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购车指导 购车指导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答案第四章-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答案

tamoadmin 2024-08-23 人已围观

简介1.浅谈汽车电气“理实一体化”教学2.跪求《经济学原理》 谭春枝 主编 的课后答案3.气球作动力的小车4.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浅谈汽车电气“理实一体化”教学 浅谈汽车电气“理实一体化”教学  摘 要:如何在汽车电气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一种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通过实践发现,在汽车电气专业课中,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1.浅谈汽车电气“理实一体化”教学

2.跪求《经济学原理》 谭春枝 主编 的课后答案

3.气球作动力的小车

4.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浅谈汽车电气“理实一体化”教学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答案第四章-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答案

浅谈汽车电气“理实一体化”教学

 摘 要:如何在汽车电气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一种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通过实践发现,在汽车电气专业课中,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汽车电气 教学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向特定的行业和岗位培养合格的操作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担负着培养从事现代汽车维修任务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因此,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必须依托于职业活动,从典型的工作任务中开发教学项目,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建构教学内容,从?项目活动?的准备、进行、总结到成绩的考核与评定,都有学生参与,这样才可以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毕业生可以?零距离?上岗。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是一门介绍汽车电气设备构造,解释汽车电气作用原理,分析汽车电气工作特性,传授汽车电气使用和维修技能的专业课。如何在汽车电气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一种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通过实践发现,在汽车电气专业课中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汽车电气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

 1.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由于汽车电气包含了电器构造、工作原理和电路图等专业知识,内容比较枯燥,学习的时候难度较大。在校学生大多数物理基础较弱,许多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遇到听不懂的就不想听,课后花在看书的时间太少,造成学习吃力。

 一体化教学主要包括项目法、案例分析法、实物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培养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所学的内容,分项目进行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对各个项目理论和实训的学习活动,养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弥补课堂教学上的不足。

 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内容,在开学初,结合本课程相关的章节内容,提出一些课本上有的,与实际汽车技术应用广泛,或是表明汽车发展趋势相关的内容作为学习项目;在上课时,用汽车专业、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等现代教学手段,把各种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在实训时,学生分组进行操作,一个老师现场指导一个小组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现场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实施过程

 (1)教学场所要求

 实现理实一体化需要与专业学习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配备理论教学所需要的多媒体设备及实物;实践教学需要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训设备、工具等。因此,实现汽车电气理论教学需要在教室里安装投影仪,并配备相应的实物;实践教学需要在汽修实训基地里完成,配备电气试验台、实教板、实车以及各种检测和拆装工具。

 (2)教学时间安排

 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入到一起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最大特点,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但可以听老师讲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理论课上完后,可以马上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学生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的问题。教师在完成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合理地支配每节课的时间,合理安排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的时间,这样学生就可以把知识当时就理解渗透,并且应用于实践。

 (3)教学实例

 《起动机控制电路》教学方案:在教授汽车起动机控制电路时,先结合汽车电气课本知识,讲一下起动机控制电路的组成,再画出汽车发动机起动系的电路图,结合起动系的实物以及连接电路实物,让学生在实际动手的同时,知道汽车起动系电路的组成,理解汽车起动系以及起动机的各部分的作用。这样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容易,而且也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掌握了汽车起动系的知识。授课安排如下表:

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成绩是学生最关心的,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态度的一个指标,成绩的评定能否做到公平、公开、公正,这也是衡量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特别是项目教学法它所追求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其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协作能力、公关能力、创新能力及其相关能力。为此,我们的成绩评定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平时成绩以作业完成的.数量和质量构成,占20%。其目的是督促学生去查资料完成工作页,从而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这项成绩是机械的,它是量和质的结合,学生只要勤劳就能取得,但它是量的突破,质的升华。

 2.理论成绩

 以学生期中和期末成绩汇总得到,占30%。

 3.实践成绩

 以项目完成的过程和结果构成,占50%,这项成绩是核心成绩,它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如:、组织、协调、操作、检测、鉴定、总结等等。成绩可以由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再将其项目完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成绩评定。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又不失严谨的教学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成绩评定。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也能心知肚明,心服口服,在下个项目活动时学生就会有新的动力。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带来的变化

 1.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

 在汽车专业课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相对独立的有的学习机会,学生们都积极地表现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在一些内容学习上, 我们用竞赛法,例如在拆装一些部件时用各组分别选取几名同学进行比赛,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2.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只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如果这些知识得不到应用,长期处于相互分割的状态中,它们往往会被遗忘。在理实一体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操上每次实训时进行动手操作,分析故障等,展示学生的综合水平。整个一体化学习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对于汽车电气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跪求《经济学原理》 谭春枝 主编 的课后答案

