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型推荐 车型推荐

中国传统汽车厂商,中国传统汽车厂商名称

tamoadmin 2024-07-23 人已围观

简介1.新能源时代,很多人认为新势力将顶替传统豪华车品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2.特斯拉市值超过丰田,蔚来超宝马,资本市场跟汽车真有关系?3.一次发布六款车,成为国内市值最高汽车品牌,恒大为啥还要被看衰4.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车市新规则将拉开大幕5.比亚迪的发展史?6.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长城汽车属于河北省特大型国有股份制企业,长城汽车成立于年,前身是保定城工业公司。1996年5月,

1.新能源时代,很多人认为新势力将顶替传统豪华车品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2.特斯拉市值超过丰田,蔚来超宝马,资本市场跟汽车真有关系?

3.一次发布六款车,成为国内市值最高汽车品牌,恒大为啥还要被看衰

4.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车市新规则将拉开大幕

5.比亚迪的发展史?

6.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传统汽车厂商,中国传统汽车厂商名称

长城汽车属于河北省特大型国有股份制企业,长城汽车成立于年,前身是保定城工业公司。

1996年5月,生产皮卡并推向市场,成为专业皮卡生产企业。

1998年2月,保定长城汽车公司有限公司率先通过了iso国际质量认证,成为国产皮卡车和河北省汽车行业的第一家。

1998年6月长城皮卡首次位居全国皮卡市场销量第一。6月26日改制为长城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1999年,以销量及产量计,长城汽车在国内皮卡车市场排名第一,之后产销连年番翻,创下了惊人的增长速度:当年第一万辆皮卡下线,将中国皮卡热销推向了高潮。同年年底在国内同行中首家推出了四种底盘、五种不同规格的皮卡,成为国内品种最多的皮卡专业厂,有力带动了全行业的发展。

2000年长城内燃机制造有限公司成立。成为自主品牌中最早拥有核心动力的企业。1月18日控股成立保定长城华北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2001年,通过2000版iso认证。长城工业公司不惜注入巨资,高起点建成了国内同行业中规模最大、装备先进的现代化发动机生产基地。

在国内首开先河,推出智能化多点电喷发动机,并完成国家严格的标定试验,不仅实现了“身心一体”、自行配套,同时为国内几十家著名重型汽车厂配套。现代化发动机生产基地的建成,标志着长城汽车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2003年成为国内首家在香港H股上市的民营汽车企业。

2008年10月28日,长城汽车H股最低1.10港元(前复权价),两年后,2010年11月30日最高29.40港元,涨了25.73倍。

2011年9月26日,长城汽车H股最低8港元,2013年2月18日最高32.55港元,涨了3.07倍。

2011年9月28日,长城汽车在A股上市。

2013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3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和科技研发费用排名,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得分92.6,被评为"优秀",在中国车企排名中位于前三,自主品牌第一。在研发费用投入方面,在中国车企排名第六,自主品牌第一。

2017年“首届世界十佳变速器评选”大奖揭晓,长城汽车自主研发7DCT湿式变速器荣获“世界十佳变速器”殊荣。

5月19日长城汽车斩获”2018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自主车企第一名。

5月29日2018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落幕, 哈弗无人车斩获多项大奖。

2018年6月30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获选“改革开放40年?致敬中国汽车人物”。

扩展资料:

长城汽车在技术研发上坚持“过度投入”,注重有效研发,追求行业领先,为持续的自主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城汽车拥有国际一流的研发设备和体系,具备了SUV、轿车、皮卡三大系列以及动力总成的开发设计能力。

同时构建以保定总部为核心,涵盖欧洲、亚洲、北美等全球研发布局,进行新产品、新能源与智能化汽车研发。近年来,长城汽车的技术实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肯定,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认定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国家创新型企业”。

在研发设施方面,长城汽车拥有迄今国内先进的汽车综合试验场之一,具有研发、试制、试验、造型、数据五大功能的哈弗技术中心,实现了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布局,研发实力实现质的飞跃。同时公司加大研发设施建设,先后在日本、美国、德国、印度、奥地利和韩国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全球化研发布局进一步完善。

百度百科-长城汽车

长城汽车-发展历程

新能源时代,很多人认为新势力将顶替传统豪华车品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2020年7月,比亚迪的股价达到.9元,总市值达到2670亿人民币,超越上汽集团的2247亿人民币市值,成为国内市值最大的车企。2020年11月,蔚来汽车的市值达到4506亿港元,超越比亚迪,再次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车企。

比亚迪和蔚来,都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汽车厂商,这些公司市值的增加,是不是能够证明,属于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已经彻底到来,买燃油车已经是不合时宜了呢?

市值的高低,主要看的是未来,而不是当下!

