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购车指导 购车指导

丰田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有几家,丰田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有

tamoadmin 2024-06-10 人已围观

简介1.丰田比亚迪合资公司的背后,藏着新的中国电池巨头?2.丰田的混动技术,怎么就提供给了广汽集团?3.我国与外国合资的汽车企业有哪些?2019年,比亚迪与丰田的合作意向被媒体频频爆出,就在昨天,比亚迪丰田两汽车“巨头”正式联姻!2020年3月25日,比亚迪与丰田宣布双方合资成立了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深圳。车士多通过企查查查询发现,该公司注册日期为3月25日,注册资本3.45亿元人民币,

1.丰田比亚迪合资公司的背后,藏着新的中国电池巨头?

2.丰田的混动技术,怎么就提供给了广汽集团?

3.我国与外国合资的汽车企业有哪些?

丰田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有几家,丰田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有

2019年,比亚迪与丰田的合作意向被媒体频频爆出,就在昨天,比亚迪丰田两汽车“巨头”正式联姻!

2020年3月25日,比亚迪与丰田宣布双方合资成立了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深圳。

车士多通过企查查查询发现,该公司注册日期为3月25日,注册资本3.45亿元人民币,由丰田汽车公司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各出资17250万元人民币构成,双方各持股50%。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助理赵炳根担任合资公司法人及总经理,担任合资公司董事的包括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丰田汽车电动项目总负责人丰岛浩二、比亚迪高级副总裁兼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等。

生产经营活动范围方面,新公司将主要经营纯电动汽车及其衍生车辆以及纯电动汽车及其衍生车辆用零部件的设计、开发;纯电动汽车及其衍生车辆用零部件、组件及总成的进出口及销售、售后服务等。

强强联手?

其实早在去年7月19日,两家公司就已经宣布合作开发轿车和SUV纯电动车型以及动力电池,按照当时的说法,双方共同开发的新车型计划于2025年前投放中国市场,并且有望悬挂丰田标志。

比亚迪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军品牌,在纯电动车领域有多年的技术经验市场积累,丰田则是世界汽车制造最顶端的品牌。比亚迪对核心三电技术有着全面且先进的布局,从2015年起连续四年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第一;而丰田有着几十年的HEV油电混动汽车制造经验,全世界累计销售了超过1400万辆电动化车辆,在混动车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双方抓住纯电市场的发展契机,达成合作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目标直指新能源车市场的未来布局。

全新比亚迪唐EV

其实双方对于未来汽车制造的生态的理解本来也就非常相近,两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均持开放性态度。

比如比亚迪,其在2018年推出的纯电动e平台即宣布向全行业开放共享,其它企业可以与比亚迪合作,利用e平台共同开发技术和产品。最新的资料显示,除丰田、戴姆勒等合作伙伴外,北汽、长安、东风、戴姆勒等企业均已经与比亚迪就共同利用e平台技术开发电动车进行合作或探讨。

而丰田,2018年年底以一元的价格将第一代THS核心技术卖给丰田的中国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科力远,科力远然后将HTS技术授权给吉利。

去年4月,丰田更是宣布将无偿提供其在混合动力技术研发中积累的核心电动化技术专利使用权,开放的2万余件专利涉及到油电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及电机、电控、系统控制。

各取所需?

其实比亚迪和外企联手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早在8年前比亚迪就已与另一个汽车巨头戴姆勒投资成立腾势新能源汽车品牌,旗下出产的车子定位为合资高端电动车品牌。

腾势500

比亚迪e6

而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腾势完全没有发挥出它的基因优势,双方共同孵化的腾势这么多年仅仅出产了一款车型,它的外观造型奇葩、内饰大量套用比亚迪当时并不出彩的设计,不仅续航能力一般售价还奇高,改款换代行动缓慢。也正因为如此,腾势甚至还需要双方长期注资维持生存,成为了典型的败家子。

哪怕是去年广州车展推出、未来将出现在奔驰汽车销售展厅的腾势X,骨子里还就是一台比亚迪唐,不管是外观还是内饰配置上都加入了不少比亚迪的概念与技术,甚至比亚迪现款车型引以为傲的中控旋转PAD,都纹丝不动地搬到了腾势X车厢内。

