roof

倾斜车顶 Tilt roof

车门框 Door flame

后边左面车门 LHRr Door

前左面车门 LHFr Door

行李车门 Luggage door

行李车门装饰 Luggage door garnish

行李箱内饰板 Luggage compartment trim

前档风玻璃 Windshield

后风档玻璃 Rear window glass

青铜色玻璃 Bronze glass

前支柱 Fr Pillar

中支柱 Center Pillar

挡泥板 Mud guard

挡泥板防锈衬里 Fender liner

车轮拱板 Wheel arch

翼子板 Fender

后翼子板 Quarter panel

缓冲期 Bumper

小灯 Clearance lamp

油箱盖 Fuellid

外开把手 Outside handle

外边后视镜 Outer mirror

车门装饰嵌条 Door Moulding

遥移器操纵盘 Rocker panel

后窗去雾系统 Rear window defogger

车尾俎合灯 Rear combination lamp

高位刹车灯 High mounted stop lamp

轮胎 Tire

前大灯 Head lamp

雾灯 Fog lamp

后雾灯 Rear fog lamp

尾灯 Tail lamp

倒车灯 Backup lamp

危险灯 Hazard lamp

方向指示灯 Turn signal lamp

汽车牌照灯 License plate lamp

远距离控制 Remote control

特征造型线条 Character line

排气消声器 Muffler

室内

车身内侧板 Inner panel

门饰板 Door Trim

车门锁 Door Lock

门锁闩眼 Door Lock striker

密封条 Weather strip

电动窗开关 Power Window SW

内开把手 Inside handle

电磁闭锁 Power door lock

轮胎气压 Tire inflationpressure

铰链 Hinge

(车内)夜间辅助照明系统 illuminated entry system

照明灯 Room lamp

辅助把手 Assist grip

汽缸盖衬 Headlining

车顶操纵箱 Roof console box

车顶侧装饰 Roof side Garnish

座椅 Seat

头枕 Headrest

座椅靠背 Seat back

座椅安全带 Seat belt

座椅蒙皮 Seat fabric

座椅加热器 Seat heater

安全带卡子 Seat belt buckle

安全带拴扣 Seat belt anchorage

安全带扣环 Seat belt tongue plate

座垫 Seat cushion

座椅调节导轨 Seat track

靠背可调座椅 Reclining seat

安全带收紧器 Seat belt retractor

座椅加热器 Seat heater

开度调整 Opening trim

中心支柱装饰 Center pillar Garnish

可变电阻 Rheostat

速度计 Speed meter

转速计 Tacho meter

内边后视镜 Inner mirror

燃油计 Fuel meter

遮光板 Sun visor

自动巡航 Auto drive

自动空调 Automatic air coditioner

空气调节器 air coditioner

烟灰缸 Ash tray

变速杆 Shift lever

换档锁紧系统 Shift lock system

开度燃料容器盖开启工具 Fuel filler lid opener

凸缘 Flange

遥控门锁 Keyless entry system

锁芯 Key cylinder

化妆镜 Vanity mirror

转向盘 Steering wheel

掌舵 Steering

划痕板 Scuff plate

地毯 Carpet

光控装置 Light controlling system

开关 Switch

卡箍 Clamp

管 Pipe

软管 Hose

performance是什么牌子?

辉门

辉门公司(英文名Federal Mogul,又译为菲特尔·莫古)始创于1899年,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萨斯菲尔德市,是一个全球性汽车零配件制造供应商。

公司简介

公司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致力于设计、工程、制造并销售各种技术,以提高燃油经济性、减少排放并提高车辆安全性。辉门为汽车、商业、航空、海事、铁路和越野汽车,以及工业、农业和发电设备的全球主机[1]?设备制造商提供服务。同时也是美国的一流发动机配件供应商,供应产品包括发动机轴承、活塞、活塞销、活塞环、缸套、气门座和气门导管、变速产品、技术性纺织材料和连杆。此外,辉门还开发并销售20

多个汽车售后市场品牌产品,包括ANCO:雨刮;Champion:火花塞、雨刷和过滤器;Fel-Pro、Goetze、Glyco和Payen:发动机产品;MOOG:底盘产品;Ferodo和Wagner:刹车产品。

历史

年份

公司始建于1899 年美国底特律市,创始合伙人是J. Howard

Muzzy 和Edward F. Lyon,公司最初名为Muzzy Lyon Company。Muzzy和Lyon

从生产磨坊消耗品和橡胶产品开始其商业生涯。此外,两位合伙人还创建了一个分公司,名为Mogul Metal

Company,并在此分公司发布了多项轴瓦创新产品。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两人开始采用其自有的巴氏金属(名为"Mogul",是一种锡、锑、铜合金)生产轴瓦。该产品的注册商标是“Mogul”

和“Duro”。除了巴氏合金,Muzzy和Lyon 还因首创了根据相应尺寸和形状定制铸造轴承的工艺而闻名。

Muzzy Lyon

公司的轴瓦业务非常成功,在二十世纪初期成为两位创始合伙人的主要业务,别克公司为公司最早期的客户之一。为了续写成功并满足轴承需求,MuzzyLyon

Company 后来与Federal Bearings and Bushings

Corporation(一家发动机轴承和衬套制造公司)合并。Federal Bearings & BushingsCo. 始建于1915

年,由一群底特律商人创建。该公司最初包括Mogul Metal 和Federal and Bower Roller Bearing

Co.,后于1924年合并组成Federal-Mogul-Bower Bearings, Inc.。合并后的公司开始生产以前的Muzzy

Lyon Company 不能供应的铜轴瓦。为了进一步巩固成功,整个Muzzy Lyon Company 与FederalBearings

and Bushing 公司于1924年组成了辉门公司。

为了使新合并公司持续发展,1929 年,该集团在“Battelle

Memorial 研究所”的协助之下创建了研究部门。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辉门公司坚持对Equi-Poise

推进器部门投资,而这一项目也帮助公司取得了新的成功。公司在推进器产业上的不断进步在1941

年获得了认可,当时辉门成为全球最大摩托艇推进器制造商。

1932年,公司开发出名为C-100 的新合金,是自巴氏合金发现以来的首个新型轴瓦材料。辉门公司的研究团队在1934年对C-100 进行改进,创造了C-50 合金。两种产品之间的革新大幅提高了轴瓦市场的耐用性。

1955年,公司收购了National Motor Bearing

Co.,从此公司更名为Federal-Mogul Bower。在收购另一家公司之后的一年,Federal-MogulBower

的总销售额增长至1 亿美元,跻身“财富500 强企业”,排名350。为了进一步扩展Federal-Mogul

Bower,公司开始在瑞士发展业务。不久以后,公司于1962

年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市开始创立其首家海外服务中心。继续产品扩展之路,Federal-MogulBower 的Arrowhead 部门在1963

