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购车指导 购车指导

理想汽车的未来发展,理想汽车的未来发展战略

tamoadmin 2024-06-04 人已围观

简介1.如何看待理想汽车“滚雪球”的发展模式?2.新咖 | 更自由的智能电动车,理想汽车的“理想”还遥远吗?3.理想汽车北京工厂预计2023年投产4.关于利润、补能体系 和城市NOA 听听理想汽车怎么回答5.理想汽车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配图来自Canva?用“不予置评”搪塞了众多机构关于理想汽车上市的质疑之后,理想汽车递交了招股书,正式推进IPO进程。北京时间7月11日凌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新势力理想汽

1.如何看待理想汽车“滚雪球”的发展模式?

2.新咖 | 更自由的智能电动车,理想汽车的“理想”还遥远吗?

3.理想汽车北京工厂预计2023年投产

4.关于利润、补能体系 和城市NOA 听听理想汽车怎么回答

5.理想汽车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

理想汽车的未来发展,理想汽车的未来发展战略

配图来自Canva?

用“不予置评”搪塞了众多机构关于理想汽车上市的质疑之后,理想汽车递交了招股书,正式推进IPO进程。

北京时间7月11日凌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新势力理想汽车,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文件,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LI”。如果这次IPO成功,那么理想汽车将会成为继蔚来之后第二家在美登陆的中国造车新势力。

但目前美股市场的整体环境对中概股而言并不十分友好,引发了众多中概股私有化退市的热潮。而理想汽车选择在这个时候逆势冲击美股市场,自然也是有着自己的考量。

逆势冲击为哪般?

理想汽车冲击IPO的原因,无外乎自身的资金短缺和外部市场对新能源行业唱衰逐渐消散。

造车是个十分烧钱的行业,尤其是技术还有待完善的新能源汽车,这些国内的新能源造车新势力都逃不开亏损的命运。而烧钱引起的资金短缺,就成为了理想汽车如今赴美上市的一大原因。

那么理想汽车究竟有多缺钱呢?根据理想提供的招股书数据来看,2018年和2019年理想的净亏损分别为15.32亿元和24.38亿元,合计接近40亿元人民币。

另外,截止今年3月31日理想尚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8亿美元,再加上在7月1日获得的D轮5.5亿美元,理想汽车目前拥有超过1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但是这笔钱对于理想汽车而言,却显得杯水车薪。

小鹏汽车的董事长何小鹏曾经感慨,以前看别人造车花了100亿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如今自己造车却觉得200亿都不够花。虽然只是感慨,但是也从侧面说明了理想汽车现有的资金储备,并不能成为理想汽车接下来的新品研发和生产支出的有力后盾。

而另一方面,理想汽车选择在这个时间赴美上市,也和外界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态度转变脱不开关系。

美股市场对新能源汽车态度的转变,出现在马斯克成功将载人火箭送上天之后,市场认可了马斯克能力的同时也认可了特斯拉的实力,这从特斯拉股价近期的飙升就可以看出。

而作为中国第一家在美上市的新能源汽车势力蔚来,也在近期走出了现金流的困境,打消了市场上对蔚来的质疑,也让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逐渐增加。如此理想的上市时间,理想自然不想错过。

资金的短缺和理想的时间,是促使理想冲击上市的原因,但是理想又能拿出什么能力让市场认可呢?

核心技术的正反两面

在众多新能源汽车之中,理想要靠什么取得市场的青睐?答案是增程式电动技术。

与其他新能源造车势力都选择纯电动汽车不同,理想ONE是一辆“增程式混动”汽车。简单来说就是电池驱动电机行驶,当电量不足的时候用燃油机补充电能。

这种模式解决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内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长途出行的续航焦虑问题。理想ONE可以在长途出行的情况下,在使用电能驱动的同时可以在加油站实现便捷充能。并且在只有短途出行的情况下只使用电能,从而节约用车成本。

但是这种模式的缺点同样十分明显。理想所采用的的增程器最大功率只有96kW,而电机的总功率却是240kW,这也就意味着增程器想要支撑电机进行不错的动力输出,略显“力不从心”,并且这套增程器的加入,也使得整体结构更加复杂,增加了用车风险。

而这种增程式的电动模式,除了技术问题,同样也给理想带来了别的麻烦。

“增程式”是一个新概念,很难在一两次新品发布会上向消费者清楚传达其技术内涵。如果就这项技术专门为消费者进行宣传的话,在营销费用上涨的同时,却不能保证消费者能很好理解。于是理想不得不改口,称其产品是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然而改口之后,虽然有利于用户理解和媒体宣发,却为理想带来了额外的支出。相比于纯电动的汽车,插电式混动车能享受的补贴力度本来就比较小。理想ONE的零售价为32.8万,不在今年设置的30万元补贴门槛内。这让理想不得不自掏腰包给用户进行补贴,从而加重了自身的资金负担和经营压力。

不难看出,增程式电动模式所带来的的问题依旧很多,而且都是理想汽车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但这也不能阻止理想的IPO进程,只是,理想更应该对未来的发展想好方向。