第一篇导言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合的例子。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2、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2、看一场**的机会成本是什么?答:看一场**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3、水是生活必需的。一杯水的边际利益是大还是小呢?答:这要看这杯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如果这是一个人五分钟内喝下的第五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很小.有可能为负;如果这是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4、为什么决策者应该考虑激励?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5为什么各国之间的贸易不像竞赛一样有赢家和输家呢?答:因为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话动,并从中享有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通过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状况变得更好。因此,各个贸易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经济合作伙伴。在公平的贸易中是“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6.市场巾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因此.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干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趋向最大化。7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答: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市场势力。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棉利的影响。当一个人小完全承担(或享受)他的行为所造成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举例:如果一个人不承担他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全部成本,他就会毫无顾忌地吸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制定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规章制度来增加经济。市场势力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例如:某种商品的垄断生产者由于几乎不受市场竞争的影响,可以向消费者收取过高的垄断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8.为什么生产率是重要的?答:因为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而对这种能力的最重要的衡量度就是生产率。生产率越高,一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就越多。9什么是通货膨胀,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答:通货膨胀是流通中货币量的增加而造成的货币贬值生活中价格总水平上升。货币量增长引起了通货膨胀。10.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如何相关?答: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权衡取台,这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造成的。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人们可用于支出的货币数量减少了,但是商品价格在短期内是粘性的,仍居高不下.于是社会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量减少,消费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在短期内.对通货膨胀的抑制增加了失业量。问题与应用1描写下列各种情况所面临的权衡取舍:A.一个家庭决定是否买一辆车。答:如果买新车就要减少家庭其他方面的开支,如:外出旅行,购置新家具;如果不买新车就享受不到驾驶新车外出的方便和舒适。B国会议员决定对国家公园支出多少。答:对国家公园的支出数额大,国家公园的条件可以得到改善,环境会得到更好的保护。但同时,可用于文通、邮电等其他公共事业的支出就会减少。C一个公司总裁决定是否开一家新厂。答:开一家新厂可以扩大企业规模,生产的产品。但可能用于企业研发的资金就少了。这样.企业开发新产品、利用新技术的进度可能会减慢。D.一个教援决定用多少时间备课。答:教授如果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自己搞研究,可能会出的成果,但备课时间的减少会影响给学生授课的质量。2、你正想决定是否去度。度的大部分成本(机票、旅馆、放弃的工资)都用美元来衡量,但度的收益是心理的。你将如何比较收益与成本呢?答:这种心理上的收益可以用是否达到既定目标来衡量。对于这个行动前就会作出的既定目标.我们一定有一个为实现目标而愿意承扣的成本范围。在这个可以承受的成本范围内,度如果满足了既定目标,如:放松身心、恢复体力等等,那么,就可以说这次度的收益至少不小于它的成本。3.你正用星期六去从事业余工作,但一个朋友请你去滑雪。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什么?现在设你已这天在图书馆学习,这种情况下去滑雪的成本是什么?并解释之。答: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周六打工所能嫌到的工资,我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工作。如果我本这天在图书馆学习,那么去滑雪的成本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获得的知识。4你在篮球比赛的赌注中赢了100美元。你选择现在花掉它或者在支付5%利率的银行账户中存一年。现在花掉100美元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答:现在花掉100美元的机会成本是在一年后得到l05美元的银行支付(利息l本金)o5你管理的公司在开发一种新产品过程中已经投资500万美元,但开发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你的销售人员报告说,竞争性产品的进人使你们新产品的预期销售额减少为300万美元。如果完成这项开发还要花费100万美元.你还应该继续进行这项开发吗?为了完成这项开发你应该最多花费多少?答:还应该继续这项开发。因为现在它的边际收益是300万美元际成本是100万美元。为了完成这项开发我最多能再花300万美元。只要边际收益大十边际成本.就有利可图。6三位魔力饮料的经理正在讨论可能的生产增加。每位经理提出了作出这个决策的一种方法:哈里:我们应该检查一下我们公司的生产率——每个工人生产的加仑数——上升了,还是下降了。罗恩:我们应该检查一下我们的平均成本——每个工人的成本——上升了还是下降了。赫尔缪尼:我们应该检查一下多卖一加仑饮料的额外收益大于还是小于额外的成本。你认为谁对?为什么,答:我认为赫尔缪尼提出的决策方法正确。因为只有多卖一加仑饮料的额外收益大于它的额外成本时,多卖一加仑饮料才是有利可图的。理性人应该考虑边际量。7.社会保障制度为65岁以上的人提供收人。如果一个社会保障的领取者决定去工作并赚一些钱,他(或她)所领到的社会保障津贴通常会减少。A.提供社会保障如何影响人们在工作时期储蓄的激励,答:社会保障的提供使人们退休以后仍可以获得收人.以保证生活。因此,人们不用为不能工作时的生活费而发愁,人们在工作时期的储蓄就会减少。B.与较高收人相关的津贴减少如何影响65岁以上的人的工作激励,答:与较高收入相关的津贴减少会使65岁以上的人在工作中不再积极进取。因为努力工作获得高收人反而会使得到的津贴减少,所以对65岁以上的人的努力工作的激励减少了。8.最近改革反贫因的法案限制许多领取者只领取两年的津贴。A这些变动如何影响对工作的激励?答:这项反贫困法案的改革会激励那些只能领取两年津贴的领取者努力寻找工作.