腾势很受期待,但销量就是上不去,或者说腾势的销量称不上它的受关注程度。

腾势X

原因何在?车士多认为上述原因也并非关键,腾势核心的问题在三方面。

首先,腾势成立伊始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刚刚起步,政策模糊、制造成本高,市场几乎没有需求。

其次,腾势和比亚迪e6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并未悬挂奔驰标志,产品本身的溢价能力实在有限。

最后,腾势是戴姆勒与比亚迪的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合作的产物,而非本次和丰田合作的比亚迪母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车士多认为比亚迪对腾势的重视程度有所保留。

其实比亚迪新能源车的销量一直严重依赖国内市场,这个市场历经多年的发展还是严重依赖政策扶持。而在政策冷却、补贴即将全面退坡且解绑政策不明朗的当下,比亚迪已经面临了腰斩式的新能源车型销量降幅。

“新能源车领导者”是一个荣耀,也是一个枷锁,拱手把“新能源车型领导者”让给诸如特斯拉之类的后起之秀,是比亚迪绝对不愿面对的。

至于丰田,按照丰田的计划,到2030年销售电动化车辆要达到550万辆以上,要占到其全球车型总销量的一半,而混合动力(H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PHEV)将占450万辆,燃料电池(FCV)和纯电动车型(EV)加起来100万辆。而丰田目前来看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混动车型身上,在纯电动车型上面需要有在电池技术方面更专业的合作伙伴支持,单打独斗实现这个愿景压力山大。

丰田双擎E+:THS系统插电混动版

而中国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新能源车型市场又特别是纯电动车市场,丰田的占有率还是相当有限。丰田急需一个国内新能源领头羊企业在技术上与市场上相互支持,在国内国内有着不小的新能源市场占有率,三电技术上几乎独步天下的比亚迪就成为了首选。

于比亚迪,这是一个重塑品牌,走向世界的机遇;于丰田,这是一个产品转型,突破自我框架的机遇。

其实在戴姆勒和比亚迪合作之初,“比亚迪抱戴姆勒大腿”的论调就甚嚣尘上。但经历多年的厚积薄发改革与进化,此时的比亚迪远非彼时的比亚迪的形象,这一次比亚迪与丰田合资,合作共赢成了网络媒体风向的主旋律,甚至不少人还认为“比亚迪吃亏了”。

与传统中外合资车企的策略不同,起码比亚迪丰田和合作在表面上并不完全是直奔着钱去的,他俩的合资更多的关注点在技术层面,双方均秉承技术普惠对等原则进行合作,不仅有助于丰田以纯电动车型为突破口提前布局未来市场,也有助于比亚迪在精细化生产、混动技术等方面取丰田所长,从而促进本品牌的发展。

比亚迪与丰田的合资虽然是“强强联手”,也是“各取所需”,接下来比亚迪丰田合资项目有如何进展,车士多也将继续关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丰田比亚迪合资公司的背后,藏着新的中国电池巨头?

1、一汽丰田,一汽丰田是日本丰田和中国一汽集团合资的企业,双方各占50%股份,其生产经营的车型有,皇冠、锐志、卡罗拉、霸道、巡洋舰等。

2、广汽丰田,广汽丰田是由日本丰田和中国广汽集团合资的企业,双方各占50%股份,其生产经营的车型有,凯美瑞、汉兰达、雅力士等。

3、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是有日本丰田在中国投资建设的,技术都是由日本丰田出,不同之处是,车型不同,所以没有价格上或者是服务上的比较。

扩展资料

丰田汽车公司,是一家总部设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和东京都文京区的日本汽车制造公司,属于三井(Mitsui)财阀。

2012年共售973万辆车,2013年度预计生产1010万辆汽车,是第一个达到年产量千万台以上的车厂。而丰田亦是雷克萨斯、斯巴鲁品牌的母公司及富士重工的最大股东。

2016年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8位。10月,丰田汽车公司排2016年全球100大最有价值品牌第5名。2017年6月,WPP和Kantar Millward Brown共同发布“2017年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榜单,丰田排名第30。

参考资料

丰田_百度百科

丰田的混动技术,怎么就提供给了广汽集团?