IPO仅仅是开始

IPO说到底不过是一次融资,而理想汽车的漫漫长征才刚刚开始。

除了要解决“增程式电动技术”带来的诸多问题,理想汽车当然还要面对来自内外的诸多挑战。不论是自身的技术突破还是产品模式,对正在进行IPO的理想而言,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巨坑,稍有不慎,可能就会粉身碎骨。

理想首先要面对的挑战,是如何突破现有的自身技术天花板。而突破自身技术,除了解决增程器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还要突破的是产品质量。

理想ONE这款明星产品至今已经完成了超过一万辆的交付,但是质量问题也接踵而至。车顶漏水、刹车失灵、磕碰断轴、汽车自燃等多起质量问题均指向这款明星产品。尽管理想官方及时给出了道歉和解释,但是这对于企业而言依旧有着严重的影响。

当然,汽车的质量安全是需要技术的积累和错误的不断改正,需要时间的积淀。对于那些已经成立很久的老牌车企而言,质量问题都是难以避免的,更何况理想这类的造车新势力。只是,汽车质量关乎消费者的身家性命,理想不得不尽自己所能尽快提升。

另外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理想汽车不得不突破的另一项技术。理想ONE现在提供的是L2等级的辅助驾驶,包括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自动泊入驶出以及车道保持辅助这四项功能。

但是根据理想汽车官方客服介绍,理想所能提供的辅助驾驶是基于程序员所编写的固定程序,而不是具有深度学习功能的神经网络模型。这就使得理想汽车在遇见“超纲题”的时候,很难做出合适的判断,从而影响驾车安全。

而自身产品模式的单一,则是理想要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根据招股书显示,理想的下一款车型,预计在2022年推出。也就是说,理想ONE将在这三年里单独撑起理想的营收。

这种畸形的产品模式,让理想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在理想ONE的技术护城河还不够深的情况下,其他品牌很容易通过价格战来拖垮理想。毕竟前面有特斯拉和蔚来的堵截,后面有小鹏和威马的围追,理想的处境十分危险。

但是理想的IPO进程却不能停止,因为这不仅仅是李想的理想。

新能源汽车的理想

这次IPO不仅是李想的理想,更是本土造车新势力的理想。

早在2019年,美团CEO王兴就当起了理想的“忠实粉丝”,不仅不遗余力地为理想ONE打call,表示理想将是未来造车新势力中少有能突围的车企,还拉动了一众“美团系”的员工来为理想ONE摇旗呐喊。

这其中不乏王兴作为理想第二大股东的缘故。理想的上市,也从侧围让王兴离自己的“出行梦”更近了一步。

而在此之前,也有过众多互联网企业家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将新能源汽车描述成必然的未来。这一次是对理想,上一次是对蔚来,再往前追溯就是对特斯拉的盛赞。但是为什么这些互联网企业家要频频对新能源汽车抛出溢美之词呢?

这背后其实是互联网企业家的小小心思。新能源汽车能改变人们未来的出行方式这毋庸置疑,同样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在出行方式的基础上改变人们的互联网生活。

而伴随着这种观念的逐渐深化,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开始和车企联手,促使传统车企向互联网靠近,逐渐向数字化转型。

在5G时代,高带宽和低延迟可以保证汽车自动驾驶的落地,更加智能化和数字化是造车新势力的未来发展趋势。而互联网企业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大肆赞扬,除了让造车企业有了新的动力,也会为互联网企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不论理想汽车IPO是将会成就谁的理想,都代表着中国本土的新能源造车势力又一次成长。已经上市的蔚来,正在进行时的理想,还有即将上市的小鹏,这些都是不断扩张本土新能源实力的一个个猛将,带动着行业的蓬勃发展。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如何看待理想汽车“滚雪球”的发展模式?

易车讯 12月9日,理想汽车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在第三季度实现营收93.4亿元,同比增加20.2%;季度交付量达到26,524辆,同比增长5.6%。研发投入再创新高,达到18亿元,同比增长103.1%。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储备达558.3亿元。同时,2022年11月创下单月交付纪录,共交付新车15,034辆,同比增长11.5%。

理想L9、理想L8自交付以来便收获积极的市场反馈。2022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车已连续两月交付破万。其中,2022年11月交付量达到15,034台,创下单月最高交付纪录,同比增长11.5%。第四季度业绩展望,理想汽车预计实现交付量45,000辆至48,000辆,同比增长27.8%至36.3%;收入总额预计为165.1亿元至176.1亿元,同比增长55.4%至65.8%。

理想L8于2022年9月30日正式发布。该车作为理想ONE的换代车型,继承了理想ONE的经典中大型六座SUV的空间和布局,围绕家庭用户打造了六座豪华舒适空间,并标配全新四驱增程电动系统、魔毯空气悬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等。