一家公司股价的高低,看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想当初比亚迪的估值很高,是资本市场对其完整新能源产业链的估值重构,认为比亚迪的估值还尚未完全体现。比亚迪股价上涨归因于刀片电池、车载半导体完成重组以及汉的上市,以及与华为合作智能化超预期。

而蔚来的市值增长也是如此,这一点和特斯拉全球市值第一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市场认为其潜力还没有完全展现。资本市场对这特斯拉和蔚来的定位其实已经不是汽车公司了,而是科技公司。蔚来创新推出的换电、车电分离等模式,也收获了资本市场肯定。

科技公司往往有更高的增长潜力。这就像中国的小米和美团的市值,美团的市值比小米高。美团被定义成科技公司,而小米则是智能硬件公司。所以股价的高低,也只能是反应出资本市场对一家公司今后的发展进行预判,并不是反应当下水平的。

市值最高,蔚来,比亚迪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其实如果看当下的话,不管是蔚来,还是比亚迪,还都算不上高枕无忧。蔚来汽车在2019年的时候还深陷舆论风波之中,创始人李斌曾被调侃为“2019年最惨的人”。因为自燃,融资进展也不顺利,多年烧钱一直亏损等等问题,股价也曾经一度下探,并不被看好。但是到2020年,蔚来汽车却时来运转,获得百亿融资,随后是销量节节攀升,顺带着市值也是一路升高。

但是市值增高之后,蔚来,比亚迪这些厂商就能高枕无忧了吗?显然是不能的。首先,蔚来汽车目前还没有办法摆脱毛利率过低的问题,2020年第二季度,蔚来汽车毛利率才首次转正,摆脱了卖一台亏一台的情况。但是目前为止,蔚来汽车还没有实现盈利,只是亏损情况有所收窄了。

而比亚迪汽车目前的情况也不是很好,从销量上看,一直说是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比亚迪,其实销量上已经被特斯拉,甚至是被蔚来汽车超越了,在近期公布的10月份纯电动SUV销量排行榜单上,比亚迪只有一款元EV上榜,可以说在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在销量上传统汽车厂商不如新势力厂商,在高端市场,比亚迪除了汉以外,也就没有能拿的出手的车型了。?

高估值背后,是否存在泡沫风险?

但是高估值的背后,有没有存在泡沫风险呢?肯定是有的。两个原因。首先是从体量上看,以2019年为例,全球市场共销售22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整个汽车市场份额中,只占了2.5%,还是一个相对来说小众的市场,所以小众市场有这样高的市值,其实也有不合理的一面。不久前,丰田汽车总裁在电话会议上也说,特斯拉的市值,已经超越了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等7家日本汽车制造商的总和。丰田已经拥有了燃油车,油电混动,插电混动,纯电动等全部的汽车类型。但特斯拉只有纯电动车,无论是从生产数量,还是种类,都没法跟丰田相比。

其次,特斯拉,蔚来,市值高,也是由于它的稀缺性导致的。特斯拉用了10几年的时间才实现了盈利,蔚来汽车估计也需要差不多的时间。在这期间内,还有很多未知的变量存在。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背后的资金实力上,蔚来汽车与传统汽车厂商相比,目前依然是属于“小”公司。虽然蔚来汽车被看做是智能科技公司,但汽车毕竟是传统制造业。摆脱不了制造业的基本规律。

因此市值中肯定是存在泡沫的,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吧,市值泡沫其实并不可怕,关键是企业自身在今后的发展中,在产品上多下功夫,能支撑的起市值。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市值超过丰田,蔚来超宝马,资本市场跟汽车真有关系?

目前看新能源领域新势力是领先,但还未到决战时刻,鹿死谁手还为时尚早。由于多年来中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引导和资金补贴,目前汽车行业内炙手可热的就是

新能源汽车,而新能源汽车里面翘楚就是造车新势力,传统豪华品牌这些曾经的传统燃油车的弄潮

儿既然给人的感觉是被遗忘在角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造车新势力起步早:虽然电动车在汽车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不温不火,但近些年来特斯拉

重新带火了新能源汽车,而中国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们在中国市场深耕5-6年,年销量已经突破

10万台,在续航、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已经建立一定的护城河,反观传统豪华品牌们对纯电

汽车态度还是比较冷漠,持观望态度,只投放油改电 的少量纯电车型在市场试水,错过新能源发

展的黄金期。

一、如在续航方面,目前多家中国汽车品牌开发出续航超过1000km的汽车,针对自家的

汽车品牌在全国建设布局专属的快充充电桩,800V超快充 可在20分钟内从10%充到80%。同时如

蔚来还开发出换电站,3-5分钟就可以完成整个电池的更换,减轻用户充电的焦虑,创新的租电方

案解决了用户担心电池损耗、安全的问题,这些都是新势力从续航、补能方面的一些创新,而反观

传统豪华品牌很少听到与续航、充电桩相关的新闻动作。

传统豪华品牌转型慢,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领域干的热火朝天的时候,传统豪华品牌在干啥呢?