如果在两年内不能使自己获得工作,两年之后,这些领取者就没有收入了。B这些变动如何反映平等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取台?答:这些变动反映了法案改革者提高效率和适当降低公平性的意图。9.你的室友做饭比你好,但你清扫房间可以比你的室友快。如果你的室友承担全部做饭工作.你承担全部清扫工作,这比你们平均分摊每一项工作时你要花费的时间多了.还是少了,试举一个类似的例子,说明专业化和贸易如何使陶个国家的状况变得更好。答:我们俩各自承担自己擅长的丁作比我们平均分摊每一项工作时,我要花费的时间少了,因为婉熟的技巧使工作效率提高。举例:设A国比B国擅长生产丝绸,而B国生产皮毛制品的效率比A国高.如果A国专门生产丝绸,B国专门生产皮毛制品,由于它们各自在相关生产上的优势.会使两种商品的生产率提高.有的丝绸和皮毛制品在市场上供应。这样,A、B两国间的专业分工和相互贸易使两国消费者有的丝绸和皮毛制品可供消费,两国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10、设美国经济用了中央,而你成为主要音。在你需要为下1年作出的干百万决策中包括生产多少激光唱片,录制哪些艺术家的激光唱片,以及谁应该得到这些激光唱片。A为了理智地做出这些决策,你需要有关激光唱片行业的哪些信息?你需要有关在美国的每个人的哪些信息?答:我需要知道激光唱片行业的年销售量及其发展趋势,每种唱片的销售情况,激光唱片行、比的生产能力、生产成本、利润水平等。对于美国的每个人,我需要知道他们喜欢谁的唱片,一年会头多少唱片及对不同唱片的支付意愿。B你关于激光唱片的决策如何影响你的其他决策,例如,要生产多少激光唱机.或者生产多少盒式录音带?你的一些其他经济决策会如何改变你对激光唱片的看法?答:由于激光唱片存在着替代品和互补品,对激光唱片的生产决策会影响对它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生产决策。如果要增加激光唱片的产量,就要增加它的互补品的产量.相应减少替代品的产量,例如,增加激光唱机的少产,减少盒式录音带的生产。反过来说,激光唱片的生产决策也将受到它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生产决策的影响。11.解释下列每一项活动是出于关注平等的动机还是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在关注效率的情况下,讨论所涉及的市场失灵的类型。A管制有线电道的价格。答:这是关注效率,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市场势力的存在。可能某地只有一家有线电视台,由于没有竞争者,有线电视台会向有线频道的消费者收取高出币场均衡价格的价格,这是垄断。垄断市场不能使稀缺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规定有线电道的价格会提高市场效率。B向一些穷人提供可用来购买食物的票证。答:这是出于关注平等的动机,这样做是想把经济蛋糕更公平地分给每一个人。C在公共场所禁止抽烟。答:这是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因为公共场所中的吸烟行为会污染空气.影响周围不吸烟者的身体健康,对社会产生了荷害的外部性,而外部性正是市场失灵的一种情况.而这也正是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原因。D.把美孚石油公司(它曾拥有90%的炼油厂)分解为几个较小的公司。答: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市场失灵是由于市场势力。美孚石油公司在美国石油业中属于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很容易形成市场垄断。垄断市场的效率低于竞争市场的效率。因此,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分解它。E对收入高的人实行高个入所得税税率。答:出于关注平等的动机,让高收入者多缴税.低收入者少缴税.有助于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中更公平的分配。F.制定禁止酒后开车的法律。答: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市场失灵是市场外部性造成的。酒后开车对其他人的生命造成威胁,禁止洒后开车可以提高入们的安全保障。12从平等和效率的角度讨论下面每种说法:A“府该保证社会上每个入尽可能最好的医疗保健。”答:这个观点是出于平等的动机。但这样做会以降低效率为代价,每个入都拥有最好的医疗保健,人们就不会为了争取好的医疗保健条件而努力工作,会降低工作的激励。B“当工人被解雇时,应该能使他们在找到一份新工作之前一直领取失业津贴。”答:从公平的角度来讲,这种说法极大地体现了平等性。在工人被迫失去工作后到找到新工作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失业津贴的发放使他们能够维持生活。从效率的角度来讲,这种说法减少了对工作的激励。既然在找到新工作之前,不劳动也可以获得维持生活的收入.被解雇者就不会急于寻找工作。13.你的生活水平在哪些方面不同于你的父母或祖父母年轻时的生活水平。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答: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我的生活水平均高于我的父母或祖父母年轻时的生活水平。发生这些变化是出为生产率大大地提高了。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与生产率的变化有关.高生产率可以生产出的物品和劳务供人们消费。14设美国人决定把他的收入用于储蓄。如果银行把这笔钱借给企业,企业用这笔钱建设新工厂,这种高储蓄会如何加快生产率增长呢,你认为谁会从更高生产率中获益呢?社会会得到免费午餐吗?答:高储蓄使银行可以行的资金贷给企业.于是企业可以从银行那里获得更便宜的投入到生产中去,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培训工人、改善生产条件等等。这样就会提高生产率。但是从长期来看,高储蓄意昧着用于消费的资金减少,会造成市场需求降低。生产出来的商品销售不出去,市场陷入疲软之中,生产企业的利润减少。于是,企业减少产量,甚至解雇工人以降低成本。社会经济发展减缓,甚至停滞。所以高储蓄换来的生产率提高只能使社会暂时获益,无法持久。15设每个人在第二天醒来时发现,给了他们一笔等于已有钱数的额外津贴。解释货币供给且翻一番对以下情况会有什么影响:A支出于物品与劳务的总量。答;支出于物品与劳务的总货币量会增加。但收入的边际效益是递减的,总货币量的增长幅度会低于人们收入的增长幅度,不会比过去翻一番。B.价格是粘性时的物品与劳务的购买量。答:如果价格是粘性的,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量会大大增加。因为人们现在手中有比过去多一倍的钱,而商品与劳务的价格还和过去一样。C.价格可以调整时的物品与劳务的价格。答:如果价格可以调整,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会因为需求的增加而上升.甚至会翻上一番。16设想你是一个决策者,正要决定是否降低通货膨胀率。为了作出理智的决策,你对通货膨胀、失业和两者之间的权衡取台需要厂解哪些情况”答:我要了解通货膨胀率、失业率、通货膨胀和失业各自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有多大,即通货膨胀串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会有多大的反应,失业率每增长一个万分点会对社会产生多大的冲击.以及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对失业率的影响程度,还要估算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权衡取合在不同的政策措施下会维持多长时间。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复习题1经济学如何像一门科学,答:经济学家努力以科学家的客观态度来探讨经济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提出理论、收集资料.并分析这些资料以努力证明或否定他们提出的理论来研究社会。经济学家研究经济的过程和方法与自然科学的科学家研究自然是一样的。所以说经济学也是一门科学。2.为什么经济学家要作出设,答:设可以使解释这个世界更为容易。对不同的问题作出不同的设,略去对问题的答案没有实质影响的因素,突出实质性的内容,使我们可以集中进行思考。3.经济模型应该准确地描述现实吗?答:经济模型不需要准确地描述现实。所有的模型都是建立在设的基础上的,它们忽略掉了大量不会对研究结果有实质性影响的细节.向我们说明什么是真正重要的。