理想L9,在首个完整月交付10,123辆,是首个单月交付量过万且售价在40万以上的中国品牌车型,并已连续两个月成为中国大型SUV市场的销量冠军。

除研发和产业链的投入,理想汽车不断拓展服务网络建设。截至2022年11月30日,理想汽车在全国有276家零售中心,覆盖119个城市;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317家,覆盖226个城市,进一步推动销售增长的向前发展。

从百亿到千亿,理想汽车全面升级成为矩阵型组织的管理模式

一直以来,理想汽车都将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设立为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通过七年时间,理想汽车成功搭建了完整的产品、研发、供应链、生产、销售、服务和组织协作能力,实现了在产品和商业两方面的初步成功。

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想在全员公开信中表示:“从今日起,理想汽车正式启动面向千亿规模年收入的全面矩阵型组织升级。在从0-1的发展阶段,速度就是效率,垂直型组织的模式帮助我们实现了百亿收入规模,我们做得非常好;而从1-10的发展阶段,质量成为了效率,我们需要用组织升级实现千亿收入规模的突破,向万亿收入规模发起挑战。接下来,我们要一如既往的以创造超越用户需求的产品为目标,保持健康的毛利率,以持续投资我们的研发和能力提升,支持理想汽车的持续产品成功。”

对研发的投资包含产品研发、平台研发和系统研发。理想汽车在研的多款智能电动车将陆续推向市场,包括理想L9、L8和L7在内的REV车型产品,以及多款MEV车型产品,覆盖更广泛的家庭用户。

同时,理想汽车始终坚持核心技术全栈自研,在电驱动、智能空间、智能驾驶等多个关键领域达到领先技术水平。

未来,理想汽车将持续深化自研力度,围绕着电驱动和人工智能两个底层技术,打造四大技术平台:增程电动平台、高压纯电平台、智能空间平台和智能驾驶平台。

此外,在顶层技术方面,逐步实现AI操作系统、AI芯片、AI云服务和AI电子电气架构四个系统的深度自研。

对能力的投资包含商业能力、供应能力和组织能力。2021-2022年,理想汽车在研发、供应链、充电网络、销售服务等多项业务模块吸引到了多位具备顶层设计能力的业务架构人才的加入。同时,理想汽车从成立之初就坚持采用自建工厂这条极具挑战的道路,未来还将继续夯实采购供应和生产制造能力。2022年下半年,理想汽车常州智造工厂已完成产能扩建,支持理想L9和L8的生产;而位于北京的绿色智能制造基地,计划于2023年底正式投产,支持纯电车型的生产。此外,理想汽车与新晨动力合资的四川理想新晨科技有限公司,也已于2022年正式投产,全面生产理想汽车自研的增程器。掌控核心部件及整车的生产,并全面推进智能制造,为理想汽车及时高效交付高品质的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理想汽车选择主动拥抱矩阵型组织模式,以提供最卓越的产品与服务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坚持打造超越用户需求的产品,向着成为全球领先科技企业的目标大步迈进。

理想汽车发布全新人事任命

同期,理想汽车发布人事任命:总工程师马东辉将接替沈亚楠担任理想汽车总裁并进入董事会,整体负责研发与供应群组。

理想汽车总裁 马东辉

高级副总裁谢炎将出任理想汽车CTO,全权负责系统与计算群组。

执行董事兼总裁沈亚楠则退出董事会,加入理想汽车流程变革委员会。沈亚楠所管理的供应团队(包含供应链、制造、质量)将交由总裁马东辉管理,商业团队(包含销售、服务、充电网络)将交给CEO李想直接管理。

以上任命,自2023年1月1日起生效。

根据易车App“销量榜”显示的数据,理想L9在增程式纯电动中排名第1位。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新咖 | 更自由的智能电动车,理想汽车的“理想”还遥远吗?

当蔚来每年亏损一两百亿之时,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称,理想汽车今年3月份已经实现了正现金流,并且只需要10亿美金的融资就能实现盈利。再结合理想汽车未来三年将只销售理想ONE这一款车等信息不难判断,理想汽车选择了一条与其他初创汽车公司非常不同的发展模式。我把它总结为“主要靠自我输血的滚雪球模式”。

理想汽车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发展模式,并且这种模式是否适合它,依靠这种模式,理想汽车能否一直走下去并获得成功?

在解答这些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看看理想汽车目前的发展状况。

5个月累计交付6500辆

根据理想汽车于4月30日举行的春节媒体沟通会上披露的数据,从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底,理想汽车在全国交付了超过6500台理想ONE,其中四月份交付量超过2600台。除了今年2月份因为新冠疫情影响交付量只有269台之外,其他三个月的交付量都超过了1000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表示3月份理想ONE的交付量在某个城市已经超越了丰田汉兰达的交付量。据了解,该城市位于华南地区,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政策比较友好。

考虑到理想ONE的竞品不止包括新能源汽车,也包括传统燃油车,因此这个超越还是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不过,在一个城市超越传统的燃油SUV还不具有代表性。

机动车交强险数据显示,截止一季度末,理想ONE销量最多的前五大区域分别为广东(911台)、北京(514台)、上海(352台)、浙江(346台)、江苏(288台)、四川(271台)、河南(227台)、陕西(174台)、重庆(171台)、山东(134台)。这十大区域的销量占其全国总销量的85%。