年为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土星探测器制造元件。1965年4 月,在与Sterling Aluminum Products

合并后,公司名称改回为Federal-Mogul Corporation(辉门公司)。

1966 年,辉门公司将其总部从底特律市区迁出,在密歇根州的萨斯菲尔德市建立了公司的新总部。

1981 年,辉门Arrowhead 零部件应用在NASA

航天器发射中。同年,公司赢得了“最高法院”裁决的关于一种固化橡胶工艺的专利主张,该工艺以瑞典化学家Svante Arrhenius 于1889

年所写的数学方程式为基础。“美国专利局”起初拒绝了辉门的专利要求,理由是无论该公式(作为自然法则)还是以此公式为基础的计算机程序都不能被授予专利。

1998年,公司收购了Cooper Industries

及其品牌,包括Anco 雨刮Champion®点火产品、MOOG底盘、Wagner和Abex 摩擦产品以及Wagner

和Blazer 照明产品。同年,辉门还收购了 Turner &

Newall,这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曼彻斯特市的建筑材料公司。Turner& Newall

是石棉类产品的全球最大制造商之一,包括以南非矿产蓝青石棉制成的产品。Turner & Newall 是英国利兹Armley

石棉灾难的责任方。随并购而产生的巨额产品责任赔付是辉门于2002 年根据“联邦第11 章”申请破产的主要原因。

在公司重组期间,辉门公司收购了多家公司,包括Robert G.

Evans Co.、Hanauer MachineWorks, Inc.、Metaltec,Inc., Mather Co. 和Fel-Pro,

Inc.。公司于2008 年1 月脱离“第十一章”破产保护,并于2008年4月以A 类普通股在NASDAQ 上市,交易代码FDML。

2010年6 月,辉门进一步将其业务扩展至亚洲,在中国上海创办了一流的总部和技术中心。该亚太总部和技术中心具备动力系统测功机和车辆刹车检测车间等工艺。该工厂为动力系统和车辆客户提供了更佳技术支持,并进行了先进的技术开发。

辉门于2010 年6 月收购了Daros Group,一家私有活塞供应商,为工业能源生产和商业运输所用的大缸径发动机提供活塞。集团的收购业务遍及中国、瑞典和德国。收购Daros 后增加了双冲程和四冲程活塞环产品,强化了辉门在工业活塞环市场的地位。

2012 年3

月,辉门董事会宣布改进公司企业结构的决策,创建独立的主机厂和售后市场业务分部,每个分部任命一位首席执行官。RainerJueckstock,公司动力传动能源业务的前任高级副总裁,于2012

年4 月1 日正式被任命为主机厂分部的首席执行官。2012年6 月,MichaelT. Broderick 被选为辉门售后市场分[1]?部的首席执行官。

2012 年7 月,辉门宣布了向BorgWarner Inc. 收购BERU 火花塞业务的决定性协议。

产品

1995年以来,辉门集团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向广大中国用户推广辉门公司美国和欧洲生产的品质优良的发动机零部件。1995年开始,中国的广大用户已通过辉门中国代表处接触并使用辉门公司如下品牌的产品,分别是Federal-Mogul,

AE, Seal-Power, Payen, Ferodo, Glyco, National Oil Seal, Goetze 等等。

些品牌的发动机零件和刹车片已广泛使用在:东风康明斯、道依兹、沃尔沃、底特律、Man、奔驰等重型柴油车,北京切诺基、上海桑塔纳、神龙富康、南京依维柯等轻型客车及小轿车的配件市场,并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到目前为止,辉门公司在中国内地已经建立了8家是由辉门独资或合资的企业,它们为国内主机及售后市场提供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汽车发动机轴瓦、凸轮轴、刹车片、车灯、活塞、活塞环、缸套、气缸垫、火花塞、气门座圈、气门导管等产品。

分公司

该8家在华公司分别是:1995年12月成立的广州辉门冠军火花塞有限公司,1996年3月成立的辉门摩擦产品有限公司,1996年4月成立的南昌辉门密封件系统有限公司,1996年6月成立的安庆帝伯格茨活塞环有限公司,1998年8月成立的辉门(青岛)活塞有限公司,2001年2月成立的上海菲特尔莫古轴瓦有限公司,2003年11月成立的辉门(青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及2003年12月成立的菲特尔莫古(上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2002年,辉门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总部,主要负责在华企业的管理,市场协调及售后分销,同时也标志中国成长战略的全面启动。

获奖情况

辉门共荣获了十项“汽车要闻PACE奖”(领先汽车供应商对卓越的贡献奖),标志着公司的技术领先地位。“汽车要闻PACE奖”表彰了汽车制造商中的卓越创新、技术发展和商业表现。这一杰出奖项被全球公认为创新的行业标准。

辉门荣获PACE 奖项的创新产品包括:

2003: Wagner®ThermoQuiet® 刹车片和制动蹄

2006: Monosteel® 活塞

2007: Goetze® 金刚石涂层(GDC®)

高温合金(HTA) 排气垫

2010: DuraBowl® 活塞增强工艺

高精度电蚀机加工(HPEEM)

Profile 雨刮片卡口连接系统

2011: EcoTough® 涂层活塞

低摩擦LKZ® 油环

2012: 用于“内冷油道柴油活塞”的双维(2D) 超声检测

日韩动力电池辛酸入华路:六年挣扎,将正面PK宁德时代

performance是优华劳斯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的英文名。以下是更多相关资料:1、优华劳斯汽车系统有限公司:优华劳斯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该公司是美国Roush公司和美国Global-Optima公司共同合作在中国开展汽车设计以及开发服务的独立研发机构坐落在上海著名的汽车城-嘉定区安亭镇。2、该公司的业务:优华劳斯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将依靠美国Roush公司的技术支撑在具备汽车动力总成设计以及汽车整车开发能力的同时形成发动机和样车制造、试验和标定的能力。已成功为东风小康、华泰汽车、吉利汽车、中兴汽车等国内自主品牌开展整车外形设计与分析。正在建设过程中的发动机设计大楼将服务于国内柴油轿车发动机的设计工作。

印度塔塔汽车有什么品牌

车东西

文?|?Bear

导语:借着电动汽车的行业大潮,动力电池产业迅速崛起,全球已形成中、日、韩三国企业争霸,松下、LG、宁德时代等巨头分庭抗礼的行业格局。

表面的平静背后,新一轮巨变正在酝酿之中——固态电池即将掀起新一轮技术变革浪潮、动力电池白名单去除后日韩企业重回中国市场、全球车企与零部件巨头们也纷纷涉足电池产业,一场大变局即将上演。