在忙着躺在传统燃油车的老本躺着赚钱呢,燃油车时代就可以赚的盆满钵满的为何要急着推出电动

汽车呢?所以传统豪华品牌很多车型还是油改电的车型,续航里程短、智能网联功能少、价格贵的

通病吓退了多少潜在的用户,而造车新势力们立根之本就是新能源汽车,没有燃油车的包袱,从0到

1突破在新能源汽车的研产销上反而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深耕。

二、互联网打法的不适应,中国互联网技术为何能领先全球,依靠的就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

打法,而传统豪华品牌面对这些外行人反而有些手足无措,因为一个车型按照V字形流程开发

一款新车一般需要3-4年的时间,汽车上市后一般很少会对软件进行迭代升级,除非遇到质量召回

问题。而开发周期长、量产后迭代少这些问题恰恰是传统车企面对造车新势力的劣势,传统车企如

果想要在这方面加强相关能力需要在软件自研、开发流程、用户运营上进行相应的变革。

Iris激光雷达布置在车顶位置,发射波长是905nm,FOV范围120°X26°,车辆最远可探测距离

250m。智驾SoC芯片用的是NVIDIA ORIN系列的芯片,单颗芯片的最大算力可达到254TOPS,

软件算法由沃尔沃旗下自动驾驶公司Zenseact开发,它基于海量的用户数据和测试数据优化自动驾

驶决策算法用于提升用户体验。

三、在智能座舱领域,相对于沃尔沃燃油车产品,这一代座舱搭载高通骁龙数字座舱平台 作为高算力

中枢,软件层面与Google深入合作集成全球首家搭载内置原生安卓系统车企,车机系统与谷歌 智

能家居生态深度融合,在设计上与用户的安卓手机操作方式基本保持一致,降低用户学习成本,提

升用户使用习惯的一致性。

当这个时代强调用户体验、快速迭代的互联网打法遇到重制造、供应链管理的传统汽车打法,短时

间上看造车新势力作为一种新的物种吸引市场资本和用户的眼球,通过打时间差通过互联网概

念取得一定的优势,但传统汽车厂商也在不断弥补自己在算法软件、用户体验上的薄弱短板,造车

新势力在销售渠道变革、生产制造上的能力也在加强。在2024-2025年传统豪华品牌拿得出真正的

纯电汽车产品与造车新势力真刀实枪的竞争时候才能真正见分晓是否被取代。

四、今天的汽车行业,由于电动化、智能化一起出现,恰好处于一个技术创新的周期,这个周期前后大

概是20年左右,上半场跑完了,已经进入下半场。

当年,最先把大触摸屏玩明白、把电脑操作系统搬入手机的多普达、苹果,以及快速跟进的HTC,

都吃到了那个时代的技术红利。它们的手机在比起当年的主流功能手机定价,要贵很多,妥妥的高

端定位。

最先把纯电驱动和简单的智能化代入两轮摩托车的牛电,也实现了类似的占位。

这就解释了为何在今天,全球消费者普遍认为特斯拉、蔚来这样的新势力是高端品牌,虽然它们的

历史并不悠久,也没有参加过什么勒芒耐力赛去证明自己的产品实力。

甚至某些非高端品牌,也被很多人视为是高端产品。有人会觉得一些品牌汽油车型是高端产品吗?没有。那为什么很多人会对前者卖的并不贵的大车有一种误解呢?

答案就是人类的喜新厌旧。

因为一百年来我们习惯了汽油车。于是新的电动车出现后,给了很多新品牌和新产品,在这样同一

个特殊的狭窄的技术创新周期 里,去塑造自己的机遇。

一次发布六款车,成为国内市值最高汽车品牌,恒大为啥还要被看衰

近日一份全球十大市值汽车品牌的榜单颠覆了我的认知,特斯拉以3990亿美元遥遥领先丰田的2183亿美元的市值,更厉害的是,蔚来汽车的市值达到509亿美元,干过了通用和宝马,这两家新兴的车企可谓笑开了花,传统企业真的只能算个球??

又是近日,丰田开了4-9月财报的大会,因为中国市场的强势回暖,丰田业绩也好了不少,但是从实际报表中可见,营业收益为11.38万亿日元,营业利润为5199亿日元,营业利润率为4.6%。大家都知道,传统的汽车行业是个大资本投入低回报的实业,能做到5%已经非常了不起,但是对比新能源车企却真不是一回事。?

曾经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说过,特斯拉在中国的Model?3净利润能达到30%以上,而且这个数字是通过直营模式实现,他也认为,去年特斯拉的销售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9%,研发占比大约4%到5%,扣除以后税前净利润能向15%迈进。可见,这基本是传统汽车厂商的三倍利润率,更何况那些自主研发力量没摆在首位的新兴车企,纯电汽车确是只会生蛋的金鸡。哦…其实传统汽车品牌也有利润高的,例如保时捷,单车利润接近16%,也是唯一一家。?

那么问题来了,汽车企业的全球市值每年都排,如果将2018和2017年的数据比对的话,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丰田一直以来的都是冠军、大众第二、戴姆勒第三,2018年特斯拉才从上年的第七爬上第四,当时的市值也仅是548亿美元,丰田是他近3.5倍,一年时间他真的坐上了马斯克的火箭,翻了7倍,当然蔚来也一样。?