巨头和巨头之间的联手,总能快速引起所有人的关注。当然,前提是两方基本对等,且方向基本相同,强弱差距过大,则不好维持之间的平衡,很可能导致合作中断或合作多变。

这样的例子,就在多变的2020年至今,我们就能见到太多。双方不太对等的例子,比如大众和福特之间的牵手,福特谋求借大众MEB技术在新能源领域搞出点名堂,而大众强、福特弱,导致合作并不被很多人看好。

而眼前最新的例子,是一场强强之间的对话,丰田与比亚迪合资公司的正式落地。

浅层逻辑?显而易见

丰田与比亚迪牵手的故事,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在2019年,丰田快速扩张自己的朋友圈时,它不仅和现代合作研发氢动力卡车,向滴滴进行投资,与广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更是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巨头比亚迪达成协议。

协议中的一系列条款:2020年在中国正式成立,丰田与比亚迪各出资50%,新公司将由双方从事相关业务的人员组建。如今伴随着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消息公布,已然变为现实。

而条款中没有变为现实的,只剩下:新公司将开展纯电动车及该车辆所用平台、零件的设计、研发等相关业务。

两者之间合作的原因,早已在2019年11月协议签订之后,被扒的干干净净。

两者的方向基本相同,均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展示了自己的开放型,比亚迪在2018年推出纯电动e平台,并宣布将e平台向全行业开放共享。而丰田在2019年4月宣布,将无偿提供其在混合动力技术研发中积累的核心电动化技术专利使用权。

两者在技术领域的地位也基本对等,比亚迪于1995年起步于电池事业,是如今能够提供电动车+动力电池+核心部件的整体解决方案企业。丰田于1997年推出世界首款量产混合动力车型,在混合动力层面的积累颇深,在相关的制造、销售层面也优势明显。

比亚迪拥有PHEV、纯电动车型当下的核心技术,丰田拥有油电混动车型的核心技术,再加之开放共赢的战略维度,两者之间的合作,被业界和外界看好,并抱有不小的期待。

浅层逻辑很好看清,比亚迪和丰田之间取长补短、技术之间实现互相进步,丰田和比亚迪双方谋求着通过这样的合作去拿下中国新能源市场的高份额。

深层逻辑?可能性颇多

两者之间将推出中国市场的相关新能源车型,这是无疑,对于汽车消费市场来说,这是好事一件。但,仅从这一维度考虑还是处于浅层,毕竟在产品正式面世、公布价格之前,一切都没法判定。

从企业维度来看,则更有意思。和此前的汽车企业发展模式不太相同,丰田和比亚迪目前正在用生态模式去升华此前的主机厂核心技术+供应商链条的传统模式。

对优势潜力技术进行前期投资,和有技术优势的相关公司合作进行取长补短,并不仅仅局限于非汽车行业内。

先从丰田汽车的角度来看,它自身通过这样生态圈的扩展,能调动更多的相关资源,诸如中国本土的自动驾驶经验、比亚迪的e平台+高集成化+智能化层面的表现,这都能让丰田尽量的少走弯路。而另一个重要的节点,在于动力电池。

按照丰田汽车的相关计划,旗下负责电池生产的子公司松下电动汽车能源公司将在中国投建第四座混动汽车电池工厂。这一工厂将于2021年投建,年产能预计达到10万块,而生产的产品也并非三元锂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而是混动车型上所搭载的容量更小、成本更低的镍氢电池。显然,丰田在中国的2020?EV元年,有着对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明显缺口。

此处,需要提及的企业是中国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一方面,因为2019年7月,宁德时代官方宣布与丰田汽车在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稳定供给和发展进化领域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而另一方面,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汽车有着非常明显的竞争关系。