为此,车东西特推出《动力电池大变局》系列报道,详解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的风云变幻,本文为系列报道之一。

“2025年车载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会是2018年的7倍。”今年年中,全球动力电池巨头松下,对动力电池市场的宏大前景给出了自己的预判。

根据天风证券预测,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1637亿元;到2025年,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会爬升至5000亿元;如果从长期来看,到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很可能会上升至1.3万亿元的高位。

与此同时,根据天风证券数据粗略推算,国内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2030年间接近5000亿元,数千亿级别的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使得众多巨头趋之若鹜。

一边是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动力电池公司。2016年-2019年,四年时间里,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高速增长,国内公司市场布局与技术力逐渐增强。

另一边,则是以松下、三星SDI、LG化学为代表的日韩动力电池大军。曾被“动力电池白名单”拒之门外的日韩巨头们,在叱咤海外市场,砍下众多车企订单的同时,也在暗地里摩拳擦掌,准备着中国市场补贴退坡后杀回中国市场的计划。

据了解,以松下、LG化学为代表的日韩动力电池势力,自2017年起加大了中国市场的布局,大部分项目将在2020年-2021年投产或实现产能释放,日韩动力电池巨头的准星已经瞄准了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完全退出的节点。

与此同时,2019年6月,工信部提前宣布废除《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与四批企业目录名单,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正式失去保护伞,日韩动力电池巨头重返中国市场的脚步正在加速。

▲工信部宣布废除《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自动力电池浪潮兴起以来,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几乎引领了每一波技术的变迁,借助技术先行的优势,松下、LG化学、三星SDI等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已经成长为产业巨头。巨头返华,势必会对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形成冲击。

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经历了2016年-2019年的黄金四年,技术、规模、市场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车企与国内动力电池厂商的绑定关系也在逐渐成型,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真的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中国市场吗?

中、日、韩三方动力电池势力谁更强势?

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将走向何方?

本文试图从中日韩动力电池主要玩家近些年来经历的发展与变迁,来解答上述问题。

一、日韩四巨头加大中国市场布局?“三国杀”局面再现

当下,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如临大敌。

如果按原计划不变,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从2020年开始,就将完全退出市场。

整个产业将由“政策主导”转向“市场主导”,简而言之,此前被政策保护的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无差别地暴露在外资企业的“火力”中。

从下游的新能源整车产业,到上游的动力电池与各个核心零部件产业,无一幸免。

工信部曾经面向动力电池产业出台《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并配套了四批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俗称“动力电池白名单”)。但随着2019年6月,工信部废止这批文件,白名单失效,曾经被“动力电池白名单”拒之门外的日韩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加大中国市场布局,松下、LG化学、三星SDI、SKI集团等日韩动力电池企业,早已为角逐中国市场做好了准备。

1、日系动力电池企业:松下

日系动力电池企业松下是所有外资动力电池企业中,受“动力电池白名单”影响最小的企业,也是在中国业务布局最快的外资动力电池企业。

▲松下总部

早期,松下一度是特斯拉的独家供应商,加上特斯拉新能源车型出货量大,松下生产的动力电池绝大多数供应给了特斯拉。

2013年,松下与特斯拉签订扩大动力电池供应量协议后,自身产能吃紧,已有生产线全面运转为特斯拉供应18650三元锂电池。第二年,松下投资27亿元,兴建大连工厂,年产能5GWh,主要用于给松下的国外合作伙伴供应方形动力电池。

在松下的客户清单中,中国整车企业的数量与订单量均较少,“动力电池白名单”的限制对于松下影响有限。

但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松下开始加大中国动力电池业务布局。

2017年5月,松下与捷星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政府合资,建造了苏州动力电池工厂。2017年下半年,工厂已投入生产,年产能18650电池1亿只。

2018年9月,松下与联动天翼合资,双方共同出资200亿元,计划在江苏江阴分期建成总产能30GWh的动力电池工厂,项目包括了锂离子电池和模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和制造。

2018年12月,外媒曝出松下将向已投产的大连工厂投资“数亿美元”,将大连工厂的产能从5GWh提升到12GWh。

一系列动作背后,松下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强化。

2、韩系动力电池企业:LG化学、三星SDI、SKI集团

韩系动力电池企业拓展中国市场的过程相对来说坎坷得多,其中既有政策倾向因素,也有地缘政治因素。

与所有外资动力电池公司一样,韩系动力电池企业LG化学、三星SDI、SKI集团,均未进入2016年工信部发布的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

继续使用上述三家公司的动力电池,整车厂就将失去巨额新能源汽车补贴,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与此同时,2016年韩国不顾我国政府警告悍然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国内反韩情绪高涨。

在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原本已经展开合作的国内整车厂纷纷取消了韩系动力电池企业的订单。

LG化学此前在2014年已经建成了南京动力电池工厂,每年可为5万辆纯电动车配套动力电池,但失去在华订单后,2017年,LG化学只能被迫将工厂设备与相关知识产权出售给吉利旗下的衡远新能源。

无独有偶,三星SDI与SKI的在华业务也于2017年前后受挫,前者停建了西安动力电池工厂的二期工程,后者与北京电控、北汽集团合资成立的BESK直接停产。

▲三星西安动力电池工厂

在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韩系动力电池企业偃旗息鼓,几乎退出了中国市场。

但随着补贴退坡,市场环境转好,LG化学、三星SDI与SKI集团已经重新开始了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布局。

2018年7月,LG化学电池项目签约落户南京,项目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与小型电池三类生产线,工厂规划电极、电芯生产线共23条,动力电池生产线占16条。

该项目于2018年10月开工,2019年底,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投产,年产能10GWh。

LG化学称,该工厂将在2023年完全释放产能,预计总产能可达32GWh。

随着LG化学回到中国市场,三星SDI与SKI也加紧了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布局。

2018年7月,SKI宣布在江苏常州建造拥有7.5GWh的动力电池工厂,同年10月,SKI宣布追加投资25亿元,为动力电池工厂配套隔膜生产线。

2018年底,三星SDI重启了已经暂停两年的西安动力电池工厂二期项目。

韩国动力电池企业,正在一点点重新拾起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产能规模已经接近50GWh。

当下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有些许像2014年前后,国内掀起新能源热潮,日韩动力电池集体进入中国市场所形成的“三国杀”局面。

但今时不同往日,国内整车厂基本已经完成了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大型动力电池供应企业绑定。

动力电池产品与整车需要进行复杂的定制、匹配、验证工作,时间、人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缺一不可,整车企业是否愿意抛弃成熟的供应链,劳心费神去选择一家“看似高级”的外资动力电池供应商,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更何况车市寒冬之中,众多整车企业都在寻求降本增效,重新适配一家全新供应商的动力电池所需耗费的成本值得三思。

在这样的前提下,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回归,真的会对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形成巨大冲击吗?