相比其他初创车企来说,理想汽车启动正式交付的前5个月交付量属于正常水平。蔚来于2018年6月28日开始正式交付,2018年7-11月的交付量为7930台;蔚来于2018年9月28日开始交付,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的交付量为6315台。如果不考虑2020年春节和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理想汽车截止今年4月底的交付量将会更高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理想ONE的交付量首次超越宝马5系PHEV,成为中国插电混动车型的销量冠军,在豪华中大型SUV细分市场排名第五。第一季度,在所有初创车企中,理想ONE的销量也超越小鹏G3、威马EX5、哪吒N01等车型,仅次于特斯拉Model 3和蔚来ES6。

从各个维度对比来看,理想汽车交付初期的表现是比较抢眼的。但今年接下来几个月的交付量更重要。

对于初创车企来说,交付完预售阶段积累的订单之后的新增订单量更加重要,因为预售阶段积累的订单并不能真实反映市场的需求(理想ONE预售2小时订单曾经突破了4万个,但有一些订单最终被取消,有些还未转为正式订单)。而且,新品牌的早期种子用户规模都比较有限(李想认为1万个是上限)。因此,只有常态下的订单量才能真实反映市场需求。

不过,李想并不愿透露目前的订单情况,但他表示已经交付的6500台订单中,既包括预售阶段积累的订单,也包括最近新增的订单。因为“新冠疫情期间,一些客户取消了预定”。关于理想ONE的生产能力,李想表示,交付量和生产能力相适应。

销售售后网络不断扩

在零售网络方面,截至4月底,理想汽车在全国13个城市开设了15个零售中心。5月1日,理想汽车位于石家庄、长沙、宁波、济南的4家零售中心开业,总数达到19家,覆盖17个城市。今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零售中心总数将增至30个。到2020年年底,理想汽车零售网络将覆盖全国绝大多数的省份。售后服务方面,截至目前理想汽车的网络覆盖了25个省及直辖市,预计到今年7月将覆盖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及直辖市,年底将覆盖全国100个城市。

相比其他初创车企,理想汽车目前的销售网络规模较小,这限制了更多客户接触了解理想ONE,从而增加这款车的销量。

截至3月底,特斯拉在中国有98个体验及服务中心,蔚来在全国开设了87家门店,其中包括22家蔚来中心和65家蔚来空间,销售网络已经覆盖全国60座城市。小鹏汽车共有166家网点、覆盖57座城市。

相比小鹏和威马来说,理想汽车完全采取了直营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确保服务水平,但是对车企自身的资金储备要求更高,如果资金不足,网络扩张速度就会受限。

三年只卖理想ONE一款车

李想此前公开表示,未来三年理想将只销售理想ONE这一款车型,并且会通过不断的升级来提升它的质量水平,“这是智能汽车和传统汽车本质的差别”。

理想ONE确实在不断升级,4月27日已经通过OTA向用户推送了最新版的V1.1.9版本软件,5月底将推送V1.2版本。V1.1.9版本软件调整了能源模式、新增加“越野脱困”模式、优化辅助驾驶系统使用体验、新增WLTC及NEDC工况续航里程显示、360°环视新增“轮毂视角”功能,还将可用油量提升至44L、增加了微信车载版,此外还提升了手机App唤醒车辆的速度。

在能源模式方面,新的模式为纯电优先和燃油优先,这种方式更加清晰易懂,也便于用户使用(V1.2版本还将增加油电混合模式)。同时,新版本将新增WLTC及NEDC工况续航里程显示,且可选择显示电量剩余百分比。其中增加的WLTC工况续航里程显示方式,更贴近用户日常的使用能耗。

在辅助驾驶系统使用体验方面,优化了ACC全速域自适应巡航的舒适性,重点提升跟车积极性以及应对前方车辆并线的反应速度,并提高了APA自动泊车功能车位识别率和泊车成功率,全面提升了APA自动泊车功能的用户体验。

硬件方面,针对部分用户反馈的座椅偏硬,针对2020年1月7日及之前生产下线的车辆,理想汽车将为车主进行座椅硬度专业检测,并对超过新硬度标准的座椅免费更换。针对2020年4月20日及之前生产下线的车辆还将进行悬架升级,以优化后悬架阻尼特性,改善二、三排乘客在车辆纵向冲击时(通过减速带及崎岖路面)的舒适性。

理想ONE刚刚开始交付时暴露了不少产品质量问题,但理想汽车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很好,也及时提出了解决方案。这一点值得肯定。

没人会怀疑理想ONE会不断升级,产品品质和质量会越来越好,从而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但即便如此,三年只卖一款车的做法仍然有些惊世骇俗。不论是传统车企,还是初创公司,都希望尽可能多的占据不同的细分市场,产生更多销量,从而获得规模优势,几乎没有人相信能够靠一款车打天下。