其实特斯拉的市值还不止高于丰田,确切地说是高过日本7家汽车制造商估值的总和,于是丰田掌门人丰田章男有了一个比喻。他把两家公司的业务能力比喻成两家餐厅,对于丰田来说,已经拥有成熟的厨房和厨师,也知道消费者的习惯和口味偏好;而特斯拉仅仅拥有一张菜谱,并且现阶段还在努力推销菜式,在没有创造太多真正有价值的美食及服务之前,就匆匆对外宣布,他们的菜谱将来会成为世界的标准。?

市值方面丰田不能跟特斯拉比,销量方面却完全相反,2020年特斯拉的目标年产量为50万辆,而丰田则是942万辆,最终公司的利润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可见美股市场近半年的投资情绪多么奇异。?

我不是投资或者学经济的,也不难看出,这波市值的突围已经不再是财务报表之类的事情说了算,更多是大水漫灌的结果,也就是俗称的量化宽松政策,事实上,美国一直都在干这事情,但在疫情期间,水龙头开到最大,同时还是无限期的宽松,资本除了安全却依然逐利。?

相对而言,那边的国度投资选择虽然更多,但也甚少涌入房市,股票是他们最爱玩的东西,故此既然是投资,当然选择最容易赚钱的股票,而新兴车企比传统车企有着不少这方面的优势,例如科技电池日的电池技术、无人驾驶等等,都在以科技展望未来的能力,让大家有空间连接现在和未来,似乎未来就由他掌控,简单来说就是画饼,当愿景被带动且被接受,对这家公司的期望便转变成了现实的投资,而传统车企还是太传统、太老实,或许这就是实业和互联网的区别吧。?

鉴于特斯拉的强势,丰田无论对混合动力还是纯电汽车都会在中国市场加把劲,车型会增加、价格更有竞争力,可是,在市值这方面,丰田缺的不是产品,更不是研发的能力,而是一份能狂想未来的PPT。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车市新规则将拉开大幕

2018年6月25日,恒大斥资67.46亿港元收购香港时颖公司,间接获得Smart?King公司(全资持有FF)45%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正式宣告开启跨界造车之路。虽然这段蜜月期并未维持太久就分手,但第一步就选择与“PPT造车”始祖、”下周回国“的老贾联手,也注定了恒大在造车这条路上不会太平静。

时针拨回到今天(8月3日)中午12点,在高举着许家印的“买、合、圈、大、好”造车路径的指引下,恒大汽车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产品,且一次就是六款。舞台上,许家印意气风发,向媒体朋友和与会嘉宾介绍着自家产品。从恒驰1到恒驰6,产品矩阵覆盖了从A级到D级的轿车、SUV、MPV等乘用车车型。大胆的用色、流畅的线条以及前卫的造型,可以说每一款车都很具特色且略显壕气。除此之外,车型的内饰、具体性能和量产时间等并在此次发布会上并没有过多介绍,这也让不少网友和媒体对恒大造车继续持怀疑态度。

对于这次的新车发布会,恒大在此之前并没有太多的预热铺垫,这与其一贯高调的作风不符,但习惯不按套路出牌的恒大,还是赚足大众眼球。一次性亮相六款新车,这或许在百年汽车工业史上也是少见的场景。而且,与其他造车新势力专注某一车型细分领域不同,恒大一开始就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全线产品铺开进入各个细分领域市场。虽说恒大在这两年通过入股和收购覆盖电池、整车制造、动力总成、汽车销售以及智慧充电等全产业链,但要做到整合发挥作用还有待市场的考验。

在恒大汽车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伴随着众人的质疑。恒大造车是认真的吗?恒大造车是为了圈地吗?这些问题或许除了恒大自己,没有人能给出肯定的答案。但从这两年的实际行动,恒大也在向大众表明自己造车的决心。自2018年年报中提出以新能源汽车为龙头的四大产业格局的战略方针后,许家印也定下了三到五年内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的目标。恒大“买、合、圈、大、好”模式正式开启:144.9亿入股国内最大的经销商之一广汇集团,为销售环节铺平了道路;13.1亿美元收购NEVS,获得了造车资质;1.5亿美元入股柯尼赛格,共同研发和生产顶级新能源汽车;10.6亿入股卡耐新能源,获取动力电池技术......套用许家印的话说,真的是把能买的都买了,不能买的就合作,势必要通过金钱实现弯道超车,许家印更是把自己30多年前做车间主任那会儿与制造业沾边的成年往事说了出来,表明自己造车的决心。

而让恒大坚定造车的另一个原因,或许就是这几年房地产行业受到环境以及政策调控的影响,已经从黄金时代退回到白银时代,急需寻找其他领域进行突破。而作为跟房地产同等规模新能源汽车领域,不但前景广阔,更是被资本热捧,今天早盘跌了7%的恒大健康(于7月27日提交更名为恒大汽车,主营业务变更为新能源汽车),在新车发布后,一度拉升了10%,截止当日收盘,市值为3201亿港元,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且比恒大健康的控股方——中国恒大,高了四百个亿。

造车有钱就行吗?显然不是。汽车行业的门槛很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行业,有其发展的规律,不仅要投入大量的金钱,还需要时间和技术的积累,所以一般人也不敢轻易去碰触。作为地产圈同行的华夏幸福与宝能已经给恒大提前上了一课:一个退出新能源领域;一个半死不活。也从侧面证明了房地产的玩法不一定适用于汽车。这也是为什么还有许多媒体及网友看衰恒大汽车的原因。

此外,根据恒大所提的目标,恒大汽车的对手不仅有未成年的造车新势力,更有奔驰、宝马等有钱有技术的传统汽车巨头,恒大有的他们都有,恒大没有的他们也有,那么这些巨头凭什么被超越呢?