二、日韩动力电池全球制霸?四年前何故折戟中国市场?

要正视日韩动力电池企业重回中国,是否会对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形成巨大冲击,还需要正确认识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深厚底蕴以及强大实力。

得益于消费电子时代的产业红利,日韩动力电池产业从一开始就占据了先机。

以日系电池厂为例,锂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方案最先由索尼开发成功。上世纪,日本三大电池厂索尼、松下、三洋几乎覆盖了整个日本的消费电子产业,同时也大量出口,并且业务范围从消费电子朝储能、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扩展。

在发展过程中,曾经的18650圆形锂电池产业化推广者索尼,由于误判了锂电池在消费电子领域之外的潜力,错失动力电池与储能浪潮,随后又将自身的锂电池业务出售给了村田,黯然退出电池市场。

而三洋则因代工厂产能过剩,自身创新不足,集团各项业务逐渐被分割收购。其中负责汽车动力电池业务的三样电机,就在2009年被松下收购。

日本本土残酷的淘汰制中,松下成为了三家公司唯一一家幸存下来的企业,通过早期对动力电池的摸索,以及吸收三洋电机后,动力电池业务的发展壮大,逐渐成为日系动力电池企业的代表。

在技术方面,松下在继承18650圆柱形锂电池方案的同时,还开发了新的21700圆柱形锂电池技术路线,实现动力电池单体容量上升35%,能量密度上升20%,系统成本下降9%,系统重量下降10%,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松下21700圆柱形锂电?

此外,松下发力NCA体系正极材料,将单体电芯能量密度做到了340Wh/kg,搭载松下NCA21700的特斯拉Model?3,目前动力电池组综合能量密度也达到了153Wh/kg。此外,松下还在与信越化学共同开发硅基负极体系,进一步拉升了NCA21700圆柱形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

要知道,松下从2017年开始,就为特斯拉批量供应NCA21700圆柱形动力电池,而国内同代的NCM811动力电池则是在2019年,由宁德时代实现量产,单体能量密度为304Wh/kg。

这意味着,不仅在动力电池电芯的单体能量上,松下领先于国内的动力电池技术;在量产时间上,松下也比国内同代产品早两年。两年时间,足够松下优化NCA21700圆柱形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实现低成本稳定量产。

在产能铺设方面,松下在中、美、日三地建有8座工厂,预计2020年产能将会持续释放,达到52GWh。

而在合作伙伴方面,松下圆柱形动力电池几乎独供特斯拉,而在大连工厂生产的方形电池则主要配套给北美与欧洲的车企。目前,松下的合作伙伴包括了特斯拉、福特、大众、丰田、奔驰等知名车企,配套车型在2018年达到了58款。

虽然2018年松下出货量略逊于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公司宁德时代,但在技术路线、产能建设与合作客户等方面,松下不仅不落后,反而在各方面都有所领先。

相对于日本动力电池产业的激烈竞争,韩国动力电池产业相对来说温和许多。

目前,韩国主流的三大动力电池公司LG化学、三星SDI、SKI从不同的领域切入到了动力电池产业,各自技术路线与布局情况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而言,互相侵蚀市场份额的情况并不严重。

LG化学是现阶段全球出货量最大的软包动力电池供应商,2000年启动动力电池研发项目,并于2008年左右与现代起亚合作,正式开启商用化进程。

▲LG化学软包电?

在技术方面,LG化学拥有丰富的化学材料开发经验。在研发动力电池的早期,LG化学在就建立了隔膜与电解液技术的技术壁垒,并基于自身的技术培养了一批优质供应商,巩固了LG化学在动力电池产业的地位。

此外,LG化学作为最早布局软包动力电池的企业之一,覆盖了大部分软包电池的核心专利,2019年,LG化学软包电池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16%,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

在产能铺设方面,LG化学在中、韩、美、欧建有4座工厂,目前产能已经超过23GWh,该公司预计,到2021年,其产能将会扩张至110GWh。

庞大的产能与先进的动力电池量产技术,是的LG化学拥有消化全球顶尖电动汽车企业订单的能力。2019年年底,特斯拉宣布中国工厂Model?3生产线投入量产,其二供首先选择了LG化学,而非中国动力电池公司。

除此之外,LG化学还合作了现代、通用、福特、戴姆勒、大众等主流欧美韩车企,主要配套车型12款,配套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超过200Wh/kg。据东吴证券统计,2018年,LG化学动力电池出货量7.4GWh,2019年,LG化学动力电池出货量超过10GWh。

三星SDI主推方形动力电池,与LG化学几乎是同一时期进入动力电池市场。2008年,三星SDI与汽车Tier?1博世合资,成立动力电池公司SB?Limotive,开始给宝马供应动力电池。

▲博世与三星SDI合资成立SB?Limotive

2015年,三星SDI收购了麦格纳的动力电池组子公司MSBS(Magna?Steyr?Battery?Systems?GmbH?&?Co?OG),加快了全球化布局的进程,先后在中国、美国与匈牙利建造了三座动力电池工厂,产能也上升至22GWh,与LG化学非常接近。

在技术方面,三星SDI坚定NCM三元锂电池路线,并从NCM523逐渐向NCM622、NCM811演进,其单体能量密度已经从2016年的130Wh/kg上升至2019年的250Wh/kg。

在合作车企方面,三星SDI的合作对象主要是宝马,其余核心客户包括大众、马恒达、Lucid?Motors,供货车型达到30+款。

SKI的技术路线与三星SDI类似,该公司从2017年开始加大动力电池的布局力度,但目前整体规模仍然较小。据光大证券数据,SKI集团2018年动力电池产能仅3.9GWh,与国内二线动力电池厂接近,配套客户也较少,主要是现代、北汽、戴姆勒等公司的二供。

整体来看,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在技术力、产品力、产能等方面竞争力都非常强。

那么,日韩动力电池企业能够凭借这些硬实力颠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吗?答案是不一定。

早在2016年之前,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就曾尝试在华布局。

2014年,松下与LG化学的动力电池工厂先后落地中国大连、南京,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三星SDI工厂落地中国西安,SKI与北京电控、北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BESK生产动力电池。

那么,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第一波布局的结果如何?答案是惨败。

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入华时间较晚,布局最早的LG化学在2014年才建成南京工厂。

2016年前,日韩动力电池尚未与整车厂完成大规模的车型配套,出货量较低。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近8成的动力电池出货量由前十名包揽,而前十名完全是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份额小于2%。

在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即将展开在中国的布局的时候,2015年底,工信部出台《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并在2016年连发四份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俗称“动力电池白名单”)。

出于保护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目的,“动力电池白名单”中并不包含日韩动力电池企业,这也意味着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无法享受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日韩动力电池被拒之门外。