模型是为了增进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而简化了现实。4.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答: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000升。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线。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减少了。5.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描述“效率”的思想。答:如果经济可以利用它所得到的全部稀缺,就可以说这种结果是有效率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点代表有效率的生产水平。当经济在这种点上进行生产时,不减少另一种物品的生产就不能增加一种物品的生产。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的点代表一种无效率的结果。由于某种原因,该经济所生产的小于它用所得到的能生产的。6经济学分为哪两个分领域?解释每个分领域备研究什么?答: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分领域。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中的个体现象,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总体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7.实证表述与规范表述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各举出一个例子。答:实证表述是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是描述性的。规范表述是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是命令性的。两者的主要差别是我们如何判断它们的正确性。从原则上讲,可以通过检验证据而确认或否定实证描述。而规范表述的判断不仅涉及事实数据,还涉及价值观的问题。举例:实证表述:发放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可以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规范表述:应该向企业发放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8.什么是经济顾问委员会?答:经济顾问委员会是及经济参谋机构,它由三位委员和数十名经济学家组成,向总统提出经济建议,并负责撰写每年的《总统经济报告》。9.为什么经济学家有时会向决策者提出相互冲突的建议?答:经济学家对同一个问题作不同建议的主要原因有三条:1)经济学家们可能对不同理论的正确性或重要参数的大小有不同的判断;2)经济学家们的价值观可能不同;问题与应用1.描述你正在学习的其他学科中所用的一些不常见的语言。为什么这些特殊术语有用?答:会计中讨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结转、冲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等等。这些特殊的术语提供一种使你能够认识和研究会计这一学科的新的、有用的思考方式。2.经济学中一个普通的设是.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的产品是无法区分的。讨论这个设对下列每一个行业是不是一个合理的设:A.钢铁答:对于钢铁,这种设是合理的,因为钢铁行业的不同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基本是差不多的。B.答:对于.这种设不合理。因为在这一文学范畴中,不同作家写出的作品从内容到手法都有极大的不同。c.小麦答:对于小麦,这一设合理。因为不同家庭生产的小麦从总体上说基本无差别。D.快餐答:对于快餐,这一设不太合理。每一种快餐店提供的食品在内容和口昧上会有所不向。例如:洋快餐和中式快餐应有很大的差别。3.画一张循环流向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A.萨奶向店主支付1美元买了l夸脱牛奶。答:属于过程(4)和(8),消费者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购买消费品,支出货币。B.萨莉在快餐店工作,每小时赚4.5美元。答:属于过程(1)和(5),萨莉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提供劳动,获得工资收人。c.萨琳娜花7美元看了一场**。答:属于过程(4)和(8),萨琳娜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支出7美元,消费了一场**。D斯图亚特从他的顶峰工业公司l0%的所有权中赚到了1万美元。答:属于过程(1)和(5),斯图亚待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提供资本,获得分红收入。4设想一个生产军用品和消费品的社会.我们把这些物品称为“大炮”和“黄油”。A画出大炮与黄油的牛产可能性边界。解释为什么这条边界的形状最有可能是向外凸出。答:设该社会如果将全部用来生产“大炮”,可以生产500门炮;如果将全部用来生产黄油,可以生产2000千克黄油。图中的少产可能性边界最有可能性是向外凸出的。这是因为,根据大炮衡量的黄油的机会成本取决于经济中正在生产的每种物品的数量。当经济用它的大部分生产黄油时,生产可能性边界是非常陡峭的。因为甚至最适于生产大炮的工人和机器都被用来生产黄油,经济为了每千克黄油所放弃的大炮数量的增加相当可观。与此相比,当经济把其大部分用于生产大炮时,生产可能性边界非常平坦。在这种情况下,最适于生广大炮的已经用于大炮行业,经济为每一千克黄油所放弃的大炮数量的增加是微不足道的。B标出这个经济不可能实现的一点。标出可以实现但无效率的一点。答:如图2—3.A点是经济不可能实现的一点。B点是可以实现但无效率的一点。C设想这个社会有两个政党,称为鹰党(想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鸽党(想有较小的军事力量)。表示出鹰党会选择的一点和鸽党会选择的一点。答:鹰党会选择C点,尽量多生产大炮,尽可能少生产黄油。鸽党会选择D点,多生产黄油而少生产大炮oD.想一个侵略成性的邻国减少了军事力量。结果鹰党和鸽党都等量减少了自己合意的大炮生产。用黄油的生产来衡量,哪一个党得到更大的“和平红利”’并解释之。答:用黄油的生产来衡量,鹰党得到更大的“和平红利”。在鹰党的政策下,经济用它的大部分生产大炮,甚至最适于生产黄油的工人和机器都被用来生产大炮,经济为了每门大炮所放弃的黄油数量的增加相当可观。因此.当鹰党决定少生产大饱时,黄油产量增加很大。与此相比,鸽党本来就把大部分用于生产黄油,经济为每千克黄油所放弃的大炮数量微乎其微。因此,再少生产一门大炮,所带来的黄油数量的增加也是很微小的。5第一章讨论的第一个经济学原理是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用生产可能性边界说明社会在清洁的环境与高收入之间的权衡取告。你认为什么因素决定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和位置?说明如果工程师开发了一种几乎没有废气的汽车发动机.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化?答:本题讨论的是环境清洁和高收人的组合。在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两种产品是完全交菩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外是不能实现的状态。图2—4表明,若将该经济的所有都用于改善环境,人们可以享受到A级的环境条件;若将所有的所得用来发工资,人均收人可达l000元。人们要想增加收入,就必须减少对环境改善的支出,于是环境指数下降。反之,要想享受清洁的环境,就要减少收入。这就是清洁的环境与高收人之间的权衡取舍。我认为决定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和位置的因素主要有:这一经济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数量和技术水平。如果工程师开发了1种几乎无废气的汽车发动机,就是改善环境的技术水平提高了,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外移(如图2—4)。一种几乎无废气的汽车发动机的发明,使环境与收入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这是第五版的你要的那个好像找不到答案不过各版本相差不大应该差不多