也许有人会认为理想汽车很专注,但在我看来,这恰好是理想汽车“主要靠自我输血的滚雪球模式”的最佳证明,也能解释为什么它能够在首款产品交付4-5月之后就实现正现金流。

正现金流的另一面

如果理想汽车计划在明年推出第二款车型,即使仍然是一款同平台的SUV车型,巨大的研发投入也都会让它的现金流无法转正。所以,在我看来,理想汽车实现正现金流的秘密一方面是严格控制各项成本费用、另一方面是减少投入——即便如此,理想汽车一半的资金都投入在研发上,另外30%左右的资金投入在工厂上,只有不到20%的资金投在人员和营销上。

关于理想汽车严控成本开支的例子有很多,比如理想汽车北京研发中心每平米租金,市场公关加上设计部总共只有12个人等等。又比如,李想要求任何无论是销售、服务、开店、展示、广告投放都必须有数学模型能讲明白,而不是做哪儿算哪儿。

李想在采访中也表示,公司节约氛围甚至影响了供应商,“供应商看到我们挺节约,就不会黑我们,给我们的价钱都挺好的,包括传统的汽车公司看到我们拿的价格都会问你们怎么拿到这么好的价格”?

李想表示,理想汽车整个经营的核心指标就是如何让自己能够获得非常好的经营现金流,让自己可以健康地发展,而不是依赖于大量的外部输血才能够发展下来。

毫无疑问,节约是一种美德,但也可能是因为缺钱而不得不精打细算。截止去年8月完成的5.3亿美元C轮融资,理想汽车披露的融资额为15.75亿美元(约111亿元人民币),相当于蔚来融资总额的1/4。

理想汽车融资总额偏低与市场大环境不无关系,新势力造车的风口过去后,近两年来,中国的初创电动汽车公司越来越难以获得投资,即使是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资基金也越来越谨慎,除了几家头部公司以外,2019年几乎没有新势力获得融资。李想坦言,其C轮融资也是靠美团王兴、字节跳动张一鸣这些朋友的帮衬才完成的。

上市融资目前也不是好机会,一方面蔚来在美股上市后的股价表现人所共知,只能为其他的中国初创车企减分;另一方面,瑞幸咖啡财务造假让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信任危机短期内也难以恢复。

所以,靠外部输血基本上不可能,只有自我输血才能活下去。但在自身的造血能力尚不强大的情况下,只能节约成本、减少投入,通过滚雪球的方式一点点做大。

理想汽车股东王兴对李想说过一句话“你觉得2019年可能是过去10年最糟糕的一年,但是大概率2019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对于理想汽车来说,也许其“主要靠自我输血的滚雪球模式”不是最好的,但是却有可能让它成功挺过未来十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理想汽车北京工厂预计2023年投产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理想汽车与蔚来、小鹏、威马并列为中国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随着在美国敲钟上市,理想汽车成为第二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企业。

越来越多人认同智能汽车是未来的趋势,并且开始愿意尝试智能汽车。这大概是包括李想在内的造车新势力创业者们砥砺前行最大的推动力吧。

今年的“新咖”栏目已经接近尾声,回望过去10期,有些车企蒸蒸日上,走在行业前列;有些车企几乎已经在公众所及处销声匿迹。

行业内一直盛传着类似“造车新势力车企最终只能活3家”的判断,虽然这一判断还有待市场验证,但也从侧面反映了造车新势力阵营内部竞争的激烈与残酷。

相比于其他造车新势力企业,我觉得理想汽车似乎多了一份好运气。就拿其今年7月30日在美国上市一事看,这个时间点把握地十分精准,当时特斯拉在美国受追捧的程度越来越高,最高市值超过3000亿美元,超越丰田汽车成为全球价值最高的汽车公司。

理想汽车上市当日,首次公开发行9500万股,按照上市时每股11.5美元的发行价来算,这个股票代码为“LI”的当日市值就高达139.17亿美元,成为当时市值最高的中国造车新势力企业。

“金九银十”历来都是每年房产、汽车等大件商品的销售旺季,今年也不例外。加上,今年9月中旬召开的中国电动百人会上传达出国家对混合动力的支持,这对于新能源车企无疑又是一大利好。

理想汽车也在10月初官方公布其9月份的销量数据,理想ONE在九月交付3504辆,环比8月增长29.3%,这是理想ONE连续第三个月实现交付量环比上涨。

同时,今年前9个月,理想ONE总计交付18160辆,其中第三季度交付8660辆,环比第二季度增长31.1%,创季度交付量新高。

这样的数据在造车新势力企业中无疑是亮眼的,从排行数据看,今年9月国产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上蔚来汽车以4708辆的总销量继续领跑造车新势力,紧随其后的就是理想汽车。

这与理想汽车在完成上市之后急速拓展线下门店也有关系,官方称,截至9月30日,理想汽车在全国已有35家零售中心,覆盖30个城市。今年第四季度,将进一步覆盖山西、吉林、内蒙古、海南、广西、江西、青海、宁夏等空白省份地区。