此外,地缘政治的摩擦也成为了韩系动力电池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2016年,韩国政府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极大地威胁到了周边安全,激起了国内的反韩情绪,当时三星SDI的电池也发生过爆炸事故,这一轮节奏使得韩系动力电池企业在国内举步维艰。

前一轮日韩动力电池的入华路,走得相当艰难。

三、中国动力电池的“黄金四年”

市场接受度低迷、政策保护以及地缘政治的摩擦,使得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第一轮入华布局遭受重创,同时也错过了2016年-2019年中国新能源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一轮黄金期内,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迎来了高速增长。

从玩家情况来看,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集中化趋势越发明显,企业数量从2016年的200+家缩减至2019年的60+家。

▲近年来国内动力电池产业企业数量变化情况

产业内逐渐形成了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第一梯队,国轩高科、比克电池、天津力神灯企业为第二梯队的产业格局。与此同时,第一梯队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还在持续扩张,相反地,第二梯队的市场空间与玩家规模都有进一步收缩的趋势。

整个产业正在从野蛮生长期走向成熟期。

从技术的演进来看,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技术路线从早期的磷酸铁锂路线,切换到了NCM三元锂路线,并且在四年内完成了从NCM523、NCM622到NCM811的技术迭代。

伴随技术的迭代,中国国产动力电池电芯的能量密度也从磷酸铁锂时代的140Wh/kg增长至NCM811三元锂电池的304Wh/kg,宁德时代也成为全球首家量产NCM811三元锂电池的公司。

在市场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市场也水涨船高。

▲近年来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关键指标变化情况

2016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为28.3GWh,2018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56.9GWh,对比2016年增长超过100%。

产量则从2016年的30.8GWh,增长至2018年的70.6GWh;产能从2016年的90GWh,增长至2018年的260GWh。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动力电池市场近几年出现了大幅增长,但从产能与装车量差距的扩大,也反映出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出现产能结构性过剩的现象。

另一个体现出国内动力电池市场高速发展的现象是,除了布局国内市场,部分有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企业开始收到国外车企订单,布局海外市场。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比克电池、孚能科技、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动力电池企业。

据了解,宁德时代是国内最早与国外车企接触的动力电池公司。2012年,宁德时代与宝马达成合作,为其供应动力电池,2018年宁德时代与宝马正式签订40亿欧元(约合311亿元人民币)订单,成为宝马的全球动力电池供应商。

宁德时代与宝马的成功合作案例为其带来了一系列国际车企,其中不乏大众、通用、日产、本田、戴姆勒等知名车企。

除此之外,宁德时代还在德国规划了一个100GWh的动力电池工厂,预计2026年产能完全释放。一旦这一工厂落成,将会超越松下与特斯拉合资的内华达超级工厂(35GWh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工厂。

除了宁德时代,2018年以来,国轩高科、比克电池、孚能科技、亿纬锂能、欣旺达也陆续收到了海外车企的配套订单。

举例来说,国轩高科在2019年2月与博世达成合作协议,为其提供锂离子电池、模组和电池包(零件、产品)等,除此之外,还与印度汽车集团塔塔合作,计划为其乘用车与商用车提供动力电池。

孚能科技则在2018年12月获得了戴姆勒超百亿欧元的动力电池订单,根据协议,孚能科技将从2021起至2027年这7年间,向戴姆勒提供合计140GWh的电池。

从产业格局变化、技术突破、市场增长以及出口布局来看,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缺席的2016年-2019年,成为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黄金四年。

四、中日韩动力电池再PK?到底谁更强?

那么,一边是高速发展了四年的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另一边是布局海外,持续在技术和产能上取得突破的日韩动力电池企业,中、日、韩三方动力电池势力将在中国市场再度聚首,究竟谁的竞争力更强?

车东西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了中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对比。

▲中韩动力电池核心竞争指标对比

从技术力上来说,目前日系动力电池企业松下依然保持着领先的地位,该公司与特斯拉合作研发的NCA21700圆柱型动力电池电芯能量密度可达340Wh/kg。

这款电芯的能量密度目前领先于宁德时代的NCM811动力电池(304Wh/kg)以及LG化学的动力电池产品(253Wh/kg)。

此外,在动力电池成本方面,根据研究机构瑞银此前公布的信息,松下的动力电池成本已经下降到了773元/kWh,LG化学动力电池成本在1031元/kWh左右,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成本在1042元/kWh。经过推算比亚迪动力电池成本在整车的占比以及比亚迪唐EV带电量可得出,比亚迪动力电池成本大约在1100元/kWh。

成本上来看,松下的优势也不小。

不过从出货量、合作客户、产能以及配套车型等方面来看,宁德时代作为行业龙头,对比松下与LG化学依然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优势。

2018年,宁德时代出货量23.5GWh,全球排名第一,松下则紧随其后,出货量20.7GWh,排名第二。

合作客户方面,宁德时代在全球范围内合作了15家主要车企,松下的合作车企数量为12家,LG化学合作车企数量为9家。

配套车型方面,松下2018年配套车型58款,2019年预计为70+款,主要客户仍然是特斯拉。LG化学自2017年加大动力电池业务投入以来,一直在快速拓展欧美地区的车企,目前有主要的9家合作车企,主要配套车型12款。

宁德时代的配套车型数据中计入了商用车型,因此表中宁德时代配套车型的数量大幅超过松下与LG化学,达到了1000+款。

据车东西预估,今年,宁德时代的配套车型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国内合资车企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基本选择了宁德时代,而今年合资车企将会有多款电动车型上市。

分阵营总结,日系动力电池企业松下目前在技术上的优势较大,后续进入中国市场开拓业务时,较低的成本与较高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将为其提供很强的竞争力。

但目前松下对于产能建设与客户渠道的拓宽较为保守,东吴证券预期,松下未来数年内的增长有可能会落后于宁德时代与LG化学。

韩系动力电池企业LG化学目前从产品力与合作车企来看亮点不多,但该公司计划在2020年-2021年将产能提升到110GWh。同时,LG化学还在快速扩展与车企的合作业务。如果能够协调好产能扩展的速度与业务扩展的速度,LG化学将可能成为2020年-2025年增长速度最快的动力电池企业之一。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与电芯成本虽然不如松下,但合作车企数量众多,并且与大众、宝马等国际知名车企达成了动力电池供应协议,同时还在德国规划了100GWh的动力电池工厂,随着动力电池量产规模的扩大,其产品成本的下降速度也会加快。不出意外,宁德时代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保持高增长,同时其海外业务的比例会不断扩大。

五、日韩动力电池加速到来?国内二线厂商生存空间受压缩

日韩动力电池企业重回中国的布局十分迅速,产品力与技术力直逼甚至超出国内顶尖水平,但经过“黄金四年”的发展,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已经有领先的企业能够站出来与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对抗。

那么重回文章开篇的三大问题:

1、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真的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中国市场吗?