气球作动力的小车

《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的内容。本课目标主要是通过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运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锻炼动手能力。编写思路是通过玩气球,发现气球在反冲力的作用下能够运动;然后试着把反冲力用在推动小车上并对反冲力有直接的进一步的认识。教学目标包括: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反冲现象,并运用所以认识的科学道理解释一些常见的反冲现象。通过玩气球,安装反冲力小车的活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方向。

能力目标: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安装反冲力小车。通过指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整理和分析事实促进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反冲力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课后了解我国火箭的发展历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运动和力的有关知识,虽然对生活中的一些反冲现象感到司空见惯,但对运动和力关系的认识比较肤浅,对反冲现象知之不多且不知其所以然。从三年级开始学习《科学》以来,学生一直在接受探究式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而且在科学探究方面所需要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都比三、四年级有进一步的发展。实验操作能力比较强,思维灵敏,善于分析实验现象,有自己的见解,但口头表达不太流利。

近年来,随着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突破了过去系统地传授知识为中心观念,明确了科学知识的学习应与科学探究活动相结合,让学生自己找水喝,以“探究为核心”,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并在科学活动中学习科学,将探究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新课程极力倡导要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认为只有切实以活动为基础,才能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

同时,我们在教学时应该要学生明确,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也使学生感到科学研究不陌生、不神秘,就在大家的周围。因此,科学探究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实验中使用的小车是配套学具,安装气球的小零件是散件,由学生自行安装。上课时老师不限定安装的方向,学生安装好后如果出现问题由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找对策,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方面的能力。由于材料的原因,有些小车可能会走得比较慢或者不会走,这些情况也交给学生自己去分析,找原因,从而扩大了探究的层面。

鉴于以上思考,我让各种探究“活动”来贯穿《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这节课堂教学的始终。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对一个个活动进行再思考,巧安排,使用探究、讨论、汇报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充分有效地展开。

课堂回放(节选两个片段)

一、第一个探究活动:感知气球的反冲现象

师:同学们都玩过气球吧?你们是怎样玩气球的?(意图:玩气球的方法很多,让学生说一说可以使学生回忆玩气球时的快乐,活跃气氛。)生1:我把气球吹大了扎紧口,拍着玩。生2:我在气球里装水玩。生3:我把气球吹大了踢着玩。生4:我吹大气球,然后放开手,气球会飞出去。生5:我把气球吹大后用两手拉着气球嘴,它会发出“叽叽”的声音。师:同学们的玩法真多。但是要想发现神舟五号升空的一些科学秘密,我们可以参考第4位同学的玩法去进行研究。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1号信封里有气球,每个同学可以拿一个气球按刚才那位同学的玩法再去玩玩气球。老师有3个要求:(课件出示)

1.把气球吹胀,气球口对着手掌,拿气球的手慢慢放松,感受从气球里喷出的气体。

2.再次把气球吹胀,把手松开。观察刚把手松开时气球运动的方向和气球喷气的方向分别怎样。

3.小组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并用箭头的形式记录在实验记录上。(学生开始玩气球。课室里气球满天飞,老师巡回指导学生观察,提醒学生进行讨论,做好记录。)

(意图:对玩气球有了具体的要求,使观察有了一定的方向,不是漫无目的的玩。第一个要求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从气球里喷出的气体有一定的力,第二个要求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气球运动的方向和喷气的方向。)师:说说大家有什么发现。生1:气球里的气从下面喷出,气球向上飞。生2:气球朝后喷气,气球向前飞。生3:我还知道,如果气球从这个方向喷气,它就向那个方向飞;如果从另一个方向喷气,它又向另一个方向飞。师:那你能到黑板来用箭头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画下来吗?(意图:希望学生把看到的现象用图示表示,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也使问题更明了化。)(邀请四位学生到黑板上画,有的学生画了气球在不同的运动方向时气球的喷气方向,有的学生画出了气球从放手开始到落地的整个过程。画好后解释给大家听。)师:观察得真仔细,画得也很认真,说得很完整。同学们同意他的看法吗?全班:同意。师:同学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你们刚才的发现?生:气球喷气的方向和它运动的方向相反。师板书:方向相反。师:气球的运动和火箭升空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呢?(意图:把火箭升空和气球进行对比,希望找出他们之间共同的地方。)(再一次播放了神舟五号升空的片段)生1:火箭升空时向下喷气,向上升;气球也是向一个方向喷气,向另一个方向飞。生2:火箭是利用燃烧燃料升空,气球是利用气球里的空气压缩喷出气体。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通过实验研究自己发现科学秘密。你还知道有哪些类似于我们玩气球时看到的现象吗?(意图:能从更多的现象中找到共同的规律,训练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生1:喷气飞机。生2:我看《米老鼠》时看过一种小车,是把一个气球放在小车上使车行走的。师:能不能给我们刚才看到的现象起个名字?(意图:不把“反冲现象”的概念强加于学生,希望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观察找出规律,通过规律来起名字,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生1:反冲力现象。生2:反冲力原理。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为了方便,人们会给这种现象一个统一的叫法。(播放解释反冲现象概念的录像)师:我们刚才玩气球时出现的现象也是——生:反冲现象。师:是什么力量使气球运动起来的呢?生:是气球里喷出的气体。生2:气球里喷出气,气球就飞出去了。生3:我刚才把气球嘴对着我的手喷气,感到有一股气在吹着我的手。是这股气使气球飞起来的。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不但观察得仔细,还善于开动脑筋,乐于思考。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吧。(学生阅读课文第9页有关反冲力的段落)师:是什么力量使气球飞出去的?全班:反冲力。教师板书:反冲力。师:是气球喷气时产生的反冲力。