2011年成立的宁德时代,在2016年的动力电池出货量落后比亚迪1.3GWh,但因之后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宁德时代所走的三元锂电池路线获益明显。而近几年,宁德时代尽管出货量巨大,但面临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一方面,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有了明显的技术进步,同时三元锂电池也实现了追赶,另一方面,宁德时代的早期快速崛起,与补贴政策息息相关,动力电池"白名单"的制定,让谋求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企业,更多的与宁德时代进行绑定。

尽管丰田与宁德时代在NEV动力电池方面已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但因为丰田与比亚迪合资公司的快速落地,产生了一个新的契机。

丰田汽车在未来中国市场的新能源动力电池成本和收益面前,要做出新的考虑。

比亚迪手中握有完整的新能源车整体解决方案,而宁德时代手中的优势是出货量大、产能足够,比亚迪手中的新型磷酸铁锂电池有着成本更低,续航表现同等的优势,而宁德时代在这一方面如今有了短板。

根据丰田自身的新能源汽车计划,从2020年起,陆续推出10款纯电动车型;2025年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100万辆;提前5年完成销售55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如此庞大的体量,将宝仅压在松下电池、宁德时代身上并不够,比亚迪显然是个优秀和靠谱的新合作方。

更为关键的是,因为丰田汽车的庞大计划,因为其行业标杆意义。一旦,丰田+比亚迪之间的合资在中国取得了销量、成本、利润方面的成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去寻求类似的解决方案。届时,手中握有主导权的,将是比亚迪,一个手握整车制造和三电技术双方面优势的,新巨头。

写在最后

当然,针对比亚迪和丰田合资公司的落地,还可以有非常多的逻辑延伸。

从丰田的竞争对手层面,目前的全球车企在中国市场所主打的模式还是偏向与传统,即与中国本土车企建立合资公司,如江淮大众这样的布局。从实现角度来看,这样的做法并无问题,毕竟相对稳妥。但,从未来可拓展的角度,丰田、比亚迪等喊出不断开放并落实,且不局限于汽车行业之内的模式,会有着更好的未来发展空间。

且,结合比亚迪丰田合资公司落地前几天的新消息,为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的对外合作,正式成立五家弗迪系公司: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弗迪视觉有限公司、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弗迪动力有限公司和弗迪模具有限公司,涵盖了动力电池、半导体及照明用品、汽车底盘技术、燃油车及新能源车动力系统、汽车车身制造等领域。

也就意味着,如今的比亚迪已经打下了制造、生产、供应的硬件基础维度,接下来只要丰田比亚迪的合资模式取得成功,它会行业新的发展模式案例。随之,一家比以往更强大的中国巨头诞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我国与外国合资的汽车企业有哪些?

HEV混合动力技术上,丰田的优势有目共睹。日前,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丰田汽车决定向其在中国的合资伙伴——广汽集团提供“汽油-电动”混合动力技术系统,这也是丰田首次向海外企业提供核心的混合动力技术。

报道称,开发和供应混合动力系统的日本公司BluE?Nexus已经与广汽集团就技术转让达成协议。

针对此事,广汽集团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这一消息尚未官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采用丰田THS系统的广汽混合动力产品将于2021年推出。

▍混动先行者

其实关于汽车混合动力系统,业内流传这么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两种混动,一种是丰田,一种是其他家。当然,这话有些夸张的成分,但也侧面印证了丰田混动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市场的良好口碑。

丰田的招牌混动技术为THS(Toyota?Hybrid?System),是一套花费千亿研发的动力系统。结构上,该系统主要结构为一台A循环发动机(阿特金森循环)、一大一小两部电机、一个行星齿轮机构及关联的电池组/能量管理机构,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变速箱。

这个技术的绝妙之处在于,通过行星齿轮机构,有效组合了并联和串联两种模式,在电力驱动和汽油燃料驱动配比控制上,完全由能量控制单元进行计算分配,实现最佳的混合动力比。优点是省油,且没有续航焦虑,价格比纯电、插电更便宜,可靠性更高。