2、中、日、韩三方动力电池势力谁更强势?

3、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将走向何方?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想必已经十分清晰,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在技术、产能以及合作车企方面并没有完全落于下风。甚至得益于国内的环境,宁德时代比松下、LG化学获得了更好的客户资源,这一点从近些年宁德时代蝉联动力电池出货量第一就能看出。

此外,诸如亿纬锂能、孚能科技等国内动力电池厂也获得了戴姆勒等国际知名车企的大订单,借助与知名车企的合作,这些二线动力电池企业并非没有翻身的机会,国内排名靠前的动力电池企业完全有可能抵御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入侵。

第二个问题目前来看也有了答案,日系技术力确实占优,但发展速度却是中韩更快。简单来说,日系动力电池企业松下技术与成本占优,但目前合作伙伴较少,过于依赖特斯拉,此次特斯拉国产后选择LG化学作为二供,松下的地位立刻就受到了挑战。

韩系有竞争力的玩家目前较多,LG化学实力最强,优势体现在产业链布局深入,牵手车企多,且产能扩张较快。但新能源车市增长动力终究有限,LG化学在20201年前规划达到110GWh产能,很容易陷入产能过剩的局面。

而国内宁德时代产品技术较有竞争力,且绑定车企较多。但相对而言,其电芯成本较高,后续还需采取降本增效的措施,使自身产品在与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同类产品竞争时更具优势。

第三个问题,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将走向何方?根据文章分析与车东西与业内人士的交流,目前也可以得出三个趋势:

1、国内二线动力电池企业生存空间被压缩,产品、成本、产能等硬性指标被日韩动力电池厂超越,很可能会失去当前的合作车企,二线动力电池厂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2、车企与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定制、匹配、测试动力电池仍需一定时间,这个时间周期大概会持续1-2年。即是说,日韩动力电池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将会在2021年左右,在此之前都是国内动力电池公司寻求产品力突破、成本下降、提升产能的时间窗口。

3、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优质产品进入国内,不会对国内动力电池市场造成致命打击,相反会促进动力电池产业整体产品力的提升,从而提升国内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以及使用寿命。

因此,从全局来看,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对国内动力电池产业仍然存在不小的威胁。但经过四年的发展,国内电池企业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产品力足以与国际一线电池厂匹敌,因此并不需要担心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入华会掀翻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的“小船”。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部与尾部的动力电池企业可能会在这轮变革中被迫出局,需要抓紧日韩动力电池入华前的窗口期,抓紧与头部车企形成绑定,保证自身不被淘汰。

结语:日韩动力电池返华?再现“三国杀”

日韩动力电池企业重回中国,已经从此前的预测到迹象,再到如今已成现实,并且随着政策的开放,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回到中国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松下、LG化学、三星SDI、SKI等企业的动力电池工厂大多已在中国落地,并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但现象背后的事实往往没有那么“危言耸听”,日韩动力电池的到来很大可能不会对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造成过强的冲击。目前来看,国内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有实力和松下、LG等公司同台竞技。此外,一些二线动力电池企业也在通过与国外车企合作,寻求突围的机会。

不过客观来说,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入华也确实会加速国内动力电池产业洗牌的进程,使得国内动力电池产业更快向成熟期过渡,实现产品力的提升。

当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真正开始在国内大规模量产销售动力电池,产业很可能会再现2016年前,动力电池“三国杀”的局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南京诗兰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怎么样

塔塔汽车公司(TataMotors)印尼最高的综合型汽车公司、商用汽车制造商。塔塔汽车是印度塔塔集团公司属下的子公司,创立于1945年,全世界商业汽车生产商中排行十甲以内,年销售额达到20亿美金。占据印尼销售市场59%的市场份额。那_,印度塔塔汽车有什么品牌呢?

早在1954年,印度塔塔公司便与法国戴姆勒奔驰开展协作,1969年单独设计方案出自已的商品。2008年,福特汽车汽车与印度塔塔公司签订合同,允许将包含路虎、捷豹、罗孚、Daimler和Lanchester以内五个知名品牌所有权以26.五亿美金的价钱售卖给塔塔公司。

罗孚(Rover):Mascot(吉祥物设计)源于世界最有名的漂泊族--维京人的双关。而Rover这个词,英语中包括流浪汉、远洋航行者的意思。从1902年起,这一标示便放到了一辆辆汽车前正中间的地方上。

1902年,罗孚开创。

1986年,grahamday爵土逐渐领导干部利兰公司,他卖出利兰集团旗下众多子公司,例如捷豹。罗孚被英国航空买下来,全部荣誉出品的新汽车都能够应用罗孚(rover)标示。

2000年,宝马五系将罗孚拆分成名爵汽车MG和ROVER2个知名品牌。

2005年,我国南汽以五千万欧元回收了罗孚。

2008年,印度塔塔汽车从福特汽车汽车获得了“罗孚知名品牌”的使用权。

路虎,美国高档全地貌SUV知名品牌,创办人雷蒙德希尔阿斯特里,开创于1948年,现属印度塔塔汽车集团公司集团旗下。

1904年,逐渐生产制造汽车,仍以“罗孚”为车牌号名。

1966年,罗孚公司划入利兰汽车公司,变成利兰公司的美洲虎-罗孚-骏逸部。

1988年,被美国航宇公司回收。

1989年,宣布改名为罗孚集团公司。

1990年,与日本广州本田汽车公司在技术性和财力上开展协作。

1994年,被德国宝马公司对接。

2000年,福特汽车汽车公司回收路虎和捷豹,向宝马集团付款了30亿英镑。

2003年,路虎知名品牌在我国开设服务处。

2005年,南京市汽车集团公司比较有限公司取得成功购买了美国MG罗孚汽车公司以及汽车发动机生产制造各分部,开辟了我国企业回收海外名汽车公司的先例,回收合拼以后的公司叫南京名爵汽车比较有限公司。

2008年,印度塔塔汽车从福特汽车公司回收捷豹和路虎两知名品牌,同一年宣布创立捷豹路虎汽车公司。

2009年,路虎已依次将集团旗下2010年款路虎路虎揽胜、路虎揽胜运动版、路虎第四代发觉和路虎神行者2代带到我国。

捷豹,美国奢华汽车知名品牌,1922年问世,创办人为斯伯里·里斯本斯爵土,现属印度塔塔集团公司集团旗下。

1992年,公司兴建于英国的Blackpool。

1935年,第一款捷豹车系SS100问世。

1989年,被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企业兼并,变成福特汽车汽车公司生产制造高档轿车的主要产业基地。