二、第二个探究活动:利用反冲力使小车运动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棒。现在老师再给大家出个难题,看看谁有办法。(出示一辆小车)你能利用今天学的原理使这辆小车跑起来吗?(意图:考验学生能否对知识进行运用。)生(跃跃欲试):能。师:用什么方法?生:把气球放在小车上,可以使小车动起来。师:这个方法行不行呢?同学们可以试一试。老师可以提供几个小零件帮助把气球固定在小车上。(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不能用橡皮筋捆扎的小组给予帮助。各小组安装好气球后就开始观察实验,有的小组离开座位到讲台前的空地上玩小车。)师:哪些小组的小车启动起来了?(启动了小车的学生都举起了手)师:那你们有什么发现?能把你们的小车拿上来让大家看看吗?(意图:汇报学习情况,展示成果,分享成功的快乐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生:我们的小车开始不能走。师:为什么不能走?生:因为刚开始我们把气球这样安在小车上,(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气球拖在了地面上,阻挡了小车的运动,后来我们重新安装了气球,换了个方向后,小车就走了。师:他们说得怎样?(全班鼓掌)师:太棒了!刚开始他们的实验没有成功。但是他们能从中找原因,作出猜测,然后再实验,最后成功了。我们做科学实验也要这样,不怕失败,失败了,就找原因,再实验,直到成功。谢谢!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意图:及时进行科学方法及科学态度的教育。)生:我们的小车不会动。师:把你们的小车拿上来,大家一起来帮你们找找原因。(意图:学生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由大家一起来想办法分析,使探究的层面及深度扩大了。)(这一小组的同学把车放在实物投影上,吹大气球,安在小车上。小车开始不动,后来慢慢地动了起来。)(全班笑)师:这不是动起来了吗?生:动得很慢。师:慢,但动了没有?生:动了。生:我们的气球是向前喷气的,小车就向后运动。师:所以,小车的启动也是一种——全班:反冲现象。师:还有没有实验不成功的小组?(意图:想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新的问题,希望把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都让学生知道,也希望由大家一起分析,在课堂上解决这些问题。)(不成功的小组举手)师:把你们的小车拿上来让大家看看。为什么小车不动?(小组代表把小车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生2:我知道他们的车为什么不动。他们把气球装在了小车的旁边,这样的话车轮不会转过来,所以车就不会动。如果车轮可以转到这边的话,车就可以动了。(此生在黑板上画出车轮的转动方向)师:真聪明。(对着不成功的学生)下去后你们再按刚才这位同学的意见试一试,看看小车能不能跑起来。还有不成功的吗?(小组代表把气球吹大安装在小车上,把小车放在实物投影上,气球从大慢慢变小,小车都一动不动。)师:为什么你们的小车不动?生:可能是气球太大了,拖在桌面上,影响它运动。生2:我的气球吹得比他的还大,但我们的车会跑。生3:可能是气球开始太大了,拖在桌上,动不了。但气球小了以后,反冲力也小了,所以小车也动不起来。生4:他们的气球装的方向和我们不一样,我们的气球吹大后是在小车上的。他们的吹大后拖在了桌面上,可能就是桌面阻碍了小车的运动。生5:小车不会动就是因为没有反冲力。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欣赏这些善于开动脑筋的同学。到底是什么原因不能使小车动起来,我们还要进一步地进行探究。做科学实验就是这样,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会有失败。失败了怎么办?就像同学们刚才做的这样,找原因,改变实验的条件,然后再去实验;失败了,再找原因,再实验。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就是这样的。有时我们要感谢失败给了我们更多研究的机会,使我们能找到通往成功的捷径。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没有时间继续刚才的研究,我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继续研究,直到能使你们的小车动起来。(意图: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师:课上到这里,我们还没有课题呢?你们能给今天的学习定个课题吗?(意图: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定自己喜欢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老师给的课题只是参考。)生1:奇妙的反冲力。生2:生活中的反冲力。生3:反冲力原理。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们今天利用了反冲力使小车运动了起来,就像火箭升空、气球运动一样,如果用这样的课题可以吗?(老师贴出《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的课题。)(下课时间到,下课)

教学反思

这个班学生思维之活跃,反应之灵敏,课外知识之丰富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能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辩驳,阐述自己的观点。虽然是四年级的学生,前面关于动力方面的内容又没有学过,但对这节课的探究学习似乎影响不大。当老师问到还有哪些现象也是反冲现象时,有个学生说汽车在车尾排气,汽车行驶。另一学生立即反驳说:汽车不是反冲现象。汽车是利用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启动的,不是利用尾气。

给学生一杯水,不如让学生自己寻找一滴水。本教例用探究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像、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于教学主题的设计,通过教学实践,我比原先有了更深的理解:首先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便于运用生活中的经验,用生活中的材料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生活中的科学。如果给学生看或做他们无法理解的实验或用抽象的语言向他们解释原理,只会使他们觉得科学很难懂,降低对科学的兴趣,甚至对科学产生神秘感,无意去探究。其次必须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经验。正因为孩子们平时有玩气球的经验,虽然他们没有意识到里面包含有反冲的作用,但对于他们提出设、完成实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通过教学实践,我感到本课的教学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在学习中力求让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当然这个探究过程不是体现在教学的结构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自身探究过程的完整。本课教学设计的重点是设计怎样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而不是指挥学生去重复探究过程。在教学上,不要在表面形式上做文章,要真正落实到孩子心灵上,让他们舒心地去做比较感兴趣的事,我觉得那就达到了我们最高的境界。当学生遇到失败,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在失败中找原因,同时进行科学思想、科学态度教育。有时我们需要这样的失败为我们提供教育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深入探究,进行辩论的机会。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使他们科学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表面看,学生是在“玩”,其实这样的“玩”就是科学探究。在科学探究中发现科学规律,发现生活现象中包含的科学规律。

对小学生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倒不在科学结论本身,而在于经历寻找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过程中掌握探究的方法,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正如第2段教学实录中体现的那样,由某些小组的失败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辩论,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究。这比他们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完全按教师的意图为老师做实验,为老师讨论问题更有意义。这些“节外生枝”的问题,使学生更有兴趣,更有求知求解的欲望,因而他们会更认真地去探究,也会有更大的收获。这一实验过程让学生亲自研究和经历,虽无最终结果,但似乎比有结果更有效果。既培养了他们对研究专题的兴趣、爱好,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善于思考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经历“做”的过程,在“做”中学,在“做”中不断总结经验,这比直接获取最终结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为此要做到:

1.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问题”在科学探索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探索的出发点和动力。本课要研究的是:气球为什么能使小车启动?气球带动小车的运动和课前在录像中看到的一些生活现象有什么联系?这个研究课题由学生来决定,促使他们运用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想办法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带着问题自然地进入猜想、、观察、实验等环节。

2.针对问题,提出设。

当学生发现问题后,笔者就组织学生进行研讨:把气球吹大后再放开,气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主要观察气体的喷出方向和气球的运动方向。用气球带动小车运动时,气球的喷气方向和小车的运动方向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发现气球喷气的方向和气球的运动或小车的运动方向都是相反的。这一过程能使学生明白:设要有一定的科学事实作根据,它不是凭空的猜测。科学研究中的绝大多数实验以及许多观测都是以验证说为目的来进行的。这样既给了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3.验证设,主动探究。

当学生提出设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来验证设。本课例中,放“活”学生手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自由组装小车,不限定他们在小车上安装气球的方向,老师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使各组出现的情况不同,使学生有了研究、讨论的证据。学生实验失败了,就鼓励他们查找原因,再实验,充分挖掘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创新的幼苗,使他们觉得自己找到的水更甜。

新课程强调“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们自己去完成;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在本节课丰富的科学探究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体验的机会、困难与任务,创造了一片自由、自主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的发展。

存在问题

老师还是比较心急,急着想让学生说出老师意料中的话,有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或介绍自己的发现和看到的现象时,老师引导得过多。

关于学生的汇报,形式较单一,只有一种,就是请个别小组上台来汇报,这样,使大部分的学生被置于了“听众”或“观众”的席位,这种汇报缺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进行科学探究应同时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许多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把气球安在小车上,小车就应该跑起来。可是有的小组的小车就是不动,这时有的学生很着急,用手推一下车,使它走起来。对于这样的现象,应该教育学生一定要尊重事实,科学实验是不允许弄虚作的。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针对现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智能水平以及现实教育环境,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本文结合物理教育教学实践,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关问题。

一、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中学物理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发展依托于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培养学生的个性,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何谓批判性思维能力?它是指一个人对事物及其关系的判断能力,包括评判力、断定力、鉴赏力、审定力等等。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这种批判性能力,才能对客观世界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为创新准备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可见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创新的前提,是创新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涵。而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有意或无意都在强化学生的服从性,如强调遵守纪律而不允许学生质疑其合理性,强调尊敬师长而不允许学生当面顶撞等等。同时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课堂教学多用“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测试中往往追求答案的统一、标准化,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多数学生缺乏批判思维,思想独立性差,常常人云亦云,不敢“越雷池半步”。而这些与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因此,物理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深化物理教学改革、实现物理教学与育人目标相统一的正确途径。

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鼓励学生破除迷信、敢于挑战

鼓励学生破除对权威、教师、书本的迷信。敢于挑战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要使学生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教师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创造的可能,要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加强物理学史教育,使学生树立敢于批判的意识

加强物理学史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物理学发展史是一部充满批判的历史。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谁不迷信权威,敢于与传统观念决裂,敢于提出新问题、新思想、新见解,谁就能做出创造性的发现。例如,正是由于伽利略敢于批判亚里士多德“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才建立起正确的力和运动的观点,为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哥白尼正是敢于对“地心说”宗教理论进行批判,才提出了“日心说”理论。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方面的典型事例是很多的,只要有意识地将这些事例结合在平时教学中,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敢于批判的意识。

(2)鼓励学生挑战同学,树立敢于批判的信心

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开展辩论,互相评论。遇到问题,先让学生自己反思,后组织学生之间讨论,在思辨中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之间智能差异较小,挑战同学容易获得成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批判信心。

(3)鼓励学生挑战教师和教材(权威),树立敢于批判的勇气

韩愈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往往是“经师”,学生普遍认为:“教师肯定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什么都正确”,年龄越小这种心理倾向越浓,因此挑战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勇气。作为教师可以通过下列做法帮助学生树立敢于批判的勇气:第一步,发动学生指出教师在板书时的笔误,如错别字,漏写矢量符号,并给予鼓励。第二步,每节课留给学生5~8分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包括批判性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与小结。第三步,对于疑难问题,教师提出一种观点,鼓励学生补充或提出不同的观点。当然,学生挑战教师的过程中,为了展示自我,难免提一些可笑的或错误的问题,教师要切忌发脾气或不屑一顾,这样都会影响学生树立敢于批判的勇气。

教材及相应的各类参考资料,都是由专家、学者反复提炼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教材和参考书在学生眼里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向它们挑战,需要胆识过人。其实,就算是教科书,有时也难免出现失误。教学中首先教师不能迷信教材,用批判的观点去研究教材,然后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在思考、处理问题时,不受习惯性的原理和方法的束缚,不因循守旧,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标新立异地提出自己的新见解。由此可见,求异思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而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杨振宁博士所说:“一个人必须有自己的见解,随风而飘,是不会走多远的,也做不出重要成果。”那么,物理教学如何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呢?