而且,从这几年造车新势力的情况也证实了一点,新能源汽车是个长期烧钱的行业,即使恒大有钱有势,也不一定能扛得住长期亏损,所以根据许家印的目标就是大规模量产分摊成本,但随着这些传统巨头纷纷转型电动化,这个目标将承受巨大的挑战。

最后:新车的亮相,标志着恒大汽车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接下来的情况将比现在更加严峻凶险,如何通过“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转变成“大大大、好好好”?这不仅需要金钱,更需要产业链整合能力去支撑,错一步都可能将前面的努力化为乌有。

2010年,当许家印喊出“三年夺中超五年夺亚冠”的目标时,连恒大球迷都觉得这是在天方夜谭,但后来的事,大家都清楚。而现在,看着与恒大足球俱乐部队徽相似的恒驰车标,62岁的许家印内心肯定是希望恒大足球的成功能再次复制。

成大事者,往往都备受争议,特斯拉是,或许恒大汽车也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比亚迪的发展史?

“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时代已经结束。”

据《汽车新闻》报道,大众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最近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提及,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对手特斯拉股价近段时间以来的大幅上涨,说明行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1月13日,在中国工厂建设进展顺利,以及去年第四季度交付量超过华尔街分析师预期等一系列利好的刺激下,特斯拉股价在收盘时创下了每股524.86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时其市值已经达到大约946亿美元,超过了通用汽车和福特的总和。

在迪斯看来,大众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不仅需要掌握软件和汽车电子产品的关键,而且还要具备生产大量的电动汽车和电池的能力。

于是,当我们今天看到“大众汽车收购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国轩高科20%的股份”这一消息时,实则已不用过于惊讶。

虽然目前这一传闻仍未得到最终落实,但若此事成真,大众必然在今后愈发激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成本竞争力。

不仅是大众,谁也已经意识到避免成为下一个诺基亚的方法,就是加速转型。

比如最近奥迪和宝马纷纷在其年终沟通会上展示了他们的转型野心。在奥迪宣布到2021年将会在华推出9款新能源车型,其中近一半为纯电动车型之后,宝马甚至将2020年定义为“新能源车之年”,表示今年年底前将会为中国消费者推出6款新能源车型。

事实上,尽管工信部部长苗圩早前在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曾表示,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大幅退坡,但如何在这个政策窗口期内打好根基以及获得最大收益,留给这些跨国汽车巨头的时间其实并不是太充裕。

同样,“生存时间”倍感紧张的还有众泰汽车和博郡汽车。

最近,在北斗星通发布的一则《关于2019年度业绩预告暨商誉及资产减值风险提示性公告》中提及,公司2019年应收账款预计减值损失5100万元,主要来自众泰汽车和博郡汽车,均因对方经营困难,其中众泰汽车预计减值损失3300万元,博郡汽车预计减值损失617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造车新势力之一的博郡汽车,该公告中称其“对公司的应收账款从2019年7月便开始逾期,目前整车整体项目均处于停工状态。从客户的经营状况判断,回款可能性很小。”

趁还未实现量产,博郡或许可以考虑“及时收手”,事关即便如去年已卖出2万多辆的蔚来汽车,要维持后续运营,仍在不断寻求外部融资。

本周四,业内开始传出“蔚来汽车正被广汽、吉利和长城三家竞购”的消息。随后,广汽集团发表声明表示,公司目前确实正与蔚来汽车就融资方案进行初步谈判,但任何潜在投资都不会超过1.5亿美元。

在目前各大媒体的报道中,蔚来的这则竞购背后实则都指向了李斌——如果要接受其他车企的投资,李斌在蔚来汽车中的话语权可能将会面临被大幅削弱的情况。

业内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在蔚来与李斌已深度绑定的情况下,这一做法显然并不现实。因为这相当于让出了企业的主导权,并或将让蔚来这艘大船“偏航”。

踏入2020的这个汽车“新十年”开端,随着各大车企之间的“新玩法”不断解锁,事实上也催生着各种“新规则”的诞生。

比如最近传出的吉利集团正在商讨关于投资阿斯顿·马丁的相关事宜,以及比亚迪正式宣布甘文维(Kevin?Wale)出任比亚迪董事长高级顾问,为比亚迪集团的汽车业务提供顾问咨询服务。