2004年,捷豹宣布进到我国市场。

2008年,福特汽车汽车公司公布已签定向印度塔塔汽车售卖捷豹和路虎业务流程的最后协议书。

百万购车补贴

塔塔集团旗下汽车品牌

还不错。在职员工平均工资在6103元,购买五险一金,有年终奖和带薪年假。南京诗兰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0万元,地址位于南京市溧水区洪蓝街道工业集中区华塘路31号,经营范围:一般项目: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配件零售等。

塔塔集团的集团简史

塔塔集团旗下汽车品牌有:捷豹、路虎、塔塔纳努、indica、safari、sumo、novus、罗孚、兰开斯特、ace、wnger。

以2019款捷豹xf为例,车身尺寸是:长4955mm、宽1987mm、高1496mm,离地最小间隙为111mm,油箱容积为74l。2019款捷豹xf搭载了2.0l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马力是300ps,最大功率是221kw,最大扭矩是400nm。

捷豹路虎:

印度塔塔汽车旗下的汽车公司。

捷豹路虎(英文简称JLR)是一家拥有两个顶级奢华品牌的英国汽车制造商,属于印度塔塔汽车旗下。研发、生产、销售捷豹品牌和路虎品牌的全部汽车。

公司主要业务是开发、生产和销售捷豹和路虎汽车。其中拥有辉煌历史的捷豹是世界上生产豪华运动轿车和跑车的主要制造商,而路虎则是全球生产顶级奢华的全地形4X4汽车制造商。

路虎(Landrover)是英国一家古老的汽车公司,罗孚(Rover)是北欧的一个民族,生产自行车时就使用罗孚作商标名。

1904年开始生产汽车,仍以“罗孚”为车牌名。今天,路虎销售于140多个国家,它已经从1948年的实用性车型发展成为今天的多功能四驱车,面向那些不断追求全新生活体验的人士。直至今天,由路虎公司生产的所有路虎车中,还有四分之三仍然在被使用,这的确很神奇。

路虎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尊敬,这是其它制造商的汽车无法与之相媲美的。

Jamsetji先生 1839年生于古吉拉特邦一个小镇,14岁跟父亲来到孟买,1858年大学毕业,20岁加入其父亲经营的公司。

1868年29岁时,他用21,000卢比开始经营一家贸易公司。1869年在孟买办起了纺织厂,两年后卖掉纺织厂去英国长时间研究兰开夏棉贸易。他被在英国看到的一切深受鼓舞,确信其在自己的国家不仅可干出一番事业,还将超越他们。1874年他选中了马邦中心点及产棉区(Nagpur),用15万卢比原始资本办起了纺纱、织品及生产企业。从1880年到1904年去世,他一直想实现其三个理想,即建钢铁厂、水力发电厂及世界级教育学院,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世时未能实现。所幸的孟买泰姬饭店于1903年在其去世前完工。

二十世纪初,Jamsetji先生的后任先后建立了钢铁厂、塔塔水力发电公司,塔塔电力公司、印度科学院,Jamsetji先生多年未竟的事业和梦想得以实现。

1991年3月,塔塔家族的第四代传人- Ratan塔塔成为塔塔财团掌门人。十多年来,其不断对庞大的集团公司进行结构改造,使原本松散型管理的企业变得更加紧密高效。在他的领导下,无论是钢铁、茶叶、电力、汽车还是宾馆等传统行业,塔塔都继续在印度排行老大,此外塔塔还以惊人速度向电信、生物技术、保险、生命科学和服务业扩展,集团企业现已有91家。 拉坦是显赫一时的塔塔集团前董事长J.R.D.塔塔的侄子。1991年他从他叔叔的手上接管了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塔塔子孙公司,担任董事长的职务,成为塔塔财团的第四代掌门人。那时印度刚开始经济体系改革不久。在塔塔集团庞大的产业帝国下面有300家各式各样的子公司,其中有40多家是上市公司,它们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在各自的轨道上发展。

在拉坦刚接管集团的时候,塔塔家族的慈善信托资金在各子公司的股权已经被稀释到不足5%了(塔塔集团有一点很特别的地方:它的母公司塔塔子孙公司差不多有2/3的权益都是由家族的慈善信托资金所持有。每年,塔塔子孙公司都会把其利润8%-14%的资金通过这些信托资金用于慈善事业)。因此,他通过增持家族在这些子公司的股权以保证必要的影响力。

此外,在他掌权后还决定退出纺织和水泥等这些竞争比较激烈而市场秩序又不规范的业务领域,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打造其精品业务上。但塔塔集团业务上真正的转折点是在拉坦做出进军汽车业这一大胆决定之后才开始的。

2000年,塔塔茶叶公司出资4.35亿美元收购了比它自身大三倍的英国泰特莱茶叶公司(Tetley Tea),这是印度公司历史上的首次大规模跨国并购行为。此次收购使得塔塔能够向茶叶生产链的下游产业渗透。原来,它只是销售其自己茶叶园里种植的茶叶。此后,在卡车、电信和钢铁等领域,塔塔集团又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跨国并购,为它全面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塔塔集团年销售额的22%来自于海外市场。同时其下属子公司中,有4家是由美国人在经营。此外,还有一个英国人(此人曾在香港贸易公司怡和控股任职)在塔塔子孙公司的董事会中担任国际董事一职。

然而,如果拉坦的进入汽车业的决定被证明是一大败笔的话,那么塔塔集团以上所有的国际化举动将会变成泡影。所幸的是他成功了。在进军汽车业之初,塔塔集团碰到了不少麻烦,亏损相当严重。其中部分原因是进入的时机不合适:那时正好是卡车市场的周期性低迷时期。

但拉坦挺了下来并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如裁减40%的员工,以及将供应商的数量减半到600个。由于在印度有着极其严格的劳工保障法律,因此做出这些决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拉坦成功了。在经过三年的苦苦挣扎之后,印迪卡和塔塔集团的另外一个轿车品牌印迪戈(Indigo)克服了早期的问题并开始被市场所接受。现在这两大品牌已经占到印度中小汽车市场1/4的份额。

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拉坦说1995年当他决定进军客车市场的时候,他本可以选择和跨国汽车巨头合资这一通常的做法。当时丰田和大众都来找过他,但他最后还是决定单干,因为他认为企业成长的道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由自己选择。

在那个保守的年代里,这样的举动非常罕见,需要极大的勇气才能做出。如印度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马鲁提(Maruti)就是靠合资起步的。合资的双方是印度政府和日本铃木汽车公司。直至今日,铃木汽车仍然在合资企业里拥有54%的控股股权。