与部分造车新势力一样,理想汽车并没有采用OEM代工的方式进行车辆委托制造,而是斥巨资自建工厂实现自我生产。

创始人李想在经过多地考察后,选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高新区,项目总投资50亿元,落地理想汽车的生产制造基地。

2018年在历时两年的设计研发后,李想正式对外发布首款增程式电动SUV“理想ONE”;2019年4月10日,在常州制造基地,“理想ONE”的售价正式公布,当时,李想说:“创业20年了,今天是我最紧张的一天,也是公司的诺曼底登陆日”;2019年底,理想ONE陆续交付到用户手中。

常州制造基地采用国内首条ABB机器人的直线七轴同步线,在产能方面足以跟上订单的节奏。官方称目前生产基地可以实现每年10万辆的排产能力,在未来,还可以将产能拓展至每年20万辆。

理想汽车选择增程式电动车为起点,是李想对市场脉络把控精准的表现之一。

理想ONE是一款“增程式混动”汽车,换言之,就是电池驱动电机行驶,当电量不足的时候用燃油机进行补能。这一类车型同样享受政策补贴。

今年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在会上介绍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其中讲到,未来中国将会加大对混合动力车型的扶持力度,力争到2035年实现混合动力汽车占国内汽车总销量的50%。

这对于切中混合动力方向的理想汽车而言,自然是一大利好。

作为一辆增程式电动车,理想ONE在动力上依靠1.2T发动机对电池容量为40.5KWh的电池发电,实现综合工况下续航里程大于700公里,纯市区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同时补贴后32.8万元的售价在同级别领域优势明显。

可油可电的理想ONE,具备优秀的长途行驶能力,它的最大功率达到240kW,最大扭矩可达530N·m,破百时间仅需6.5秒,据说它还是一款成功穿越阿里北无人区的新能源汽车。

销量的爬坡式提升,是助力企业前行的动力之一。作为全新的汽车企业,造车新势力命名的本身多少意味着不成熟,未来将要面对的挑战与危机会接踵而来,与大众、丰田、通用这些资深品牌一样,它们都要在变革中跌跌撞撞地成长。理想汽车虽然走在造车新势力前列,但仍需继续沉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关于利润、补能体系 和城市NOA 听听理想汽车怎么回答

理想汽车北京工厂预计2023年投产

 理想汽车北京工厂预计2023年投产,16日上午,理想汽车宣布其北京绿色智能工厂在北京市顺义区正式开工建设。整个项目投资超过60亿元,理想汽车北京工厂预计2023年投产。

理想汽车北京工厂预计2023年投产1

 2021 年 10 月 16 日,网通社从理想汽车官方渠道获悉到,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绿色智能工厂正式开工建设,未来理想汽车相当一部分产量都将出自新工厂,根据规划新工厂将于 2023 年底投产。

 从理想汽车的介绍中,北京绿色智能工厂将采用国内最新的环保生产工艺,将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冲压车间采用技术领先的高速钢铝混合全自动冲压线,通过建立单件身份识别体系,对冲压件全制造周期进行质量追溯。

 焊装车间机器人数量 600 多台,可实现 4 款车型共线的柔性化生产,连接自动化率达到了 100%; 涂装车间采用了业内环保性极佳的薄膜前处理 +B1B2 免中涂工艺,排放水平达到国际和行业高标准要求。总装车间采用了全车间电动拧紧技术,关键扭矩质量 100% 可追溯。规划了智能物流系统、无人电检及下线车辆自动驾驶入库技术,打造高度自动化的智能柔性生产线。

 官方表示,理想汽车正在专注研发拥有超级快充能力的纯电动车 ( 高压纯电动车 ) ,并希望在高功率充电网络下,能够让充电更快速、更便宜且更易获得。根据规划,理想汽车正在研发两个高压纯电动车平台—— Whale 和 Shark,并从 2023 年起,计划每年至少推出两款高压纯电动车型。

理想汽车北京工厂预计2023年投产2

 2021年10月16日上午,理想汽车宣布其北京绿色智能工厂在北京市顺义区正式开工建设。据悉该绿色智能工厂将沿用现有厂区的60%厂房并加以改造,整个项目投资超过60亿元,计划将于2023年年底投产。投产后,一期将实现年产10万台纯电动汽车的产能。此外,还将新建产业创新中心与超级充电站,面向公众展示理想汽车最新车型与产品技术,并为客户提供超快充服务。

 在改造方面,官方表示北京绿色智能工厂将采用国内最新的环保、高效的生产工艺。冲压车间采用高速钢铝混合全自动冲压线,通过建立单件身份识别体系,对冲压件全制造周期进行质量追溯;焊装车间机器人数量600多台,可实现4款车型共线的柔性化生产,连接自动化率达到了100%;涂装车间采用了业内环保性极佳的薄膜前处理+B1B2免中涂工艺,排放水平达到国际和行业高标准要求;总装车间采用了全车间电动拧紧技术,关键扭矩质量100%可追溯。规划了智能物流系统、无人电检及下线车辆自动驾驶入库技术,打造高度自动化的智能柔性生产线。