THS混动系统最早应用在1997年的第一代丰田Prius上。第一代普锐斯上市初期,“混合动力(HEV)”的认知度还不高,丰田内部质疑该技术能否赚钱,市场上也讽刺这项技术为“宅男开的车”,今天回过头来看只是些许杂音,但在当时可不能这么简单看待。

经过4代技术更迭,丰田持续扩充HEV产品阵容,今年北京车展上,丰田向中国用户带来了亚洲龙双擎、凯美瑞双擎、卡罗拉双擎、雷凌双擎运动版、荣放双擎、威兰达双擎和雷克萨斯混动车型,阵容强大。

市场保有量方面,据丰田统计,搭载THS技术的车型于2017?年全球累计销量突破1000万辆。截至2020年7月底,以HEV为主的丰田电动化车型在全球的累计销量更是突破了1600万辆。这期间,丰田斩获了“第一个推出量产?HEV?车型”、“第一个HEV全球销量突破千万”、“第一个引进HEV车型”,“第一个国产化HEV动力总成”,“第一个推出全面覆盖轿车、SUV、MPV的HEV阵容”等等诸多业界“第一个”,成为混动领域标杆。

▍技术堡垒

由于发明专利有20年时间限制,丰田在2013年已有几项混合动力基础专利失效,涉及控制系统和驱动方法等。而丰田在1997年注册混动系统最为重要的行星齿轮机构核心专利,在2017年2月20日已在美国和欧洲失效。

该专利解释了如何通过行星齿轮机构使用内燃机和电动机分配动力,属于丰田THS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基础专利。

丰田混动相关专利逐渐到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减少丰田对其它厂家形成的专利壁垒,但这并不意味着混动车型就能轻而易举地从其他厂商生产线上下线,走向市场。

稍微对于生产现场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做什么”,仅仅是设计和生产的出发地点,而“怎么做”,才是工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而这一关键问题,还有待其他车企去摸索和开发,投入巨大的研发成本,经历十分艰苦的工程化生产运作。

丰田在欧美地区的行星齿轮机构核心专利保护到期,但在中国市场,自2003年以来,丰田汽车在我国申请了多项与行星齿轮相关的专利,其中最早于2003年1月15日申请的专利,要到2023年才满20年。

对此,行业专家表示,“丰田围绕这一核心技术,在中国市场申请了多个辅助专利,组成了复杂的‘专利群’,进而形成‘技术壁垒’,这对其他汽车企业在该领域的研发形成一定影响。”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以“混合动力”为关键词,可以搜到335件丰田的发明专利。丰田就是通过层层专利,来设置技术壁垒,其他汽车企业一旦采用相似的发明,就必须向丰田交付技术授权费用。

(丰田THS-II系统)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2019年4月,丰田公司宣布,将无偿开放丰田拥有的研发HEV积累的关于电机、电控(PCU)、系统控制等车辆电动化技术的23740项专利使用权。此外,丰田还将对使用其电动化系统的企业进行有偿的技术支援。

▍丰田的退与进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先进的混合动力技术,丰田为何要拿出来与其他车企分享呢?深入分析就会发现,看似是一种偶然,实则是丰田对行业整体展望下的一种必然。

一位接近丰田汽车的人士对记者说:“丰田对技术要么实行封锁要么要价太高,把门关得很紧,事实上这一做法阻碍了混合动力车的全面推广。大家都进不去,HEV混动就难以普及。”

早前,时任工信部部长苗圩曾表示:“日本企业向国际标准化组织申报,把日本的混合动力标准变为国际标准,这也影响了我们,传统混合动力以丰田为代表,已经设计了若干个技术陷阱,我们千万不要碰它。”

苗圩的话,从侧面表达了政府对混合动力技术的态度。正是因为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车企,过度保护自有技术,并试图将其变为国际化标准,导致中国车企在开发混合动力车时困难重重。

业内人士坦言,2012年中国制定新能源技术路线之初就有专家表示:“丰田的混合动力车型在中国不会得到新能源补贴,如果大规模补贴混合动力,将被丰田拿走大部分份额。”与此不谋而合,欧洲车企也普遍达成一致,那就是在强混领域绕开丰田,寻求其他出路。