今天,拉坦仍然在孜孜不倦地追寻着他的梦想:把汽车业务打造成他的整个140亿美元产业帝国的旗舰式企业。事实上,他已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塔塔汽车公司的年销售额在整个塔塔集团众多的下属子公司里名列第一。不仅如此,在该公司制造出它历史上的第一辆汽车的七年后,它的税前净利润率就高达10%,这足以与日本和韩国的顶级汽车制造企业相媲美,且远远超过其本国的竞争对手。

2004年3月,塔塔汽车公司以1.0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韩国的第二大重型卡车制造商大宇商务汽车公司,为的是取得大宇公司的卡车制造技术,并以韩国为跳板全面进军亚洲市场。

塔塔汽车公司并不满足于此。它正准备在南非建厂生产汽车然后出口到欧洲。实际上,之前它已经开始尝试在土耳其和英国市场上销售汽车。在英国,它曾以贴牌方式为罗孚汽车集团生产轿车。但双方的合作并不顺利,后来分歧越来越大,最后合作终止。 拉坦现年已经67岁了,再过不到三年的时间他也将退休。在退休之前,他想再上马一个“10万卢比的汽车”项目来为他的事业生涯画上句号。这个项目具体来说是要研发出一辆只卖10万卢比(约合2000美元)的汽车,由塔塔汽车公司自己制造车身,然后把配套的零部件卖给一些农村的小厂由它们来负责组装工作。这样还可以解决不少农村地区的就业问题。用拉坦的话说是想设计出一辆由人来制造的,以人为本的汽车。

他说:“每当我看到一个家庭有四五个成员都在骑小摩托车的时候,我就很想为他们提供一种低成本的家庭式汽车。这种汽车的大小基本上要界于小摩托车和正常的轿车大小之间。”拉坦说如果在他退休之前,这个项目还没有完成的话,那么退休之后他还要担任项目顾问继续监督此项目的实施情况。

但不管怎样,在将塔塔打造成为一个真正的跨国集团的关键时刻,拉坦的退休无论如何对他本人来说都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同时,外界对该家族继承人的猜测亦由来已久,但对此拉坦却守口如瓶。

尽管塔塔家族目前只有一名成员在集团工作(他的名字叫诺埃尔·塔塔,现年47岁),但问题是诺埃尔目前只在集团负责一小块零售类业务。如果他要想成为整个塔塔产业帝国的继承人的话,他还得加倍努力来证明自己的领导能力才行。

同时,外界亦有说法认为诺埃尔并不在拉坦所考虑的继承人选之列。在回答记者关于诺埃尔是否会接他的班的时候,拉坦说:“诺埃尔非常敬业。我们集团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我想,诺埃尔肯定也会与整个集团一起成长。我很高兴大家都已经开始关注他,我自己目前也在观察他会成长到何种程度。”

在记者的反复追问之下,拉坦又说:“实际上,我们公司所有像诺埃尔那样有才能的人都有机会在其职业生涯中获得锻炼和成长。重要的不是你姓什么。”

如果拉坦挑选接班人的标准真的完全只是看个人的才干,而不管他姓什么,从而最终不选择诺埃尔来接他的班的话,这对塔塔集团未来的发展反而可能是一件好事。

塔塔的竞争对手安巴尼家族的瑞莱恩斯集团自从创始人去世之后就一直饱受两个儿子争当接班人之苦。为此公司的业绩已严重下滑。

塔塔基金是传奇性慈善事业的中流砥柱,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富强带来了福祉。

有人会问,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作为众多大型知名企业家族之一,为什么塔塔家族没有列入印度富豪榜。原因很简单。塔塔家族历经数代,形成了一种传统,即将个人财富的很大部分都捐献给众多基金组织,为大多数印度人民创造福祉。

这也正是塔塔基金能够持有集团控股公司塔塔有限公司66.6%股份的原因。从中所得收益将用于支持各机构、个人及各项事业。托管原则确定了集团职能的履行方式,所以塔塔经营方式独具一格:定义上为资本主义,实质上是社会主义。 在塔塔名下,有两家主要的信托基金:Dorabji Tata 联合基金和Ratan Tata基金。

Dorabji Tata 联合基金包括塔塔社会福利基金、RD塔塔基金、塔塔教育基金、JRD塔塔基金、JRD塔塔及萨尔马·塔塔基金、Jamsetji Tata基金、JN 塔塔捐赠基金、Meherbai Tata 纪念基金、Meherbai Tata 教育基金。

Dorabji Tata 基金给予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如下:自然资源管理、社会发展、教育及人民生活。用于个人的医疗、旅游或教育支持。

Ratan Tata基金支持非政府组织、个人及各机构,以及与之相关的农村问题、医疗、教育、艺术、文化、社会及管理等。 1868年 J N Tata 开创了自己的贸易公司,为塔塔集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02年 印度酒店集团成立,设计建造了印度第一个豪华酒店泰姬玛哈大酒店,并于1903年正式开业。

1907年 塔塔钢铁公司成立,并在詹谢普尔建造了印度第一个钢铁生产基地,工厂于1912年投产。

1910年 第一家塔塔水力发电公司成立。

1917 年 塔塔进入消费品领域,成立了塔塔油脂加工公司,开始供应肥皂、洗涤剂和食用油。1984年塔塔将这一公司卖给印度联合利华。

1932 年 塔塔航空作为塔塔有限公司的一个分支机构成立,成为印度第一架航空运营公司。1953年塔塔航空归为国有。

1939 年 现今印度最大的纯碱制造商塔塔化工成立。

1945 年 塔塔工程与机动车公司(2003年改名为塔塔汽车)成立,生产机动车产品和机械产品等。

1962 年 塔塔Finlay(现已改名塔塔茶叶) 成立,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茶叶制造商之一。

塔塔出口公司成立,现已改名为塔塔国际,是印度领先的出口贸易公司。

1968年 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印度第一家软件服务公司,作为塔塔有限公司的分支机构成立。

1998年:塔塔国产汽车——印度第一家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国产汽车,由塔塔汽车公司生产,从此,塔塔集团进入轿车领域。

2000年:塔塔茶叶公司收购英国Tetley 集团。这是印度企业集团首次收购国际品牌。

2002年 塔塔咨询服务(TCS)成为印度第一家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的软件公司。

2007年 塔塔钢铁收购了英荷钢铁集团康力斯,成为世界第五大钢铁制造商。

塔塔信息技术(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8年

塔塔汽车发布世界上最便宜的小车,塔塔Nano人民车

塔塔汽车从福特汽车收购了捷豹路虎品牌

塔塔化工收购了美国通用化工

2009年

塔塔汽车宣布Nano汽车的正式上市,订单超过20万。

塔塔化工发布世界上最节能的Swach净水器。

2010年 塔塔Nano位于Sanand的新工厂正式投入使用

文章标签: # 动力电池 # 公司 #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