 此前理想汽车在进行港交所上市聆讯时曾披露了其后续的新车规划,将在2022年推出全新的.“X”平台,并首发一款全尺寸豪华智能增程式电动SUV,紧接着在2023年还将推出两款同样动力类型的SUV。另一方面,理想汽车的纯电动车型将在2023年开始布局,新车将基于Whale和Shark平台研发,且每年至少推出两款纯电动车型,首批车型也应该是SUV。

 与此同时,理想ONE目前在市场的热度仍然不减,9月交付7094辆,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102.5%;2021年前九个月理想ONE共交付55270辆,自该款车型上市以来累计交付量达到了88867辆。

 所以按照目前状态以及后续规划来看,理想汽车仅靠常州工厂已经不足以支撑快速增长的产能需求了。所以此次能够顺利在北京建设第二个生产基地,无疑将为理想汽车进一步扩充产品阵容、提升市场份额建立扎实的基础,甚至还能成为投资市场利好。

理想汽车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

2月27日,理想汽车公布了2022年全年财报,全年实现营收452.9亿元,同比增长67.7%;全年交付133,246辆,同比增长47.2%,与此同时第四季度毛利率达到20.2%,与此同时第四季度净利润为2.653亿元,季度自由现金流为32.6亿元,财务上数据转正标志着理想汽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23年对于国内汽车产业颇具挑战,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 李想和理想汽车CFO 李铁针对未来市场预期、盈利转正、城市NOA系统和补能体系建设等问题做出了回答。

Q1: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了25%左右,有市场声音认为未来行业增速大概率处于下行的态势,车企依靠销售造血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请问理想的压力大吗?如何看待新势力车企未来的生存状况,或者是竞争格局?

李想:我觉得压力肯定大,这个行业压力最大的一点就是头部两个企业都能打价格战。这在手机和各个行业里是根本看不到的。而且我觉得大家容易忽略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诊断各种各样企业的问题,我们发现消费者还是有一些非常基础的常识认知的。我举一个例子,作为一个中国品牌,如果我们把一辆中型的B级SUV卖到30万以上,百分之百就没有量了。这就是一些很重要的常识。

我们如果看调完价格以后的特斯拉和比亚迪,它们一直把自己的价位放在合理的空间,也不是过分便宜,而是放在符合用户认知的合理范围。很多人说,理想为什么不把价格降到30万以内?同样的问题,消费者不接受一款还不错的品牌的中大型SUV,卖到20多万。

我给大家私下讲一个故事,我们当时在做理想ONE上市的时候,其实我们最担心的一个品牌,不是大家想象的汉兰达,我们最担心的是一个集团有三款中大型SUV,分别是凯迪拉克的XT6、别克的昂科旗和雪佛兰的开拓者,在一个平台上做了三款中大型的SUV。我们最怕它的定价方式是凯迪拉克卖40多万,昂科旗卖30多万,雪佛兰开拓者卖20多万。如果他们是这么一个定价,我们当时的理想ONE就会非常的惨。但是我们特别幸运,昂科旗一上来就把自己降到20多万。因为在上一家公司的时候我们就观察到用户心理认知的状态,他如果买一辆中大型的SUV,又是一个还不错的品牌,不能卖到20多万,为什么?因为大家一定认为你的车如果卖20多万是有问题的,你可能大概率会偷工减料,这是用户的一个认知。还会出现另外一个认知,就是用户和用户之间的认知,就是你花那么多钱,然后买了一个那么大的车,你一定很穷。你一定经济出了问题。这些是很常识的认知,所以很多时候车不是卖得越便宜越好,车也不是卖得越贵越好。你可以在每个级别里,很清楚地画出来一个曲线,其实从10万一直到25万,比亚迪的曲线都是画得最准确的,特斯拉调整完以后,也画得非常准了。其实只要超过25万,到了30万的时候,我们的曲线是画的非常准的,就是高也高不上去,低也低不下来,所以说我们是严格按照这个价格曲线来构建整个产品体系的。我们出纯电的时候,也会在这个价格曲线上,并不会卖得更贵,哪怕是800伏,哪怕是碳化硅,也不会做出来更高的曲线。所以这个其实是很多企业遇到的一些基础问题。如果我们把中型车卖到30多万,会卖不出去;如果我们把中大型SUV卖到20多万,我们也卖不出去。

Q2: 理想汽车实现了新势力里面首个单季盈利经营利润转正,盈利会是昙花一现还是真正的转折点? 2023年第一季度是否还能维持,整个盈利转正的预期会是什么样的?