彼时,中国与欧美各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都已明朗,那就是研发弱混和中混之后,直接过渡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跨过强混这一丰田有大量专利覆盖的阶段。特斯拉的崛起以及中国电动车企业的快速成长,正在印证一个事实——电动化的趋势势不可挡。

特斯拉在2014年宣布,允许其他公司使用特斯拉的专利,掀起汽车行业的“开放源代码运动”,和丰田开放技术专利不同的是,使用特斯拉专利不需要申请,也就是特斯拉默认允许你使用相关专利,不会起诉。

相比之下,手持HEV核心混动技术专利多年,丰田却并没有从中获得多少回报,加之近年来丰田技术专利进入密集失效期,再不想办法变现,等到整个行业跨过HEV技术路线后,丰田专利的价值将大大缩减。

(丰田THS-II系统)

于是,求变,成为一种必然。

与其坐以待毙等待专利过期,不如主动出击、释放善意。这就有了前文提到的丰田无偿开放HEV?23740项专利使用权的战略巨变。

专利放开了,其他车企想要生产出世界领先的混动产品,没有丰田的技术支持也绝非易事,这其中当然存在着丰田技术变现的环节。

于是2019年9月,丰田与广汽、一汽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内容包括在广汽及合资企业的车型上搭载燃料电池技术,扩大混合动力汽车合作范围,推进开发电动汽车车型等。此次丰田油电混合动力技术导入广汽集团,也是战略合作的一部分。

事实上,丰田THS混合动力系统由日本公司BluE?Nexus开发和供应,该公司由丰田、电装和爱信精机合资成立。丰田对专利的放开,可以进一步扩大自身油电混合动力技术的市场份额,作为产业链供应商提升出货量。

另外,与中国车企全面推动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可能会让更多企业加入到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阵营,对汽车行业技术发展路径产生深远影响。

最新政策层面,工信部等部门已审议通过新版《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首次提出了“低油耗乘用车”概念并明确了积分核算的优惠细则,将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以丰田、本田为代表的油电混合动力车型,将纳入新管理办法下的环保类别,此举为混动技术路线提供利好,也将促使更多中国车企更多地关注混动技术。

对于车企来说,有市场份额才会有机会、有其他种种可能,同样道理,技术只有应用了才是技术。可以预见,在华HEV混动技术放开后,丰田的胃口会越来越大,对丰田来说,战场2.0版本才刚刚拉开序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我国与外国合资的汽车企业包括:

一汽大众、一汽奥迪、一汽马自达(以上产地都在吉林长春)、一汽丰田(产地分别在吉林长春、天津和四川成都)。

属于东风汽车集团的合资品牌有: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东风本田(以上产地都在湖北武汉)、东风日产(产地在广东广州)、东风悦达起亚(产地在江苏盐城)、东风郑州日产(产地在河南郑州)、东风裕隆(产地在浙江杭州)。

上海汽车集团的合资品牌有上海大众、上海大众斯柯达、上海通用、上海通用雪弗兰(以上产地都在上海)。

属于北京汽车集团的合资品牌有北京JEEP、北京奔驰克莱斯勒、北京现代,产地都在北京。

属于广州汽车集团的合资品牌有,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三菱(以上产地都在广州)。

属于华晨汽车集团的合资品牌有华晨宝马。

属于长安汽车集团的合资品牌有长安福特(产地在重庆、哈尔滨)、长安铃木、长安马自达(以上产地都在重庆)、长安马自达、长安福特沃尔沃(以上产地在重庆和江苏南京)。

属于江铃汽车的合资品牌有江铃五十铃、江铃福特全顺,产地都在江西南昌。庆铃五十铃(产地在重庆)。福建东南三菱汽车(产地在福建福州)。

昌河汽车的合资品牌有昌河铃木,产地在江西景德镇、九江。

湖南长丰猎豹汽车旗下的合资品牌有三菱帕杰罗,产地在湖南长沙。

属于南京汽车集团的合资品牌有IVECO南京依维柯、南京菲亚特。

文章标签: # 丰田 # 比亚迪 #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