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背后也折射着“双福”在汽车产业的不同打法。

从艾格、洛佩兹、帕加内蒂领衔的世界级设计阵容,到甘文维出任比亚迪董事长高级顾问,比亚迪通过汇聚全球高级人才,以求构筑企业全球化的内驱力;而吉利则是寄望通过全球并购,打造一个真正的全球化车企。

“今年(2020年)汽车的产销量有可能是略微负增长或是零增长”,苗圩早前预计,今年或者最迟明年,将是汽车产销量触底企稳的时期,估计产销量维持在2500万辆左右。如今汽车产业已然进入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可以预见的是,在今次“春节“过后的中国车市,将拉开一场竞相书写“新规则”的大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995年,比亚迪股份公司正式创立,最初起步时,只有20多人的规模,到了2003年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于同年组建了比亚迪汽车。以做电池起家的比亚迪谈到造汽车,对于普遍人的看法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而正是利用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响亮名号和对秦川汽车的收购行为,使得比亚迪有了相对于其他新手的先发优势。比亚迪汽车遵循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品牌的发展路线,矢志打造真正物美价廉的国民用车,产品的设计既汲取国际潮流的先进理念,又符合中国文化的审美观念。

2003 年,比亚迪正式收购陕西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比亚迪汽车,作为比亚迪股份的直属子公司的比亚迪汽车,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后,便开始了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以“造世界水平的好车” 为产品目标,以“打造民族的世界级汽车品牌”为产业目标,立志振兴民族汽车产业。短短一年内,比亚迪汽车的产品线由原来单一的“福莱尔”微型轿车,迅速扩充为包括a级燃油车、c级燃油轿车、锂离子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全线产品。

在某种程度上,比亚迪汽车旗下的福莱尔用它的历史书写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凭借在性价比等方面的优势,比亚迪在汽车业内异军突起,当年旗下的福莱尔在外型、性能、配置、价格比相对其它竞争对手均存在一定的优势,加上其鲜明的e时代的个性形象,成为我国微轿中一颗璀璨明珠。因为如没有福莱尔,会使“微轿”=“低端车”;“微轿”=“代步工具”;“微轿”=“淘汰品”成为人们普遍的认识。比亚迪福莱尔主攻5万元以下的微轿市场,有标准款和豪华款两个配置档次。其中标准款售价为37999元,豪华款售价44999元。外观上,前脸的造型是最大的亮点。变形处理的前大灯动感圆润与前栅及略微上隆的引擎盖相搭配,浑然天成,给人以轻快活泼的感觉。后视镜选用了椭圆风格,并附带转向灯,更增加了整车的独特新气质。在内装方面,用全新的软化发泡工艺仪表板,当年这在国内的其他微轿上还没出现过,不论从质感上还是安全性上都给整车添分。整个仪表台设计现代感十足,四个圆形通风口充满情趣,银色装饰条现代感十足,以不对称的线条和造型设计体现视觉上的完美平衡与和谐。底盘方面,新福莱尔保持了通过性强的特点。同时做了底盘优化加固处理,既满足5人座的新定额乘员要求,又提高了车身对各种恶劣路况的适应性。配置上,新福莱尔豪华款增加了CD、EPS、及AMT等高档技术配备。内部增加的左右雨伞盒的设置更是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多功能内后视镜,具有独一无二的8方向汉字显示功能及车内外温度自动显示功能。一切装备都让驾者的操控更加轻松自如!让乘者的旅途更加舒适安逸!

比亚迪福莱尔既保留了空间大、省油、实用性高的特点,又优化了外观、内饰、及底盘的设计,增加了EPS、AMT等新性能,在05年堪称是一款技术成熟的新车。它日后在市场上的表现可以说明一切。

2006年,比亚迪汽车产业取得骄人业绩,主力车型F3实现销售63153辆,同比增长472%,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F3还实现出口5000余辆,产品覆盖16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以来,比亚迪F3月销连续突破1万辆,发展势头迅猛。2007年6月,比亚迪F3总销量突破10万辆,成为最快突破10万辆的自主品牌车型。成功进入国内主流汽车制造厂商行列。到如今,比亚迪F3已成功加入“月销两万辆俱乐部”,且连续数月销量第一,创造了国内汽车业神话。外形上,比亚迪F3有明显模仿丰田花冠的痕迹,这可能影响了大家对其外形的评价;而在内饰设计上也有明显的日系风格,上黑下米的双色搭配清新而不失稳重,做工虽然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但细节做工上依然有些粗糙的痕迹。达到2600mm的轴距,保证了车内的乘坐空间:前后排头部空间都不错,身高一米七五的乘客入内,也能保证距离车顶有一拳左右的活动空间;但后排的腿部空间只能算是够用,较短的座椅坐垫更使得乘坐舒适性大打折扣。而在动力与悬挂部分,用了东安三菱生产的4g18排量1.6升顶置单凸轮轴(sohc)、四缸16气门发动机。像之前比较熟悉的东南菱帅和哈飞赛豹也都是用的这款发动机。技术虽老但很成熟,同时在比亚迪F3身上省油、经济的特点也是消费者予以认可的事实。最大功率73.5千瓦,最大扭矩134牛米,这样的动力拉动1.2吨的车身已经足够,关键是它很省油,百公里油耗6升左右。比亚迪F3配置丰富和实用,如比亚迪F3标准型在实用型的基础上增加了镀铬横向前格栅、电动调节外后视镜、LED自发光式仪表、电动门窗、前排超宽中央扶手/双层储物盒、镀铬内侧门把手、防潜滑高级打孔豪华座椅、前座后方储物袋、ABS(带EBD)、电子防盗系统、遥控车门开启装置、CD音响系统(带MP3接口)等10多项实力配置,拥有同级车无可匹敌的性价比优势。