理想汽车CFO 李铁:关于盈利我分享一下,其实过去三年是我们从0到1的验证期,再之前五年是做研发,我们是没有机会面对消费者的,过去的这三年是验证了我们的产品,验证了我们很多假设,包括商业模式。我们所有人也都是沿着特斯拉的路在走的,早期就是要迅速把产品的逻辑搞通,找到产品对用户的价值的点到底在哪。其实企业要关注的无非就是销量和Free Cash Flow,就是能活着。Free Cash Flow是什么呢?就是你的经营现金流,随着车的销售增加,你是不是每个季度还在产生现金流,就是经营现金流。因为还要投工厂,投研发,这两个减掉,如果还一直是正的,那就是说市场不管怎么变动,能不能融资,我们都不害怕,因为至少自己有一块造血能力,这就是我们过去三年一直关注的。

我们2020年上市,大家能看到我们财报这12个季度里面,我们只有去年的Q3,就是在理想ONE EOP的那个阶段,其实Free Cash Flow是负的。所以,我们基本上认为这个Free Cash Flow已经在我们企业的每一个管理者和员工的血液里面了,这个我觉得在中国企业里也不常见。

今年我们开始关注走向一千亿、两千亿这种规模的企业,要做到合格,我们的管理水平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现在开始,除了20%-25%的毛利是必须要有的,营业利润率能不能做到5个点?

我们的营业利润比较简单,就是毛利减去研发、销售和管理费用。利息费用、投资、税这些跟我们每个管理者每天的经营其实大部分不相关,只跟公司层面有关。我们的营业利润和长期营业利润,其实就是我们给员工发的期权。这个东西其实是控制不了的量,比如我们那天发期权,那天股价是多少,其实是多少就是多少,然后这样就进去了。所以我们先去关注我们完全能控制的,就是叫长期营业利润到5个点。

特斯拉在每个季度的财报中不仅披露了当季度的指标数字,还用过去连续12个月的口径进行了展示,可以更好地体现出财务指标的过往趋势(trailing 12 month, or TTM 其实可以抹平一些季节性因素影响,看长期的趋势)。基本上特斯拉如果某一个指标连续三个季度四个季度都表现良好,那么他们就开始追求其他的财务指标来管理公司的经营。我们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需要在研发投入和财务指标的追求中取得一个平衡。

Q3:城市NOA未来会不会像现在一样标配?如果标配的话,是否会让软件的研发投入和回报失衡?还有一个问题是从高速域到城市域,在技术上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会不会像FSD一样,走向高速域和低速域的融合?

李想:我可以直接回答,技术路线跟FSD没有任何区别,就是完全一样的,然后因为大模型这套东西,其实算法本身不是问题了,关键是怎么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训练体系,因为它完全以训练为主,人工的干预其实就是辅助。目前的话,从性能上而言,其实我们只有AD Max能跑通大模型的这种城市NOA,AD Pro是做不到的,因为AD Pro从最开始的性能设计上,只能满足高速的NOA。

Q4: 理想究竟什么时候开始800伏高功率的超充网络的布置? 纯电产品后续运转的这个毛利,是否能够支撑整个超充网络的扩张速度?

李想:我觉得超充站没有大家想象的成本那么高,同时它还有5年的分摊,其实成本比大家想象的低得多,比建一个工厂便宜多了。我可以给你算一笔账。如果一个高速的超充站,能拉到的大概是640千伏安到800千伏安的电量。如果是这样的一个库电容量,由于普遍会做3+1的站,会是1个480千瓦,配合3个250千瓦。因为我们如果都放480千瓦也没有用,整个超充站只能达到峰值800千伏安这样的水平。那如果到2025年,我们建立3000个超充站,总共花费会是100亿。分摊到每年,对于年收入千亿规模的企业而言,成本根本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

但我们认为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家里用慢充,城市用快充,城市其实用200千瓦就可以了,然后高速的时候用超充。因为在城市里,你大量地建这种超充的话,对于物业和周围环境的要求还是挺高的。我们认为在城市里建超充比较好的方式,其实是在加油站的附近,比如在环线上建。哪里有加油站,哪里就应该建超充,但是如果在写字楼里去建480千瓦的超充的话,我觉得其实对物业而言,挑战还是非常大的,甚至可能会提出来类似加油站级的消防要求。所以我们认为,虽然我们可以把功率做得越来越高,但是其实电网的容量是另外一个要去衡量的因素,包括城市的电网、高速的电网。我认为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家里用慢充,城市用快充,快充不是过去的六七十瓦,大概是200千瓦的快充,长途的时候再上超充。我们对长途的覆盖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整个国家其实从去年开始鼓励企业能够直接建超充,而且我们建的超充也会给其他800伏的车共享,保证每个其他的友商的车也能跑到很高的效率上。长期来说我们认为,以正常的收费价格而言,超充体系跑顺了以后,肯定是不赔钱的,至于赚多少钱还是看自己的运营本事了,但至少不赔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理想的战略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市场占有率是我们战略的核心。只有在2025年拿到中国智能电动车2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公认的头部企业,我们才有足够的人才、技术和资金的储备,参与到2030年更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去。

理想汽车CEO李想发布内部信,明确提出理想汽车2025年的战略目标:2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

李想表示:“我们必须保持充沛的人才和资金储备,以用户产品价值为目标,以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为企业的核心驱动力,将最多的资源投入到研发和人才储备上面去,不走捷径,不抄近道。”

文章标签: # 理想 # 汽车 #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