首先,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时,不能画框框、定模式,要注意启发诱导学生抓住关键,积极思维,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选出最佳方法。例如,在一次习题教学时,教者展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对于一个物体从离地面高为h处自静止下落,另一物体从地面以初速v0上抛,问v0多大时两物体在h/2处相碰?对于该题,不少学生按常规解法,因而比较麻烦。但有一学生变换参考系,用独特的方法解答,则很快求得结果。他的解法为:两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均为g,方向朝下,故以上面的物体为参考系,下面的物体则以匀速度v0向上运动了高度h,而两物体自出发点至相碰点所费时间间,所以。显然,这样的求解令人耳目一新,是求异思维的表现。教师只要注意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就是分析物理问题时,打破思维定势,“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讲凸透镜成像时,可引导学生反方向思考:若将像当作物,则它将成像在何处?通过这样的逆向引导,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光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了解了光路可逆原理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应用能力。又如,有这样一道热学题:一个容积为5L的体积不变的球,内有1atm的空气,现用打气筒给球打气,每次可将0.2L 1 atm空气压入球内,问打多少次可使球内空气压强达2atm?设温度不变。对于该题可以逆向思考:原球内有5L 2 atm空气,放出来后在latm积有几升,减去球内原有的,剩下的气体有多少个0.2L。初学的学生正向分析该题很困难,如果按上述逆向分析,那么学生很容易接受且求解简捷。由该例的解答可知,利用逆向思维解题,其特点是方法简便有独到之处。如果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3.分析、探讨原始问题

这里所说的原始问题是指直接来源于生活与生产实践、未经过教师简化与加工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这类问题里面有许多次要因素的干扰,学生只有批判性地分析问题,才能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抓住物理现象中的主要因素,进而弄清楚物理过程,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做出正确的解答。

例如,某人到某座城市去看朋友时,决定绕城而行。当他拐过一个弯时,发现前面是一个急上坡,突然,一个小男孩追逐一个球跑到车前,他急踏刹车,车轮与地面摩擦尖叫着在马路上画出15m长的车印后停住。幸好没有撞着孩子,孩子若无其事地跑开了。路边目睹了全过程的一位警察向他走来。在他惊魂未定时递过来一张超速罚款单,并指出这条路的最高速度限制在40km/h之内。

此人回过神来,对当时的状态详细作了估算:估计路面和水平面的夹角为20°;从随身带来的技术手册中查出车轮胎与这种路面间的静摩擦因数为0.80,动摩擦因数为0.60,又从汽车说明书上查出汽车的质量为1570kg。该人体重80kg,目击者告诉他小孩重28kg,并用约3.0s时间跑过4.6m的马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否判断出警察的处罚是否合理?

这是一涉及交通安全的原始问题,该问题本身的信息多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多余信息会对解题起干扰作用。该问题要求学生先通过审题明确物理过程,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批判性地筛选出有用的数据,然后运用相应的物理知识解答,因此该问题的解答有益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由题意知,求解本题的关键是求出汽车刹车前的速度是否大于40km/h。把汽车看成质点,它刹车后的运动抽象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模型,并设汽车刹车时的速度为v0,刹车后的加速度为a,则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1)

(2)

式中s是汽车刹车后运动的距离,m是驾驶员和汽车的质量之和,μ为汽车轮胎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联立(1)、(2)两式解得,,这说明警察的处罚是合理的。

4.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行为,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1)回答问题出现错误,要让学生自己纠错,自我评价;(2)作业和考试的错题,要求学生写出错解分析,并记在错题本上;(3)收集错题,间断式温习;(4)改革复习教学形式,拉网式复习中要让学生经常反思自己以前的错误认识;(5)课后反思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通过这样的反思不仅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

5.探究媒体报道中的物理问题

媒体报道中有不少与物理科学相关的内容,但有一些报道是不切实际的,甚至是错误的。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新闻报道中的有关不切实际的问题,从物理学的观点来剖析所报道的事实真相。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实际生活中是有用的,有利于发展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创造性思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任何事物(不光是物理方面的)具有批判性思考的习惯,使他们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意识。

例如,××报登载了这样一则消息:“×年×月×日,×国发射了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卫星的周期为72min……”教师可就此问题请学生根据下面提供的已知数据进行探究,判断这则新闻的真实性。

已知月球的半径为地球半径的,月球表面的重力速度约为地球的,,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地取9.8m/s2。

探究时可让学生根据上述数据,运用物理学的知识,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既可以直接根据已知条件和圆周运动公式求得月球环绕卫星的最小周期(表面运行卫星)T大于72min来断定这则新闻是新闻;也可在设该新闻真实的基础上,通过计算该卫星的轨道半径小于月球半径、计算该卫星的速度大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或计算该卫星的加速度大于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等多种方法,推出设的不成立。

6.创设问题情境,锻炼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要求学生既能按照常规运用原理、原则思考和解决问题;又能灵活地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和知识,质疑求异不盲从,对前人积累的知识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特别是有争议的物理问题情境或悖论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能够对传统观念和现成的结论持分析鉴别的态度,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逐渐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在高一物理学习“功率”时,可创设下述悖论教学情境让学生分析讨论。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前进,若汽车所受阻力不变,当牵引力增大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加速度越大,汽车的速度也不断增大。有人提出相反的观点: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根据功率公式P=Fv推断,当牵引力增大时,速度应当减小。你认为哪一种分析正确?

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要处理好三个问题

1.继承与批判的关系

继承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即掌握一定的书本知识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批判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没有继承就不可能有批判,也不会有创新。在教学中,我们要反对两个极端:一是全盘否定,二是全盘肯定。实际上,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学生双基要求更高,能力要求更高,应该说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多读书,勤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知道批判什么。没有扎实的、全面的、复合型双基知识,没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可能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

2.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人类认识事物都有一个“接受──反思──批判──创新”的过程,任何时候,只要超过学生的认识阶段,都会欲速则不达。在中学阶段,重在引导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初步形成低层次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不可能在知识有限的中学阶段培养出具有深刻批判思维能力的学生,因此,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铺垫”,“让学生跳起来能够摘到桃子”,否则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会挫伤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的积极性。

3.批判不是“反叛”

批判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修正、发展,而反叛则是一种逆反心理,是一种全盘否定的错误思维方式。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明确“批判”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批判与反叛的本质区别,切莫把学生引入歧途。

总之,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敢于标新立异、不囿于传统思维定势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时代赋予广大教师的重任。广大教师只有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才有利于造就大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文章标签: # 学生 # 气球 # 生产