总的来说,比亚迪F3价格实惠 ,配置丰富,外观流畅、内饰做工在自主品牌产品中水平较好。它取得的成就也是有它一定道理的。“一路同驰骋”是比亚迪汽车人的信念,比亚迪汽车人正在无悔而执著地前行。100年前,做汽车需要的是智慧。100年后,需要的则是勇气―――对于年轻的中国汽车工业而言,尤其如此。王传福并非这个行业的先行者。2003年初,进入汽车行业的行动,险些葬送了资本市场对于比亚迪―――这个H股,中国内地表现最佳上市公司的信心。然而此后这些年所发生的一切,不仅改写了人们对王传福个人以及比亚迪的认识,更将中国汽车工业的传统判断几近颠覆。

总裁王传福曾经宣布比亚迪的两大目标:2015年中国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振动了汽车界和舆论界。而在比亚迪集团发展的强大驱动下,比亚迪汽车将以强大的实力驰骋在汽车大潮中。

动力锂电池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动力锂电池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孚能科技(688567)、亿纬锂能(300014)、国轩高科(002074)、澳洋顺昌(002245)、鹏辉能源(300438)、欣旺达(300207)。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与装机量、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中国加氢站数量

1、动力锂电池呈现快速发展,但仍存在诸多痛点待解决

——疫情影响下,动力锂电池需求保持增长

锂离子电池是当前动力电池的研发重点,具有能量损失小、转换效率高、加速快等显著优势。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市场供需规模较2019年大幅提升,2021年我国动力锂电池装机量为154.5

GWh,同比增长142.9%;出货量为220 GWh,同比增长175%。

——续航短、充电慢、安全问题为主要痛点

电气化是双碳愿景下交通动力的主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比内燃机汽车排放的废气更少,若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便是交通领域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

然而,锂电池作为交通动力存在续航短的劣势。相较于燃油汽车而言,纯电动汽车存在的最大痛点便是续航里程,传统燃油车加满一箱油可以开到600公里乃至更多,但普通的纯电动汽车只能跑200-400公里,而续航里程可达到500公里以上的高性能纯电车则将面临价格难以下调的困境。在雨天或低温天气,动力锂电池受环境影响明显,纯电动汽车实际续航里程还会进一步下降。

其次,充能耗时较长也是动力锂电池的一项短板。对比来说,传统燃油车仅需几分钟便能将油箱加满,而纯电动汽车即使是快充,充电至满格也需耗费一个小时左右,慢充耗时更是长达6-8小时。大幅上升的充能时间使得纯电动汽车使用体验感降低,是抑制动力锂电池需求增长的一大阻碍。

此外,安全隐患使得消费者望而却步。根据电动汽车用户联盟的不完全统计,2020年一共发生过72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至少涉及25个品牌车企,38款不同车型,包括乘用车、客车,货车等多个不同用处车型。除了电池的自燃隐患外,电动汽车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也存在诸多事故风险,例如“智能化”核心技术的自动驾驶系统失灵及驾驶功能过度营销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2、氢燃料电池技术难度大,与锂电池互补为最佳发展方向

——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

氢燃料电池在动力锂电池存在的续航短、充能耗时长、安全隐患等问题上均具有显著优势,而且氢燃料电池的回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被认为是未来交通动力低碳化的一展方向。然而,氢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面临着技术难度大、催化剂成本高昂等问题。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在交通领域落地的重要载体。从目前的销量情况来看,截至2021年底,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仅有9246辆。可见,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市场刚刚起步,市场仍不成熟,处于幼稚期。据工信部于2021年初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计,202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万辆左右。

——中国加氢站建设慢,规模化应用困难

2016-2021年,中国加氢站数量逐步增长,但整体建设规模仍然较小。截至2022年3月底,中国加氢站有180座在运营、18座已建成,85座正在建设,148座规划建设。我国现有加氢站中多数投资规模超过1200万元,上海驿蓝金山加氢站甚至耗资高达5500万元。高昂的建设运营成本和较长的投资回报期是我国加氢站规模化发展的最大障碍,现阶段多数加氢站还处于亏损状态,存在终端用户用氢难、用氢贵的问题,终端需求增长乏力必然又反过来制约加氢站的建设与扩张。燃料电池被认为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但其配套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困难,也是氢燃料电池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的一大障碍。

注:饼图数据为截至2022年3月底最新数据。

——氢燃料电池在专用运输领域具备优势

分析发现,无论是动力锂电池还是氢燃料电池都存在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痛点,如何解决或规避痛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成为新能源交通动力发展的关键。寻找各自最合适的应用场景便是优势利用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从销量结构来看,目前商用车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重点。2021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新增销量1894辆,商用车为绝对主力,其中客车1042辆、重卡777辆。

与燃油相比,氢燃料电池具有零碳排放、转化效率高等比较优势;与锂离子电池相比,氢燃料电池具有续航里程长、充能耗时短、安全隐患可控等比较优势。这些比较优势决定了氢燃料电池在长距离、连续工作时间长、载重大等应用场景的适用性较高。而针对加氢站建设成本高的问题,氢燃料电池发展可从应用场景清晰、行驶路线固定的专用车入手(例如物流车、环卫车等),利于加氢站的布置和建设。

——氢燃料电池在航空运输领域大有可为

民用航空碳排放规模占交通运输排放总量的10%左右,而且航空排放是在高海拔地区释放气体,对环境的影响是类似地源排放的2-4倍。可见,航空是交通动力降碳减排的重要抓手。

相较于锂离子电池而言,航空运输也是氢燃料电池的优势领域之一。氢能源的质量能量密度远超其他能源,且一个完整的氢燃料电池推进系统可以比同等质量的电池电力系统多储存3-5倍的能量。要想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供应,除了通过技术研发提高能量密度外,一般还可通过扩大电池体积的方式实现,然而,飞机对动力系统的质量和体积均存在较大限制,动力电池在航空领域应用困难,而氢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具有显著优势,可作为锂电池的有利互补。

总体而言,未来氢燃料电池将在长距离运输、专用车领域及航空领域发展较快,与锂离子电池形成良性互补。

3、燃油份额将逐步减少,但在短时间内难以被完全取代

——“碳中和”目标下,燃油动力份额下降为必然趋势

“双碳”愿景下,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降碳减排”相关目标规划,对新能源汽车在新增交通工具中的比例做出了明确的规划,未来燃油作为交通动力的份额必然呈现下降趋势。

——同款燃油车指导价普遍低于同款新能源车补贴价

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还存在诸多障碍,高生产成本带来的高售价便是其中之一。目前来看,从低价低端到高价高端,无论是纯电动汽车还是混动汽车,其补贴后的价格普遍高于燃油版同款车型的指导价。以长安逸动以及逸动新能源为例,燃油版逸动的指导价为7.29-10.39万元,而逸动新能源(纯电)的补贴后指导价为12.99-14.99万元,即使对新能源车有补贴,新能源版的售价也比燃油版高出5.7万元。

注:指导价查询时间为2022年3月。

——煤电主导的大环境下,电车的真实环保效益有限

相较于燃油车而言,电动汽车的一大竞争优势为“绿色环保”。虽然纯电动汽车在排放上的绝对优势毋庸置疑,但值得思考的是,电能生产过程中的排放不可视而不见。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力格局仍以火力发电为主要途径,其中煤电发电量占比在六成以上。在煤电主导的大环境下,电动汽车的部分排放被转移到了上游。

此外,电池的循环利用寿命较低,大量废旧电池处理过程中也会对环境造成再度污染。根据绿色和平发布的《2030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循环经济潜力研究报告》中数据显示,2021-2030年,中国退役的动力电池将超过700

GWh,虽可通过有效地梯次利用减少部分碳排放,但电池回收端带来的污染仍不可忽视。

可见,电动汽车的清洁环保更多的只是在使用阶段,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电车的真实环保效益有限。

——传统汽车厂商仍然在内燃机技术研发上持续发力

与此同时,内燃机技术也在不断地朝着高效化、低碳化方向进步,发动机热效率提升是燃油车减少碳排放的主要路径。目前,全世界主流发动机的热效率在30%-38%的范围内,少数发动机的量产热效率突破了40%。比亚迪推出的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了43.04%,超越丰田、本田、马自达成为当前全球热效率最高的量产汽油发动机。热效率提升助力燃油车节能减排,未来随着内燃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燃油动力与新能源的环保效益差距有望缩小。相较而言发展更为成熟和稳定的内燃机技术,或许仍会更受商业应用的青睐。

综上所述,未来传统燃油车可能会逐渐减少,但基于燃油车的价格优势和不断进步的内燃机技术,真实环保效益存疑的锂电动力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取代燃油动力。

4、未来或将形成燃油、锂电、氢燃料“三足鼎立”的格局

基于以上分析,前瞻碳中和战略研究院认为,燃油动力基于其长久以来积淀的稳定需求及部分性能的不可替代性,短时间内不会被新能源动力完全取代。锂离子电池和氢燃料电池在各自的比较优势领域发展,可形成良性互补。未来几十年,交通动力市场或将由燃油、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三足鼎立”。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动力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文章标签: # 汽车 # 比亚迪 # 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